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我与薛春海

我与薛春海

作者/孟宪洲

薛春海先生是我交往的朋友中比较信赖的一个,也是我十分钦佩的一个。

与薛春海结识,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当时我在保安镇政府工作,他是县武装部政工科的新闻干事,那时候通过给新闻媒体投稿认识了他,两个人十分投缘,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性格、干事作风都有相似之处。我俩的出身也是那么的相似。

到了1990年以后,我们接触的更加频繁,缘于他在武装部负责新闻报道工作,为了出色完成军分区分配给的目标任务,他建议武装部组织精兵强将,突击采写民兵军事方面的稿子,于是,我和辛店乡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袁春来,在薛春海的推荐下,抽调到县武装部集中十天八天时间采写新闻报道。

连续三年,我们三个一起下乡采访,晚上回到武装部挑灯夜战,于是一篇关于民兵和军事方面的稿子在我们手中像雪片一样飞往平顶山,飞往郑州,飞往济南,飞往北京!《平顶山日报》、平顶山电台、《黄河民兵》、《前卫报》、《解放军报》等专业报刊陆续发表了来自叶县的报道。叶县武装部随之榜上有名,在薛春海参谋的努力下,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三个也获得优秀民兵通讯员荣誉称号,受到嘉奖,薛春海先生也获得了三等功。

后来,薛春海先生还在百忙中到我工作的单位捕捉素材,发现有新闻线索,我们立即骑自行车下乡到实地采访。当他获悉上甘岭战役崔班长的原型就在保安镇河套寨 村居住时,激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先后三次让我陪他一起到“崔班长家”。“崔班长”名叫崔富,他退伍后一直在农村老家,老人生性耿直,从不居功自傲,不嫌山,不露水,从不向外人透露在部队的立功表现,年纪大了,身体每况愈下,他平平淡淡,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英雄,尽管在他的晚年身体多病,家庭比较困难,但从没向组织伸过手,提过任何要求,老伴和他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比较清贫。

面对英雄如此高风亮节,我们发誓:再次向世人披露老英雄鲜为人知的晚年生活,向世人告知:上甘岭崔班长依然健在!崔班长就在这里!我们以不同题目、不同角度反映崔富同志永葆军人气节的高尚品质!

媒体的采用报道,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村两级给予崔富同志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使他们夫妇的晚年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

1994年,薛春海同志被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之后又被提拨到县工商局当了纪委书记,当我2004年从保安调到叶县工作时,薛春海又被市工商局选调到宣传科工作,可以说直到他退休,都是在玩文字,搞写作。

记得采写保安红军烈士墓的报道,是我们两个合写的新闻。1934年11月26日由于红二十五方面军北上时,遭遇国民党四十军第五旅一股部队的围攻,发生了“七里岗战役”。战斗中,27位年轻的红军英勇搏斗,最终寡不敌众,光荣牺牲。牺牲后,保安村民将烈士尸体从七里岗运回保安掩埋起来,1952年,县政府为烈士立了墓碑。但是,个别农民惜地如金,为了多开垦耕地,竟然将烈士墓越犁越小,还有群众放牧到墓地坟头,让人看了十分寒心。面对如此境遇,我俩拍照写稿,在多家媒体发表后,引起民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民政部责成河南省民政厅认真做好红军烈士墓的保护工作,随即于1988年将红军烈士墓搬到叶县烈士陵园正迎大门的显要位置安葬。

因为此事,武装部领导追查谁报道的此事,给县里捅了这么大个漏子,薛春海大包大揽,说与我无关,是他的主意,要怎么处分听候发落。最后这事不了了之。从这个事件上可以看出薛兄敢作敢为,敢于担当的精神,为了不连累弟兄,愿一人承担责任,不能不服他的仗义与胸怀。其实,哪能都是他的责任,我不向他报告红军烈士墓的现状他怎能会知道?事情的起因在我。不管怎么说,27位年轻烈士的灵魂有了归宿,我们即使受了处分,受了委屈,也值得!

所以我更钦佩薛兄的一身正气,不畏权贵,不谋私权,敢于用笔杆子鼓与呼,他不愧是“咱当兵的人”!

