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藏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创建工作》的复评报告

关于对藏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

创建工作》的复评报告

我县根据甘南州教育局关于印发《甘南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州教知字【2021】51号)精神和《碌曲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碌教科字【2021】62号)要求,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于10月19日对藏族中学等6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创建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评估组按照《甘南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评估标准(试行)》中5项A级指标和24项B级指标,通过听取汇报、个别访谈、查看材料、核实数据,经过量化评估,认为藏族中学达到甘南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的标准,评估成绩为96 分。现将具体评估情况反馈如下:

一、主要指标评估情况

 A1.学校管理方面

B1.藏族中校以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行州教育“1234678”教育工作目标,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会议精神为准则,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紧紧围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体目标,全面推行国家部编教材试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顺应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坚持“分层教学、分级管理、多元发展、特色培养”办学理念,以求实的工作作风,精细的管理理念,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和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开展工作,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B2.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进一步制定完善碌曲县藏族中学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机制,成立了碌曲县藏族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标杆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各分管负责人、各科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B3.建有良好教育秩序,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做好思政课建设和主题班会两个主阵地的德育教育,通过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及时更新课程安排表、值周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A2.教学管理方面

B4.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导处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监督指导作用,对教学检查,检查听评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周前教案审签、作业批改和月考测试等,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实行了教学通报制度,通过钉钉群通报教学常规检查情况。

B5.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分管校长、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层层管理制,使教师做到备课要全、讲解要精、辅导要活、批阅作业要细、考试测评要实、评语批语要引导。另外,教师布置作业,避免面面俱到,题题必做。布置要有类型,有开拓创新型的作业,分层布置。完成“日清、周清”任务。我校每天上午第四节后15分钟为“日清”时间,教师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对在课堂上仍存在疑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我校每周周五下午为“周清”时间,对于“周清”未过关的学生各任课教师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复清”,这种良好的课外辅导和课后服务指导方式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到了巩固提高的作用。

B6.坚持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体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共同发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B7.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积极探索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特色。

B8.严格落实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开齐开足了国家课程。

B9.精选作业内容,批阅及时到位。落实课后服务,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晚自习和周末辅导。我校各年级都有详细的课外学习安排表,藏、汉、英三门课每周安排了三次早读,一次阅读课,轮流一次现场写作。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平时的课外辅导方面尽职尽责,自愿跟班辅导,早晚读和晚自习的辅导效果良好。

B10.信息技术助推教研教改。积极稳妥的推进我校“互联网+教育”建设,全校各教室配备希沃白板,通过希沃技术打造全新课堂,为课堂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智慧课堂、高效课堂。

B11.坚持听课制度。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除了正常的集体听课研讨之外,我们还采取领导听课,听后评课。在不断的实践完善中,制定了一套检查措施,保证教法的实施应用。比如推门听课、点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观摩课,下发评价表让学生评课等,切实做到了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2节,有记录,有评析的常态化工作目标任务。

B12.坚持备课制度。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引领教师开展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学初教导处统一安排各年级各科的集体备课时间,备课过程中了制定了“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老师、定课题),四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教案)、四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备课标准,不断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资源共享。

B13.创建有效课堂。全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全面提升以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深入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B14.加强学生体育和劳动锻炼。进一步巩固大课间和社团活动成果,引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开齐开足了劳动课和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A3.教学研究方面

B1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聚焦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转变师生教与学行为,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使之成为教研、科研、师训的主阵地,学校的“观摩课”“示范课”“同课异构”已实现常态化,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常规化,逐步形成了“一心一意谋教学,全力以赴抓质量”的浓厚氛围。继续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以听评课为切入点,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学习本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做到因学施教,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力争用1—2年的时间,使每位教师熟练掌握并很好利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B17、B18.加强初、高中教研组建设,使之成为教研、科研、师训的主阵地,学校所有开设课程均设有教研组,结合《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完善碌曲县藏族中学教研组管理制度、考评办法,各个教研组开学初及时制定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做到教研集体活动不少于16次,台账记录详实。问题导向精准,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着力解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完善碌曲县藏族中学走班制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A4.考风考纪方面

B19.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严格按照《甘南州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考试考风考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碌曲县藏族中学加强考风考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碌曲县藏族中学考生诚信教育活动方案》,扎实开展正学风、正校风、促考风为宗旨的考风考纪教育活动,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考前集中教育,开展考风、考纪动员大会,让学生知晓参与考试舞弊的严重后果,教育和引导考生信守承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实行单人单桌进行插班考试,交换监考教师,确保各类考试的公平,公正,不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信守考试承诺。在历年的中高考过程中我校考生能够做到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所有考试均能达到“零违纪、零失误、零差错”的工作目标。凭借良好的考风考纪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A5.诊断检测

B20.结合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扎实做好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成绩数据统计,教导处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做到有问题、有分析,有整改措施的成绩评测质量报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整改落实。

B21.各课成绩统计表、卷面分析报告、整改成效等资料全。

B.23.初中毕业会考各科及格率和全科合格率较初一期末考试提升5个百分点。

B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格率和全科合格率较高一期末考试提升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较学校上年度本科上线率提升6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薄弱。教育模式转型中,历史、地理、生物、音体美、通用技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力量不足。

2.缺乏名师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困惑尚存。教师的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名师引领。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青蓝工程,采用师带徒的形式等,这些举措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

3.经验提炼不足,没有形成教研活动的成果转化。重视整体校本研修制度的构建,但对各学科组教研特色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实践。在常态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往往缺乏整体的教研活动策划意识,不能从教师教研的需求分析出发,考虑教研活动方案的准备、审查、完善,进行教研活动的开放与交流,形成教研案例的积累,有效推动教研成果和教研资源库的建设。

4.德育工作的保障和创新还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实效性和系统性。德育课的开展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及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效果也不理想,德育工作缺少必要的活动载体和阵地,在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中,不能有机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德育工作仅仅依靠班主任及思政课教师,在提高管理效能和德育实效性问题上,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五、意见和建议

一是问题导向,自主发展,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学科教学的研究者。应引导教师把力量既花在教学上,又花在研究上,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展开日常研究工作。建议教师力争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二是加强课上教师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推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要求教师每上完一堂课,就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四是提高思想和认识度,解决教材、语言转型带来的困难。营造、优化语言环境。五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及课程教学经验带回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升。

二是细化常规,落实过程,谋求教学管理创新。教学常规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只有创新教育理念,才能使教学常规管理跟上形势。全面考量学校对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师德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和水平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参考有关的教学常规,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并能为教师所认可和接受的教育教学发展规划,而且,细化到不同学科、不同学年段、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校本化教学常规细则中,切实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