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举表征古典中国文化精神最充分、最结实的符号型人物,根据李敖的句式,我会在心里将那个他默念三遍,“苏轼,苏轼,然后还是苏轼!” 苏轼的一生足够坎坷,也足够精彩,当然,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也足够多元和宽阔。单拿古典诗学的理论建设来说,有两个原点星光璀璨。其一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论,如果将之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拉奥孔》对照观摩,里面则大有深意焉。作为读者,可洞见自南朝以来“气韵生动”之说于诗、书、画间的打通,以及这一审美精神的流转承续;其二为“作文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之说,看上去为作文之法,实则乃关于文章法统如何无限趋近自由状态的形象化描述。法度森严,中和之美为头顶高悬之物,立于法度,似破非破,何其难也!好在苏子能够“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作文之说,虽然后世征引甚多,但这个理念对于古典散文的意义,笔者认为开发的还不够彻底。王国维先生《文学小言》里关于文学、文章的相关问题有精当的论述,两相比较,我觉得王国维的论说具备某种普适性,向着不同层次的作者、读者敞开,而且,其言说是在文学的现代观念初步确立,文学写作范式及受众转换的基本语境之中。而苏子的作文之说则彰显了某种高端性和纯粹性,与之对应的唯拥有一流资质的作者。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等观念,尚掺杂有非文学的诉求因素,至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等,仍然在法度之内探讨作文之法。而苏子所言,自成高格,灌注了丰产的神圣精神,可谓古典诗文天空中的北斗之星,居其位而众星拱之。白话散文以降,散文范式虽然经历了剧变,而行云流水式的中国文脉并没有断绝,鲁迅的《野草》,周作人的饭蔬类小品,废名的冲和之文,汪曾祺拿得起放得下的笔墨,皆有神韵之或出或入。汪老故去后,有一些散文作者被指认为这一文脉的承继者,却总让人觉得色相虽备之,味道与韵致差之毫厘。在此有必要敞开我个人对行云流水之说的理解:文章行止,如流水随物赋形,指向散文形神兼备后步入自由大达的趋向。此时此刻,作者的人格襟抱,性情,见识,历练与体验的鲜活性等要素与外在世界交融汇合,天地造化,以手运心,渊然而深,泼墨于纸张之上,无中生有,空色趋一。当然,上述所指多为虚言,作为散文批评的标准很难加以量化,更难以绝对化,关键之处在于对其间精气神的理解和把握。近日翻阅胡竹峰《豆绿与美人霁》一书,再加上因编发其文章入新一期刊物,又读了其刚草就的近万字的随笔小品,遂有紫陌红尘拂面来之慨。我本人进入知识训练的初端阶段,以西方文学经典和哲学为主,后涉足古典诗文及理论,知识体系杂乱而无章法,且无沉溺某一学科或方向之倾向。不过,对于特别的格调和气韵,尚有初步辨别的能力。阅读胡竹峰之随笔小品,心头猛然滑过“有谁曳杖过烟林”的句子,如果再夸大一点,则有把臂入林的念想。这位来自安徽的80后新锐不独在80后散文群体中风姿卓然,即使放在当下散文语境中,若将其作品的艺术性无限推高,尚不合适,但有一个判断还是可以下的,即他的随笔小品内蕴的精气神特别接近汪曾祺小品,再往远处上溯,可追至魏晋笔记,唐宋文章,明清小品处。晚年的张中行先生甚推崇顺生论,顺生论的核心藏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里。张先生的负喧系列为案头之书,可惜行文干枯,如老树虬枝。道者,形而上之境界也,率性者,天然本性,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也,与苏子行云流水说相贯通。率性之谓道,就作文之法而言,先要经历谨严的阶段,然后破之,再然后才是法在无法之间。以之比照,竹峰之习作,似乎从开始阶段就放得开,也因此,结构上的全然洞开也成为其散文特别醒目的地方。无论是谈书法,美食,还是日常记录、茶话、尺牍,甚至是序跋,皆飘然洒脱。如茶话之三一章,总共也就二百来字,先说自己对翠兰这种绿茶的钟爱,然后叙及给饮水机插上电,下面有这么一小段“饮水机真好,叫机的电器都好。电视机,录像机,抽水机,焙茶机,还有发电机,柴油机,碾米机。只有机关不好,以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无聊卿卿性命,二则机关的人有官气。”由电器发散到尘世间的机心,再到社会结构挤压下个体造成的习气,非居高临下式的指摘,而是点到为止,收放自如。放得开的前提要求思维上的拘束要彻底拿掉,然后是行文上的纵横自如。鲁迅所言,散文是大可以随便的。此话乃大家的肺腑之言,可惜的是文学史经验告诉我们,散文的书写非常不容易抵达随便的程度,废名和周做人皆为冲淡平和,晚年的孙犁走的是真纯路线,至于林、梁、钱等散文方家,则是另外道路上的马车。