时值2016年,在我去长沙举办第一次个人书法展览时,我特意邀请他作为我的书展“摄影师”,专题拍摄现场。因为他不仅有功底深厚的写作水平,而且他还是业余摄影爱好者,认识他时,他还是用的“华夏”牌机械照相机,白天拍照,晚上钻进武装部为他特意设置的暗室里冲洗胶卷。我曾经向他讨教过冲洗技术,但那不是我的强项,我没有那个细心和耐心,而薛兄的耐心、细心、认真劲,干啥啥成。

为此,对他的摄影技术我是十分信任,一百个放心,为是的书展结束后想出本专辑,但由于种种原因,亏了薛兄一片心意,这本书展专辑(集)至今没能出版,但他给我留下的资料至今保存完好。

去年以来,他和爱人凤琴姐(因他爱人姓孟,按孟家辈份也是宪字辈,所以一直称姐)随儿子薛飞在上海生活,讫今已经一年多没见他人,甚是想念。

但他的文章我是时常拜读。他虽然退休了,但他一生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笔杆子难得停下来,源源不断的在微信群里发表他的大作,每次发表出来,我都会拜读,因为他的文章就是他的故事,真实而感人,他的文章的灵性正如他的网名“海魂”一样,有着大海一样的灵魂!

作者介绍

孟宪洲,亚圣孟子第七十二代嫡孙。笔名:丑牛,号:黄城山居士,农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二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高级书法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河南省黄庭坚书法艺术研习院院长,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平顶山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叶县政协委员。

从事书法创作40余年,参加过全国、国际书画大赛百余次,在泰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2016年12月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首届个人书法展,成为第二位在湘办展成功的中原书法家。之后参加了北京、徐州、绍兴等地举办的国内、国际书画展,均获殊荣,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香港华人台等2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当代最具影响力书法家”、“中国百杰书法家”、“世界儒学书法大师”等资格称号。有大量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商家、友人收藏。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
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智泰实业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王海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0)

相关推荐

  • 每吨含银17万到18万克河南平顶山叶县提总共3.6吨过了年联系我

    每吨含银17万到18万克河南平顶山叶县提总共3.6吨过了年联系我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平顶山叶县县衙

    平顶山叶县叶县县衙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叶县东大街.距宝丰香山寺东南35.1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叶县明代县衙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 ...

  • 河南平顶山叶县叶公陵园

    平顶山叶县叶公陵园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原旧县乡)旧县村叶邑故城北1.5公里处.     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因功封为叶邑尹,号叶公.是成语" ...

  • 【《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烽火台边的生命起点

    烽火台边的生命起点   作者/孟宪洲   1961年8月3日,农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二日子时,一个不该出生的生命却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不该来的年代. 俯瞰小保安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经济并未复苏,内外交困, ...

  • 【总第1477期】【《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拾柴

    拾   柴 作者/孟宪洲 提起拾柴,八零.九零.零零后根本没有概念,但在我们五零.六零.七零后这几代人中印象太深刻了,虽然没有粮食那么重要,但却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东西. 奇了怪了,粮食不够吃时,连烧 ...

  • 【《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切薯干

    切薯干 作者/孟宪洲 "红薯面,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 农村大集体年代,最伤脑筋的农活要算上分了红薯切薯干,晒薯干,收薯干了!工序非常繁琐.但是,这个农作物却在关键时候还能派上 ...

  • 【《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我的小学读书路

    我的小学读书路 作者/孟宪洲 记不清是哪一年,隐隐约约记得是1967年也就是我7岁时入学,那时的启蒙小学就在南泽河的两间破草房里. 小学时期的课时钟 南泽河也就一河之隔,不到二里地.由于这条小河把河边 ...

  • 【《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第一次进城

    第一次进城 作者/孟宪洲 1970年我九岁那年,有幸同伯父进了城,傻鹰般的我不知道县城是个什么样子,东张西望,看个不够. 记得五.六岁开始,常闹肚疼,开始怀疑是肚里有蛔虫,但吃了打虫药,也没见有虫下来 ...

  • 【《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借 粮

    借  粮 作者/孟宪洲 1981年前,我家里常常青黄不接,每到开春,粮食总是接济不住,为了度过饥荒,只好去外村借粮,因为本村收入都相差不远. 除了伯父去外地借粮外,1978年我随四哥,也就是族兄,宪字 ...

  • 【《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受罚

    受  罚 作者/孟宪洲 读初中时遭伯母两次严厉惩罚,是委屈也是教训,虽然错不在我,但她如此严厉的家法,也使我心灵上受到了震颤. 那年我应该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从小崇拜尊敬领袖,给的零花钱舍不得买 ...

  • 【《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我的初中是这样念完的

    我的初中是这样念完的 作者/孟宪洲 初中时期的校址 什么样的年代,就有什么样的产物.我的初中生活可算是五彩斑澜,丰富多彩了. 1974年下元(当地人都是叫下元,叶县官方称"夏元". ...

  • 【总第1490期】【《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入团

    入  团 作者/孟宪洲 提起入团,这些年代无论在校学生或是社会青年都觉得无所谓,没有一种神圣感更没有一种向往感,而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那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也是令人嫉妒的事. 1975年,那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