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王丽梅,笔名黎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收入《丝路散文》文集,散文荣获人民文学全国散文游记大赛征文优秀奖,省部级奖项。
风雨青木川
文/图 | 王丽梅
在油菜花即将开过,清明前的雨夜来到青木川。
青木川位于群山之中,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号称“鸡鸣三省”,是陕西最西部的一个古镇,因作家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而名声鹊起。
青木川,形成于明代,成型于清朝中叶,鼎盛于民国时期,历史上原属川地羌汉杂居区,原名草场坝,后改称回龙场,传说因当地有一颗大青木树而得名。处于三省交界的青木川,地势险要,环境特殊,历来是商贾云集,兵家必争,匪患不绝之地。四周山峦叠嶂,草木葱茏,油菜花开,层次错落的山间,一弯清澈的金溪河环绕着青木川。
回龙场
古建民居,新街古巷,身着红黄、蓝黑等艳丽羌族衣裙的妙龄女子们娉婷婀娜地在街上往来,衣袂间牵动着古街上茶花、杜鹃花、兰花的清香,街道两边一字排开的商户门前家家悬挂的红色宫灯,远远望去,让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镇焕发出盎然生机。
清早,太阳未出,古街上已有早行的人们,勤快的商户们纷纷打开门板开始营业,热米皮、米凉粉、米豆腐、菜豆腐、麻辣粉、热糍粑等陕南小吃纷纷出摊,陕南女人们热情的招呼声,让人忍不住馋涎欲动。金溪河水浇灌出的淳朴文化,给人感觉是一个亲切。这个上世纪初曾经匪患不绝的地方,如今因为一部同名小说,而蜚声海内外,颇受游客的青睐。上世纪三十年代称霸青木川的魏辅唐,无疑是这里最大的商业卖点。
核桃饼
时光流转了多少年,金溪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横跨金溪河上的风雨桥连接着青木川的老街和新街。老街即是民国时期闻名陕甘川三省商贾云集的回龙场,始建于明初,沿着蜿蜒的金溪河而建,上下逶迤八百余米,像一条卧龙,回龙场由此得名,青木川历史上的故事大都发生于此。如果不是在一些古建筑上还遗留着文革时期的语录和标语,眼前那些雕梁画栋两进两出传统的天井四合院,独特大气西洋风格的建筑,令人有种时空上的错觉。
金溪河
青石板铺成的回龙场的街道上,魏辅堂从前经营的大烟馆、旱船屋现在成了游客们竞相参观的景点。门楼上书写着“卫国卫民”牌匾的魏家宅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面向金溪河,整个坝子和回龙场尽收眼底。这是典型的中式建筑,前后两进加一个过厅,房屋数十间,宅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门窗雕花镂空,花鸟鱼虫尽显,尽管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依然能看出当年做工的精细。门厅、宅院的台阶上平整的青石条,庭院里两口青石雕刻精致的水缸,水缸下面周围有一些青苔,但依然清晰可见上面镌刻的“太平池”的字样。可能是为了增加游客对魏辅堂粗野山贼、有家兵民团雄霸一方尚武的印象,庭院里树立了一个柱状的刀山,摆放了一些兵器。后院有一间魏辅堂母亲念经拜佛的佛堂,这里的陈设与前院显然不同,佛龛前摆放的香炉,魏辅堂母亲的像,沉静安详,从容静默。