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中名画三十讲 - 第四讲

《人间乐园》三联画,1490 - 1500,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点击上方图片,一边听课一边欣赏画作吧

听众朋友大家好,《三十幅世界名画》 - 第四讲,今天我们聊聊博斯和他的《人间乐园》。

耶罗尼米斯.博斯是一位尼德兰画家,他生活的年代几乎和达芬奇平行,不过他们俩的艺术风格却截然不同。通过前几期节目我们已经知道,欧洲的南北方,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北方理性,南方热情。我们很少在北方画家的画上看到人有表情,而无论是乔托还是达芬奇都对描绘表情非常痴迷。除此之外,在接触文艺复兴新思想的进度上,南北方也不相同。南方尤其是以佛罗伦萨为首,对古希腊的文化科学非常感兴趣,而北方,实用技术还好,但在思想上的确会滞后于南方。

博斯画像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博斯和达芬奇的画上看得很清楚。达芬奇的画已经去掉了耶稣头上的光环,开始关注比例透视等等,让画面看起来更加自然生动,而博斯的画却始终围绕着宗教狂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艺术有高低之别,人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需求,艺术为我们提供的感受当然也不能是单一的。我们喜欢真实自然,喜欢充沛的感情,也同样会喜欢幻象,喜欢睿智的寓言。博斯可以说就是后者的最佳代表,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象,而在魔幻的表面下,又隐藏着深刻的哲思。

博斯原名叫耶罗恩.安东尼松.范.阿肯(Jeroen Anthoniszoon van Aken),意思就是来自于阿肯(今德国亚琛)的安东尼的儿子耶罗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耶罗米尼斯.博斯(Jheronimus Bosch)。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我们只能在一个兄弟会的文件上看到些许的只言片语。这个兄弟会叫圣母兄弟会,是低地地区最早的兄弟会之一。

在中世纪的后期,在教宗的许可下,基督教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流派,比如重视文化和学术的方济各派(Order of Friars Minor / Franciscans ),但丁和乔托就是这个派的。最早由一群高尚的知识分子组成,这些人对古代知识非常热衷,也间接促成了文艺复兴。类似的教派还有多明我派(Dominican Order),他们也注重知识传播,不过在使命上,他们更注重驱逐宗教里的异端。方济各会的修士们统一穿着灰衣,所以也叫灰衣派,多明我派则是黑衣派,还有强调苦修的白衣派叫圣衣会。

随着教派不断变多,对于教义的理解也逐渐开放了,在民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宗教小团体,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对教义的理解,也设置了自己的入门条件和使命,这些团体就是各种兄弟会。

圣母兄弟会(Brotherhood of Our Lady)入门的门槛很高,从记载上看,他们是一个非常虔诚保守的组织,成员大多都是富商和贵族,他们为罗马教廷捐赠了大量的钱财,来换取免罪权和独立地位。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团体会允许一个画家加入,毕竟画家当时的地位只是普通的手工业者。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博斯要么不是一个普通的画家,他还有更重要的身份,要么他的艺术让他获得了上层社会的认可,某些地位高贵的人提携他进入了兄弟会。

博斯至今存世的画作大概有二十五幅,对一个画家来说这个数量并不多。在这些作品中,类似于人间乐园的巨作占了八幅,包括著名的《干草垛》,《圣安东尼的诱惑》等等。

《干草垛》

《圣安东尼的诱惑》

在兄弟会的记载中,他入会的时间大约在45岁,正值创作高峰期。我想这个时间点已经很明确了,如果如兄弟会是因为身份特殊,那他入会的时间应该更早。45岁才入会显然是因为他的作品打动了某些位高权重的人,那些人愿意为了他破例而放宽入会条件。

位高权重且在宗教信仰上虔诚保守的人很容易迷恋上博斯,这一点在他去世之后再一次得到证实。1550年左右,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菲利普二世,也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访遍欧洲购买了博斯的大多数作品。而菲利普二世正好也是一个著名的保守信徒,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他设立的。

菲利普二世

菲利普二世在临死前要求侍从把博斯的人间乐园拿到床边(那时候这张画还不叫这个名字,菲利普二世称之为《野草莓之画》)。在自己最后欣赏了一番之后,菲利普二世召唤自己的子女,告诉他们:以后你们要经常看博斯的作品,因为在他的画里饱含着智慧。

那么,另圣母兄弟会的上流人士,甚至是国王都如此推崇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子,又含有什么样的智慧呢?

