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养狗的我,只有这件事不能坦然面对

养狗对于铲屎官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陪伴之中,和它的回忆相连若干年,带给我们习以为常的幸福。但狗狗寿命的短暂是很多主人不愿意提起的话题,从养它的那天起,铲屎官们就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离我们而去……

“到超市想给狗子带点它爱吃的回去,猛然想起它已经不在了……”

“周末休息想着可以带狗子出去好好玩一下,拿起牵引绳的瞬间突然心里空落落。”

“只是出去了一会,回来习惯性地喊了声,却没有听到预料中的脚步声。”

很多人都说:在它离世的时候,自己处于大脑空白或麻木的状态,甚至感觉不到悲伤。

狗子再也不会趴在我脚边、抬头对我笑、向我索求抱抱,也再不会用小爪子挠着门、眼巴巴抱大腿要出去玩、追着我要酸奶喝……家里的旧物什都还在,似乎它只是在哪个角落自顾自地玩耍,也许过会过来蹭蹭讨食。这些渗透在日常中的习惯和遍布在生活中的旧物,才会让人猝不及防地想起它们,悲伤像潮水一般蔓延开来。

总有人在失去爱宠之后再也不愿接触下一只宠物,怕失去、也怕离别。感情是很自私的,对于漠不关心的事物,逝去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过程;而亲身体验过的,体会反而尤为深刻;最终有的人像是大彻大悟一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选择喜欢做的事情、尊重事物的变化……而有的人则变得郁郁寡欢、沉浸在爱宠的逝去中出不来,也不敢再去接触下一只宠物。

死亡是一件大事,正如雷蒙德·卡佛说的:“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宠物死亡这件事,是我们无法左右的,它迟早都会到来。不在今天,也在未来某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坦然面对……

许多失去爱宠的人会花数万为狗狗们举行一次风光大葬,以此希望他们今生的归途顺畅,来世会有好的去处。今生缘分就到这了,我也只能送你这么远了……

狗狗离开大爷已经好多年了,但每逢下雨天,年过半百的大爷还是会到宠物墓前支一把小伞,就怕它不懂照顾自己。

与孤寡奶奶相互依靠生活多年的爱猫离世,此后奶奶每天都会到猫咪的埋葬点呆坐半个小时,她只是怕它寂寞来陪陪它。

年轻的宠物医生为了在狗去世之后,不遗忘自己家的狗,将它冰冻在冰柜里,已经与自己一起工作七年了……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哪怕你已离世,我仍然想继续护你周全、免你惊扰、免你颠沛流离,这是人们对爱的执念。

在西方文化中,死亡似乎显得平和很多,即便是万圣节之类的鬼节,人们也可以变成孩童的玩闹与调侃。2017年出了一部口碑较好的电影:叫《寻梦环游记》,它以墨西哥的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了死亡与爱。

《寻梦环游记》之所以能够赢得极佳的口碑和票房,正是因为用这种温暖的解释,将死亡描述的不那么可怖可畏。我们避讳死亡,直到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定义可以依仗。影片中展现的亡灵之地:瑰丽的灯火万家,摇曳的烛光千盏,熠熠生辉一派祥和。在他们看来:死亡本就不是一件充满悲伤和恐惧的事情。

据说真正的死亡是会死去三次:


第一次,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他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下葬时候,人们穿着黑衣出席葬礼。他们宣告,他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掉的时候,到这个时候,才能说他真正的死去了,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寻梦环球记》要教会我们的,正是学会如何看待那些爱过的人的死亡:别忘记你爱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离开,我们对逝者的记挂,不仅安慰了自己,还在继续“养活”着他们。

面对爱宠的离世,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全然的冷静与理智而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生命终归会有终止的一天,它也只是比铲屎官们提前离开这个世界,但它带给铲屎官们的回忆,则会留下来继续陪着铲屎官们。只要你没有忘记它,它就永远和你在一起,它只是存在于你的记忆中。思念也好,眼泪也好,伤痕也好,那都是记忆,而记忆,就是它们的生命

请你记得它们,并好好生活。唯愿所有曾经的美好不被遗忘,愿未来可以继续将你宠爱。如果有轮回,愿你来世有父母疼爱、有朋友知己,肆意潇洒,快活又一生!

感谢这些年的陪伴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