无论身外的世界如何动荡,无论她的儿子将这个山坳里的世界弄出多大的声响,在这青山如黛,依山傍水大宅院的一隅,这个女人一心向佛,多少年吃斋念佛的静修,也许为的是替他的儿子消除业障。站在佛堂的门口,便能感受到由内而外的静。在这个宅院里有一间书香气很浓的房间,那是至今仍令人敬佩、令人疑惑、令人猜想的曾在青木川的历史上,为百姓的教育做过重大贡献,传说中仪态万方、细腻韶秀的女校长住过的房间。书案上的文房四宝、雕刻精致的书柜、红木的圆桌和反着光的圆凳,雕花的木床,陈设简单,但书香气重,在这里你仿佛走进了沈复《浮生六记》里芸的书房。从魏家老宅出来,街口遇见正在给游客在《青木川》一书上签名售书、自称是魏辅唐大儿子魏树武的一个六十多岁老年人。还有他身边的一个中年女子自称是魏辅唐的孙女,不过她姓邓,一九六六年生人。她说,魏辅唐在1949年末投诚后,在1952年被当做反革命镇压,在他自己建立的辅仁中学操场北边一角被枪毙。解放后,魏家人被政府从老宅里赶了出来,住在老宅后面的山里,老宅被没收充公,而今用作旅游观光之所。她因为生在文革时期不敢也不能姓魏,跟母亲姓邓。经了解,刚解放时,魏树武才四五岁,抱给邓姓人家收养,魏树武长大成人后,正值文革时期,成家后所生子女不敢姓魏,因此一律姓邓。据青木川的老人说,魏树武长得极像魏辅堂,除了身量没有他父亲魁梧,不大的眼睛,窄窄的下巴,一双招风耳,给人印象极深。
烟馆
羌族茶道
新街与回龙场隔着金溪河,现代与传统并存。青木川还像上个世纪一样偏僻而不落伍,漫步金溪河边的新街,沿河而建的酒吧、茶室、咖啡屋、抄手店、米粉店、篾器店比邻而居,互不相扰。门前潺潺河水,眼前绿树青山,各种藤桌、藤椅,或是纯木质古朴的长桌、长凳,在红红绿绿鲜艳的广告伞下,被一丛丛杜鹃花、茶花和兰花装点着,走在带着花香的清风中,不禁想止步坐下来,沏一壶新茶,浅酌,静静地安享这久已向往的清新淳朴的乡风美景,让疲惫的心融进眼前这青山绿水之间。经营酒吧的小戴先生是一位来自浙江的小伙,他的酒吧很有书香气,想不到的是在满街飘满核桃饼香气的古宅老街上,竟然还能够读到尼采的诗文,好不新奇!
飞凤桥
站在金溪河边,河上有一列排放整齐的大石供两岸的百姓过往。我踏着石头准备过河,迎面走来一个二十多岁背着背篓的小伙子,侧身而过时,看见他的背篓里装满了绿莹莹的类似野菜的东西,便随口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是刚从山上采的新鲜的天麻。又问,“卖不卖?”小伙说,“不卖,自己吃。”眼见着金溪河水渐渐涨起,河道上的风刮起来了,一阵凉风入怀,感觉山里的春天还是有些凉意。一九三八年,魏辅堂在金溪河上修建了一座简易的石桥,不久被洪水冲垮。于是,他从四川请来技术人员准备修一座砖砌的拱桥,在拱桥快建成时桥体坍塌,造成桥下六名正在施工的工人被砸死在河中。魏辅堂决心重新修桥,这次他亲自坐镇监工,忙时都不回家吃饭。很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长达十多丈古雅质朴、方正坚实的石拱桥建成,被命名为“济川桥”,并在桥头立碑记载建桥始末,碑记文辞华美,书刻俱佳。魏辅堂三次在金溪河上建桥,便利了来往的行人,这座济川桥解放后被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一九五七年,青木川镇政府在原址上修建了木板廊桥“风雨桥”。二OO二年又重新修缮,重新命名为“飞凤桥”。
一座桥的架起,方便了金溪河两岸的客商和百姓,回龙场因了这座桥更加兴隆,从廊桥上经过,雕梁画栋,红灯高悬,古镇的地方特色愈加浓重。扶栏眺望,碧空如洗,青山妩媚,潺潺的金溪河水欢快地流淌着。突然想起曾经称霸于此的魏辅唐,如果他当年知道,正是因为当时修桥被塌方砸死的六名工人是枪毙他的原因之一,他还会不会接二连三地修这座桥?