符合随便这个标尺的散文作家,除了汪曾祺之外,其他作家皆不够典范和完整。胡竹峰的文字,吾手、吾口、吾心浑然一体,随便的尺度似乎比之汪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笔下,几乎全部是烟火痕迹,却又让人不觉想到烟火之外的东西,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耶非耶?唯大达而已!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摘掉其间的批判性要素,就作文之法而言,老先生举手投足之中,尽显个体的狡黠和文化自信。单一的狡黠容易让人生厌,和文化自信组合在一起,则游戏精神通透,换成大白话就是,太好玩了!比之鲁迅式的杂感,胡竹峰的随笔小品圆润诸多,他还没有宽大到狡黠的程度,而文化自信则浸透于笔墨,再加上敦厚处凸显的智慧之光,也相当不得了。从体例上看,胡竹峰的习作多短章,三两百字,四五百字,或者千字以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往往从不起眼地方进入,随之铺展,“乘兴而来,尽兴而返”,既维护了真正的自我,又使之訇然洞开,洒豆成兵,每个豆子拎出来皆韵味悠然。尤喜《足衣癖》中批示格式的行文,如下:“足衣癖:天下收藏无奇不有。足衣披:鞋帮子开了,披在脚背上。足已劈:足能走路,亦可劈腿。足一批:肉摊猪蹄杂陈。组已批:组织批准比什么都重要。足矣批:够了,就这样吧。”这里面有长期焦虑的国人少有的放松与趣味。放松不是K歌和吹啤酒,也不是拉丁和麻将。放松是主体内心与周遭世界的和解。趣味不是衣服和鞋子的搭配,也不是丝袜控,更非食物之咸淡。趣味是清风徐来式的美的绽放。近二十万字的集子中,甚对我胃口的是书法系列。碑帖的后面,不仅有那些大书法家的轶事,行走江湖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文本中内蕴的识见因素。当下流行的历史散文或人文随笔,多知识的偏门,以奇险之路攫取名声,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识见。散文里的识见要素与大局观密切相关,所谓大局观包含了写作主体对历史与人的本体认识。再奇异的事件,也仅仅是倒影一片,唯历史中人的多维侧面才构成了湖面整体。在此之前,我的阅读触及了笔记小说家张晓林的北宋书法家系列作品,也偶遇山东散文作者简墨的《书法之美》系列篇章。一路揽胜,还是觉得胡竹峰的书法随笔更为通透。诸如其评述颜真卿之《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言道:“颜真卿一身硬骨头,其字若拿铜锤敲之,必铮铮作响。”颜氏书法,千古高绝,关键的问题是其为人之气节、做人之坦荡、行事之磊落,如岩岩孤松,有足资格担当起盛唐气象这四个大字。在我的理解,胡竹峰的书法系列可写至大品,而饮食系列,可达至真至纯的趣味之境。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对于他而言,不求遍及,但求对味。为自己而写,为趣味而写,不知我这样的揣测是否准确?行文至此,再添加美誉,似乎多余。仅解释下“一涧清溪入梦来”的题名。汪老有一次下榻鼎湖山处,夜里听泉水叮咚,早起后有“一夜清溪入梦来”句,因胡竹峰和汪先生趣味格调近似,所以拿来挪用,稍做修改,做为题名。
刘军,男,1973- 第一届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会员。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有评论作品刊于文艺报、文学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读书、小说评论、扬子江评论、创作与评论、文艺评论、名作欣赏、莽原、文学界等刊物。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现主持向度文化公号,主持《广西文学》散文新观察栏目,主持《奔流》评论栏目,参与民刊《向度》的编辑工作。寻找被遮蔽的实力作家|打造纯粹线上文学平台。
投稿格式:作品,作者简介,照片,手写签名。
本平台所有文章如无特别说明,皆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稿,如需转载请留言后台接洽。
订阅方式:右上角,关注我们。
2、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向度为恪守人文立场的文学类公众号,面向全国读者,以文学作品的推介为主体,兼容地理、历史、朗诵、图书推荐等多元因素,努力搭建文学、人文、地理的文化综合体。知识即美德,从基本的阅读单元出发,推动公众德性的养育。
公众号使用文章尽力保证微信首发,已开通赞赏功能,为红包性质的打赏。如果您喜欢我们推送的文章,并为之打赏,我们将感激不尽。打赏收入五成归作者,四成无偿支持民刊《向度》,以守护文学场域的幼苗,一成归后台团队。本人作为公众号负责人,分文不取,欢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