《人间乐园》是一幅三联画,这种形式通常是用在祭坛上的。因为祭坛是时效性的场所,在不进行礼拜的时候,祭坛是没有人的,没有人画自然也就不需要展示。所以画家们就发明了一种类似于开门关门的形式。中间一幅大画,两侧各一幅小画,在没有人来的时候把两侧的小画扣在大画上,这样就能保证画不会长期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下,更有利于画的保存。当然,如果画的背面是一块普通的木板,那也太掉档次了,所以画家们往往会在小画的背面画上简单的黑白图像,这样既保持了美观也有效的和内页的主题区分开来。

不过,《人间乐园》有点特殊,虽然是三联画的形式,但用途并不是在祭坛上,从一开始他就是被设计在居所里的。因为祭坛画的意义是让人祭拜,所以题材很固定,一般都是上下十字架,或者圣母子这一类的严肃题材。而《人间乐园》的内容看起来太不严肃。谁要是对着他祭拜,非得走神不可。博斯的一生一共画了8张类似的三联画。在这些三联画里,博斯似乎一直在经营自己的世界观,彼此之间会有着一些关联。而这幅《人间乐园》, 就像是他魔幻世界的终极体现,所有的理念全都这幅作品中展现出来。

接下来我们就假装自己是一位16世纪的西班牙王室成员,一起走进这幅神奇的画作。首先,当三联画的门板关闭时,外面是个被分成上下两部分的空气球:上面是天空,有大气和云团,下面是陆地,周围被水环绕着。在陆地上有山川河流和植物,但还没有出现人和动物,画面流露着一股空寂的气氛。为什么这么寂寞呢?

我们看,在画的左上角画着上帝,他手中拿着一本书,口中似乎念念有词。往上帝的目光方向看有两排字,分别是:因他一发言,万有造成,他一下令,各物生成。这是圣经旧约创世纪的话。有这两句话的画面内容也就清晰了:这是上帝创世的第三天。第一天是光,第二天是大气,第三天是大地和植物。有意思的是,在大地上我们会看到一些奇怪的形状。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能隐约感觉到这个世界会非常的奇妙。

随着门的慢慢打开,首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异常鲜艳的色彩。和外边黑灰色的画面比起来,里边这些画实在是太鲜艳了,满眼都是嫩绿色的草地,上面还点缀着单纯的红或者是蓝。只有最右侧的这一幅例外,这幅非常的黑暗。左中右有这三张画,虽然色彩不同,场景不同,但同时都出现了一条河,这好像是在向我们说明,故事发生在一个类似的或者是说同一个地点。

我们先从左面的画作开始,这幅画画的同样是创世纪的内容,上帝创造了亚当,又在他做梦的时候为他造了一个伴侣夏娃。亚当在地上坐着,惊讶地看着上帝,仿佛真的刚从梦中醒来一般。上帝一只手牵着夏娃,另一只手指向天空。这个动作意味着是天的旨意,也是整幅三联画的终极智慧所在。我们现在还不能揭穿这个智慧的谜底,当把这三幅画全部看完之后,答案就自然会揭晓了。