辅仁中学是当年魏辅唐兄弟筹建的,学校依山而建,在凤凰山对面的半山坡上,青木川镇的景色尽收眼底,视野极好。为了修建这座学校,一九四五年魏辅堂从上海请来工匠修建,历时两年建成。学校门口有颗大槐树,宽阔的大门,迎面是大礼堂,典雅端庄,内饰有浮雕,高高的落地大窗。据说,这一建筑,开青木川建筑之先河。这是孔武粗糙,有土匪”、“山贼”之称的魏辅堂向往文明、追求山外文化,为青木川百姓营建精神大厦的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魏辅堂为青木川所做的重大贡献,后经扩建,学校沿用至今。
魏辅唐老宅
历史上的魏辅唐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民国中期,政乱匪患,魏辅堂草创地方武装,发展经济,捍卫家乡,历任民团团长、司令等职。他一生建宅众多,高楼栉比,工艺精美,规模壮观。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每顿不离肉,穿衣讲究。他生性顽劣,不喜读书,却办私塾、办学,要求适龄孩子必须上学。他种大烟,但自己不抽,也不准身边人抽。违者要关禁闭或者罚款。他统治青木川大二十多年,期间开烟馆,扩张武装,保家为民,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开堰抬田,修路架桥,还重教助学,创办私立辅仁中学,组建辅仁剧社。他要求所有年满七周岁的孩子必须上学,且学费全免,若有孩子的父母违背这一规定,当会受到重罚。传说魏辅唐娶了一位有文化的夫人,在学堂里教孩子们英语,学校除了开着常规课程之外,还有外语(英语、俄语)、戏曲、武术、体育等科目。单从教育这一方面来说,魏辅堂的确为青木川的百姓做了一件福泽后代的好事,迄今,在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中仍然有会说几句英文的。
魏辅唐老宅内景
去辅仁中学的路上,在一个路牌上,看到地图标注了一个地方——叶广芩工作室。回来时,我又看了一下地图,边走边问,走过金溪河,翻过一个小山,来到了青木川镇政府附近的叶广芩工作室。门口面对着一条宽阔的公路,一个金属围栏的精致的小院,木质材料丁字形结构的古香古色的二层小楼,工人们正在干活。这里是青木川镇政府专为叶广芩修建的工作室,想来,正是叶广芩在省人代会上做了保护开发青木川的提案被采纳,加之小说《青木川》的问世和影响,使青木川名声鹊起,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位于陕南深山里的文化古镇。望着门楣上没有涂色的“叶广芩工作室”的字样,我的心里升起一种温暖,感觉文学在互联网经济日益发达的时代仍然具有巨大的魔力,像魔杖、像推手。
根据小说《青木川》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一代枭雄》还在热播,而在这里,今天青木川所有的繁荣,似乎与魏辅唐有关,又好像无关,他对青木川的影响今天还在延续,但他毕竟已经被时间的潮水推得很远。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经呼风唤雨,让人褒贬难定、叹息不已的人物。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一句话:“艺术所争取的真正喝彩不是一句漂亮的诗句以后陡然发出的掌声,而是长时间沉默压抑后发自心灵的一声深沉的叹息,是使人严肃思考问题而坐立不安。”
夜景
青木川是山水文化,吸引着人们追寻自然和人文之美的脚步。让久居城市的人,纷至沓来。青木川静谧的山水,清新富氧的空气,纯朴自然的民风,口味宜人的美食,富于特色的民居,无一不是让人停下脚步的理由。山水之美,让人有一种乐不思归的感受。坐在金溪河的大石头上,远眺群山,静看闲云,让人有种置身桃花源的感受,不禁想起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一种只有静心方能感受的意境。
弘一法师说,“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印于心。”
细想,心在青木川,不正是如此吗?
本平台文章皆为作者授权首发,转载请留言后台接洽。
▼点击购买《向度》及作家签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