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育的温暖浸润每个炊烟升起的村落?| 关注
民小编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农村地区因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我们更加因地制宜地展开工作。那么,目前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农村地区学校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家庭、家长群体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家庭教育指导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输出过程,需要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精选案例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社会二元分化现象,农村教育多处于弱势状态,仅仅依靠校长、教师的苦苦支撑,很难在学生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二者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才能成功。
一所距离县城20公里的乡村中学,六排平房低洼破旧;家校矛盾突出,连个家长会都开不起来,家长到会率只有60%;教学质量末位徘徊,很多孩子选择到外面上学,学生只剩下三百多人,学校面临撤并的危险……这是我国西部某偏远地区农村学校面临的办学现实。该校校长反映,当前学校办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很多农村家长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学习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由于和学校、老师缺少沟通交流,家长无法和学校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有的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亲子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叛逆甚至心理问题,家长无法应对,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影响;隔代教育理念大相径庭,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讲原则,许多父母则是粗暴教育……
如何增强农村家长科学育子水平,同时让家长愿意参与到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呢?
科学分析
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受文化水平、眼光视野、规划能力的限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都有待加强,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思想认识、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
首先,家长教育理念陈旧。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重养轻教,或只关注学习成绩的现象,忽视儿童品格养成及心理健康。一些父母不重视教育,将孩子视作劳动力,只关注谋生技能的掌握。一些父母寄希望于孩子能够脱离农村环境,谋求更好的出路,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在方法手段方面,多凭借代代相传的经验进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只关注缺点问题,忽略对于孩子优点的鼓励表扬。这种片面的做法,使孩子丧失了对于学习生活乐趣的探索。
其次,认为教育是学校一方的责任,家校合作意识淡薄,导致家长对于家庭教育作用的轻视,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只有家校之间形成多形式、多渠道、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得教育效果最大化。
最后,亲子关系不和谐或与孩子沟通较少,对孩子身心发展状况不了解。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仅限于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较少。家长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的问题。另外,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转型,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增加,导致家庭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家庭教育指导重要性愈发凸显。
解决办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现场,对于其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多数农村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缺乏理解与认知,因此,帮助家长认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首要工作。此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虽然家长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不同,但对于儿童成长所发挥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将两者有机连接在一起,置于同等关注的地位。
在厘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基础上,面对农村家庭中,家长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方式简单、亲子关系较淡漠等问题,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在农闲时间和人员较为集中的地点,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通过把家长会开到农家院、成立乡村夜校的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学生表现,征求办学意见,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播放家庭教育视频,组织农家院读书活动等,进行接地气的家庭教育指导。这种仪式感、制度化的活动,有利于家长增强学习意识,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对于提升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质量有着基础性推动作用。
其次,家校联动,家长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密切交流,搭建沟通平台。校长撰写家庭教育文章、教师撰写育人反思、家长撰写亲子日记、学生撰写成长周记,通过这种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避免使家长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以形成家庭教育共同体,协同提高指导家庭教育、实施家庭教育的质量。
最后,学校精心确定每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主题,内容真实生动,方式多样化,避免单一的理论说教。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主要为家长,应考虑成人学习规律。结合农村地区家长特征,尤其在前期,多采用案例研讨、观看影片、实践体验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调动积极性。
文章来源 | 未来教育家杂志公众号(ID:wljyjzz)内容摘编自《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学校卷》
微信编辑 | 王昆
责任编辑 | 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