夏娃则是半跪在地上,露出羞涩的表情。她和上帝的姿势,像极了婚礼中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的动作。博斯会认为的人类第一场婚礼吗? 我觉得不一定,机关在亚当的脚上,我们看他正努力的用自己的脚去碰上帝的脚。博斯把右脚画得很自然,左脚画得很用力,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刻意为之。这一刻是上帝正把自己的活力注入到他们身上,让人类从自己的玩偶变成真正的人。同时,上帝的目光也透过画面和我们对视,仿佛也把同样的力量传递给我们一样。很明显,伊甸园中上帝为人类注入灵魂,就是这幅画的主题,但是主题不等于全部。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几个奇怪的建筑,尤其是最中间的这个。从结构上分析,它很像人类设计的建筑,但具体形象上,它又像是植物。从色彩上分析,它是粉色的,既不符合我们对建筑的预期,也不符合我们对植物的预期。这奇怪的建筑,大概就是能量之泉。一旦遭到破坏,用来维持生命的根源也就毁灭了。能量之泉是一种可以想象,但没有人看过的东西。博斯有理由把它画成任何形状,而他选择了一种超现实的方式来表达,使画面多了一层解读的趣味和一层猎奇所带来的快感。

伊甸园里到处都是果树,上帝嘱咐亚当和夏娃,所有果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但善恶树上的除外。那么这棵善恶树在哪呢? 是不是亚当身后的那棵长得像“棕榈树”一样的植物?每位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也认为博斯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不一定在每个点都设计了隐喻。这张画很奇妙,但并不意味着博斯是个密码狂。他在搭框架上设计了谜题,然后用无数个奇异的效果来使谜题变得丰富,让我们看画时感受更有趣,仅此而已。过度解读是一种乐趣,但并不是博斯的本意。

比如博斯画中这个长得很奇怪的长颈鹿, 并不是博斯有意设计,而是他从没见过这种动物。他只是在当时欧洲很流行的一本考古书籍上看到了长颈鹿,并且一摸一样的复制了下来。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对于长颈鹿,那本书的作者科里亚库.德.皮齐科利也只是道听途说。还有那棵类似于棕榈树的树,也来自于欧洲之外。博斯在一本植物学书籍上看到了,就应用到了画里。在那本书上,作者施恩格管这种树叫龙血树,和棕榈树是近亲。

关于善恶树,比较靠谱的两种解读一个是画面中段最右侧那棵树,理由是蛇盘绕着它。第二个说法是画面中间那个粉色的建筑,这个虽然听起来不太靠谱,但也有他的理由。首先,圣经没有交代这棵树到底长成什么样,但亚当夏娃甚至那条蛇都知道它,这说明他一定和别的树有非常大的区别,为什么不能是这个形状呢?其次,它既然叫善恶树,上面必定有善恶之分,其他两棵单独的树看起来从头到尾都是一致的,但这棵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在第二层看到两颗球,一颗是浑圆的生出带刺的芽,另一个颗是带刺的生出普通的芽。而且,树身上有两种鸟,一种是长尾的,另一种是猫头鹰。长尾鸟代表着什么我不知道,但猫头鹰在西方一直都是邪恶的化身。说实话,我喜欢第二种猜测,既然要天马行空,为什么树一定得长成我们熟悉的样子呢?

除了上帝,亚当,夏娃和树以外,画面里还有很多动物。这些动物长得都非常奇怪,大多是多种动物的混合体。其中有一些看起来很美很善良,比如鹿,白鹤,独角兽和天上飞的鸟。还有一些看起来令人不安,形状怪异,浑身漆黑,正从水里慢慢爬出来,不知道这些动物是不是暗示着堕落即将来临。在水面上有一只鸭嘴怪兽,最与众不同. 他披着斗篷,手里边正拿着一本书在阅读。他是做什么的,和那些不祥之间有什么关联吗?等我们看完整幅画之后,再去寻找答案。

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中间这一幅,也是三联画的核心。虽然画面相当复杂,但是当我们仔细去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内容很有条理,并不混乱。主要有三样东西:能量之源,裸体的人和奇怪的形象。随后就是几百个赤条条的人,他们一群一群聚在一起,有的在吃水果,有的在狂欢,还有的在行男女之事。所有的人看起来都很快乐,甚至有点过于快乐了,已经从常态演变成了放纵和狂欢。

