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五条附子泻心汤治疗汗出背恶寒外加失眠者之我见

附子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五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的组成是:“蒸附子 15克、炒黄连6 黄芩 30 熟军 6”以上用量根据自己经验编纂而成。

用好附子泻心汤,首先要有正确的药理知识,光凭一句条文,很难把附子泻心汤用到巅峰的位置。

心下痞”,可以理解成“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可以理解为:“烧心失眠”

若参照大黄黄连泻心汤条文更能深入理解,本条含义,其第一百五十四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按之濡”,哪里的濡脉,左脉还是右脉,当然是右脉啦!

其脉关上浮者”,右关上,右寸下,像个小豆子那样鼓鼓的,像个蚯蚓那样小小的,弯弯曲曲按不住!

应该是啥舌苔呢?“舌尖或全舌质红赤但不是绛舌”再加上“鼻子出血”或者“失眠心烦”就可以互相佐证了!

第一百六十四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怎么导致的心下痞?显然是误用下汗两法后导致的变证!

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有一分表,则有一分寒,先解表,后攻里,这是常识性问题。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其实也可以桂枝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齐驱并驾共报君主。

第一百五十五条提到了汗出,第一百五十四条暗示了鼻子出血,第一百六十四条提到了复发汗,参照三条来看符合古人所说的:“汗血同源”理论!

所以附子泻心汤的主证是:“出汗或上焦出血为主,再以恶寒为辅”,若有这两条主证的失眠,才可以用附子泻心汤,否则还是尽量别用的好!

大胆想以下这里的恶寒是哪里为主的恶寒?可以参考伤寒论第三百零四条的:“其背恶寒者”,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了,就是少阴督脉为主的恶寒!

如果是白舌质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四逆汤的好,但若是红舌质且有如上两条主证的话,还是应该可以附子泻心汤的好!

汗出背部恶寒的厉害,应该用桂枝附子泻心汤,其组成是:“桂枝 120、酒白芍 15、生姜 30、和田大枣 12枚 炙甘草 15、防风 5、蒸附子 15、炒黄连 6、黄芩 30、熟军6。”

归根结底一句话,附子泻心汤,其实这里就是充当了交泰丸的意思。

点个“在看”答应我不分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