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0《文明的共存》

《文明的共存》(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这本《文明的共存》着实没什么名气,仅有的名气也算是蹭了一些《文明的冲突》的吧,看到很多评论都说自己读它都是搭配着《文明的冲突》来看的,想要对比着看而已,刚好我也是(也是作业啦)。

《文明的冲突》我得读了个两三遍吧,大一读过,大二度过,专业课老师还让分析又跳着读,也曾用这个理论解释过一些东西,但是经历了HK的事情之后自己也确实心生过疑惑,但总归是不了了之了,这本书倒是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且不说这本书的好坏,原本同时阅读两种完全相反观点的书籍就是一种收获,两种对立观点同时在脑中作业,才能够看清一些复杂形式,就好像看待一场辩论一般,双方都有合理之处不合理之处,自己心里也就有了一些定夺。以前读《文明的冲突》从来都不知道还有本批判书籍《文明的共存》,真的是自己无知且不懂得搜索了呢,这本书的出现也让我长了个教训,研究一种理论时一定要多多关注相反性的理论才好,兼听则明。

这本书一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批判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世界,第二部分其实是展开了自己的批判,分析文明与政治的真正关系来反对亨廷顿的一些观点,第三部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作者就是把各个地区分开来讲了讲各地的政治情况,没有什么新的观点,太过散乱反而失了焦点,最后一部分是对未来的展望,提出的一些因素也都是一些常见的点,什么环境因素呀、恐怖主义之类的。我觉得全书最有价值的就是前两部分对《文明的冲突》的批判思路,大家可以读一下形成自己的思考,后两部分我认为完全是凑字数的。

这本书我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作者的批判思路,先梳理一遍原书的内容,然后从前提、定义、背景等等方面一一批判,有趣的是作者承认共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范围——引起冲突的原因太多,然而只有特定条件下文明才会起看起来的主导作用。作者全书都贯穿的一个前提是人类的恐惧感,当然这也是形成政治实体的一个前提,开篇便提出因为人类缺乏安全感,所以要构建群体来增强安全感,然而只有构造一个敌对群体才能更好的增强群体性,而“文明”便是二战后群体性变弱下人们划分群体的一个标准。紧接着作者针对这本书的畅销做了解释,因为世界观和方向性的需要,二战后人们的价值观急需重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都受到了挑战,人们便找到了文明的冲突作为自己新的方向,使自己有章可循。作者最最集中的批判其实是集中在了简单化上,作者指出国际关系的理论很是复杂,导致冲突的因素也是非常多且权重无法比较,而文明的冲突把别的因素都剔除了,只是为了迎合市场的简单化而变得简单化,过于简化了政治理论,形成了一种“我们”反对“他们”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便是众多国际事件产生高额代价的原因。最后作者便提出,那么一种真正的政治理论应该带给我们什么,但其实作者也没有回答的很清楚。之后作者就细细阐释了文明的本质,先从定义上否定亨廷顿,然后阐述文明和政治复杂的关系,设了一个更大的框架套进去了这本书。

姑且不论这些批判是否正确属实,但是这个批判的思路确实很有意思。背景目的解读,本质之辩,然后设一个更大的框套住原来的观点,看了这本书的批判思路,以后看其他观点时也可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看自己能否找一些与之不同的观点来批判性阅读了~

这本书真的一般,也就是前两部分可读性还不错,但内容不重要,学会批判的框架思路能够带入别的实践中应用才最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