这是一个不眠不休,不知疲倦的世界,人们在这里只有享乐。当我看到人间乐园中间的这幅作品时,也会本能地感到不安。即使这个画面里没有流露出任何一丝不祥,也没有任何令人恐惧的事物出现,我还是会感觉到在这段狂欢之后,一定还会有同样强度的痛苦降临。

我们中国人讲物极必反,这幅画太欢乐,太无忧也太放纵。于是在第三幅画上,代价就出现了。我一直认为这第三幅画虽然小,但他才是这组画的真正核心。在这幅画里,博斯把自己所有想说的话,都用隐喻的形式表达出来了。

我们先分析画面:最顶端是最黑暗的地方,左侧似乎是一座正在着火的城市废墟,右侧像是正在喷发的火山,看起来这是一幅末日景象。再往下看,大批的部队走在桥上,河水里有很多溺水的人。在岸上,人们被驱赶着,等待着集体屠杀。接下来突然间一双巨大的耳朵。这只耳朵代表什么呢?我们想一想,第一幅上帝用手指着天空告诫亚当和夏娃不要偷吃善恶树上的果实,但是他们俩没有听。在吃了代表欲望的果实之后落入凡尘,从此必须要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这好像就是博斯的用意。在耳朵的左下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动物头骨。每当我们看到头骨马上就会联想到死亡,穿过眼窝的那根长矛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长矛上悬挂着一把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钥匙孔中又是一个失去血色的尸体。接下来的一切都应该是在地狱边缘和地狱里发生的事了。

有一个穿蓝袍的形象,正捧着一本书认真观看。这个动作和第一幅画里的鸭嘴怪一模一样。我们很难相信,这是无意义的重复。结合这三幅画,现在再去分析这个动作。原来他正在看的就是撒旦的邪典,是欲望之书。从一开始在伊甸园里,撒旦就已经处心积虑要污染上帝的创造了。

画面再往下是两组巨大的乐器,对应着人们的听觉,在这里却变成了杀人的武器。好玩的是,这里有个人的屁股上画着乐谱。有只恶魔正在看着他屁股上的乐谱歌唱。旁边那些人,还不知所以的随声应和。人们已经把荒唐的享乐一同带到了地狱里。

在这组人物的右侧是一只坐在高椅上的鸟头怪。他正把一个人塞到嘴里,然后再把人排泄到水坑当中。一群黑鸟从被吃的人的屁股里面飞了出来。如果象征着灵魂出窍的话,这可能是最重口味的灵魂。看那个水坑,应该是整张画里最污秽的地方。有人被拉进去,又有人向里边呕吐,有人还向里边拉钱。而坑里的人却还张着嘴翘首以盼。我不知道博斯在隐喻什么,但是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这群人也身处泥潭,以吃垃圾为乐,以吃垃圾为生。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仍然还存在着。

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穿着修女服装的猪,正在强吻一个男人。这好像在说明,就连教会的内部也开始堕落了。左侧有只手被钉在了一个蓝色的圆盘里,正好对应第一幅画里上帝的手势。无论是多么重要的警告,愚蠢的人却只把它当做耳旁风。

现在我们应该已经理解了这幅画的主旨。在第一幅伊甸园里,上帝给予人类最善意的教育,同时恶魔也在预谋着最恶毒的计划。在第二幅里,人类中了恶魔的圈套,沉浸在享乐之中,无法自拔。第三幅画,堕落者们毫无悬念击溃了人类,把人类置身于最肮脏和恐怖的地狱当中。贡布里希曾经这样描述过博斯:“他成功地把萦绕在中世纪人们心里的那些恐惧,转化为了可感知的具体形象。波斯是第一个,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做到的。”这个评价我觉得算是中肯。我相信博斯也希望用恐惧来唤醒人们。正是上帝的话对宗教的背叛,对世俗贪欲的窗外只能为人们带来毁灭。

节目的最后,我们要说第三幅画,中心位置的这个形象。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生物,他长着人的头,两条像树一样的腿和两只像船一样的脚。这个是柏斯的独创,叫做树人。他曾经多次出现在博斯的画里。他那张脸被普遍的认为是画家的自画像。看起来面无表情,只是他那双眼睛已经显得非常疲惫。他的肚子现在看起来已经破碎不堪,就连他自己的树枝都已经插了进去。有人登梯子试图爬进去,但是恶魔也紧随其后,在肚子里还有几个人在喝酒,他们的坐下是一只黑色的蟾蜍。

这个树人是谁?他是一只温顺而又沉默的巨兽。他有足够的力量负重行走,但是却没有一丝力量惩恶扬善。他可能已经走了很长的时间,目睹了太多的堕落,但是始终未能帮助人们逃脱苦难。现在他终于累了,不久之后,他有可能就会倒下。他会在被迫的过渡当中得到解脱。

也许这真的是画家的自画像,博斯有着虔诚的信仰和高尚的道德。但是面对日渐堕落的世风,他也无能为力。他唯一的武器就是用画去闹喊,可真正能够听到他的人又有几个呢?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更加积极的。可是在那些保守的信徒眼里, 丢掉了信仰,对上帝的教诲充耳不闻,就是世界末日。我们不能去批判博斯的信仰,我们只能替他的绝望感到惋惜。作为一个人,博斯的确是保守的,但是作为艺术家,他是伟大的。他有着无以伦比的想象力,也知道如何运用艺术的元素来传递思想信息。他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也带来了沉重的思考。如果我们跳出狭义的宗教,你会发现:他讨论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人性的欲望。

感谢收听本期节目,咱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音频及文字版权属作者张法中
(0)

相关推荐

  • 《人间乐园》

    WEIBO:森雅美术馆 INSTAGRAM:senya_gallery 今天为大家介绍作者十分喜爱的一位伟大的中世纪艺术家耶罗尼米斯·博斯的最著名作品<人间乐园>.作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

  • 张法中名画三十讲 - 第十讲

    3.星标公众号 不再错过精彩更新 < 冬日狩猎 | The Hunters in the Snow > by 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65年 @ 维 ...

  • 张法中名画三十讲 - 第八讲

    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56岁)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小程序再退回至本页面 一边听课一边欣赏画作吧 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张法中,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十幅世 ...

  • 【岐轩易医脉法】第三十二讲

    促 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伤寒论·平脉法>说:"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 <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黎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 二 ...

  • 【岐轩易医脉法】第三十四讲

    短 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脉诀>:短脉,不及本位. <脉经>: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脉诀刊误>:寸口尺中皆退缩,附近关中见一半,如龟缩头曳尾之状,以其阴阳不及本 ...

  • 中国有三十四位圣人,你认识多少?

    月光边境 林海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关于圣人的描绘:"才德全尽谓之圣人".由此可见,一个人必须德行.才能都得到世人的认可,才能够称之为圣人. 爱喝茶的人,说起" ...

  • 中泉三十铜钱

    直径2.01-2里米,重约4.14克.

  • 049卷44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后汉书>卷44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邓彪字智伯,南阳新野人,<续汉书>曰:"其先楚人,邓况始居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太傅禹之宗也.父邯,中兴初以功封 ...

  • 中医张寿昌儿科三十六方

    张小医说,说医解案. 有意切磋,欢迎来稿. 中医张寿昌儿科三十六方 作者/张寿昌 一.三拗汤 麻黄.杏仁.甘草 二.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三.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四.射干麻黄 ...

  • 传统武术点穴法之致命三十六穴(续)

    点穴法,其理极精,得真技者难.得此技者又相互密而不传,所以至今知其法者较少.夫此法者,与医学密切相关,其理深奥,非精心研究者,难通其术.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于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则身强体健.反之则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