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把顶级紫砂混方器,带你体验极致方圆之道
紫砂方器传世少,而圆角方器则更少。
方器中角的处理,是表现壶气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钝角、大圆角的处理,非经验老到者不能为。
历来大师圆角方器凤毛麟角,以下10把顶级混方器,带你体验极致方圆之道。
汉缾壶
明末清初 紫泥调砂四方缾式壶
钤印款识:盒上签条:许龙文汉缾砂壶。
盒上刻:金沙同调。龚。
盒盖背面题跋:吴兔床阳羡名陶续录载文,后山藏有龙文所制沙壶未知何时人云。
此汉缾壶予于丁卯购自日本,原题许龙文或谓为雍正间人。
盒内钤印:龚钊秘翫、瞻麓斋、龚钊、中勉心赏、竹霞庵、香雪。
坦然壶
明末 郑荆玉制 坦然壶
此壶型制方正,四角垂方,角钝而匀,棱线隐而不没,线挺而直,方中寓圆,四方盖鼓,截盖压于壶口之上,紧密平整。圆方形钮挺而大气,四面昂藏。耳形壶鋬四方形线条与壶体、壶流线条相呼应,转折迂回之间,舒畅自由。
混方壶,流鋬以四方切体,轮廓分明,整体造型比例协调,于稳健中见大气度。壶艺刚正不迂,方圆融容,寓示君子进退有节,处世以方,藏锋不露芒。
束腰壶
陈鸣远 束腰壶
此壶精致小巧,壶盖上隆近半圆形,壶底平整,壶钮作桥形,上方镂出长方孔,与壶的底足遥相呼应。器形敦穆稳重,中束腰带纹,壶钮、底足亦饰方线圈束。
无垢方壶
陈鸣远 无垢方壶
此壶造型源于方斗,四周以圆角处理,方形圆角。唇边厚实,壶盖穹起嵌于其中。
此壶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例均匀,珠圆玉润,工艺精湛。
壶身镌刻铭文:“是名无垢,置诸座右,为斐老道兄。鸣远”
鸣远四方
陈鸣远 鸣远四方 上海博物馆
饮读方壶,方鼓形,方中寓圆,短颈方口、盖面鼓起,四钉足。整款壶刚柔相济,古朴、儒雅,气韵不俗。
壶身镌刻铭文:“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为禹同道兄”。蕴含饮茶情趣与文人治学态度。
且饮且读,意即一手持壶饮茶,一手持书漫读,是昔日文人生活的一种模式。
语出清初名臣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取其诗文,且饮且读,以天下士期之”。
不过满腹,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意谓一个人无法占有一切。以壶饮茶,茶水再多,能饮的水也有限;学海无涯,读书再多,也只是知识沧海中的一粟。为人当有自知之明,切不可有自满自傲。
丁卯壶
陈鸣远 丁卯壶
丁卯壶,又称委足方胜壶,为朱泥制作,是清末龚心钊旧藏,壶底镌刻铭文“制为耑木先生时丁卯上元日”。故称丁卯壶。
署陈远刻款,钤陈鸣远、壶隐篆书阳文方印。
觚棱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 陈曼生及杨彭年刻 紫泥觚棱壶
“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
觚棱壶“方中寓圆,圆中见方”,是紫砂壶方圆交融造型的代表之一,它是仿古代觚棱设计的。
觚棱壶身呈四方形,弧形四壁由下而上渐收敛。壶盖造型一如壶身,上有三曲形钮。环形把、一弯流,均呈方形。底部四足使壶体稍空。虚实结合,稳而不沉。
四方传炉
俞国良 朱泥传炉壶
四方传炉为清末创新品种,俞国良为传炉制作个中高手,1933年俞国良的四方传炉壶获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优奖。
就制作难度来看,成型难度相当高,甚至可谓是紫砂陶器中,最具挑战性的几个器形之一。
一般多采镶身筒技法作成粗坯,再将上下左右逐一拍圆,器身圆角的处理,最是考验陶手的制壶功力。
玉露诗文茶具
顾景舟 玉露诗文茶具
顾景舟玉露诗文茶具,该壶是方器大圆角处理的典范,很多制壶人至今都不能为之。
这套茶具入眼雍容大度、刚中寓柔。器仿簋(gui)型,或正或倒置,整体协调,极具动感。虽然是方器,但仍然给人以珠圆玉润的感觉,触感绵润的享受。
壶身正面镌“玉露”,下署“阳羡荆南樵子书并镌于蜀麓陶斋”。
背面刻“花气接云烟,煮茗草堂前。阶下独行鹤,避烟飞上天”,落款“景洲”,活脱一副煮茶图。壶上陶刻见字不见画,颇有曼生“画不入壶”遗风。
此套茶具是顾景舟先生自制、自书、自创的早期作品,顾景舟先生常年练书法,直至1995年10月卧床才搁笔。他说练书法既能提高修养,又对做壶有好处,因练书法能使心平气顺手不抖。
均玉壶
顾景舟制 均玉壶
壶身为圆角方柱体,口呈圆形,短坡颈。曲流、耳把、桥钮、圈足均方中见圆,巧妙延续。圆形盖配以方桥钮,别致精美,大有古意。
周身为混圆四方,此壶结构严谨匀称,质地细腻润泽,技艺娴熟老练,构思巧妙。造型深谙方圆和谐之美,沉稳中见灵动,方圆中寓天地,给人一种端庄、宁静的大雅之美。
紫砂混方器,极致方圆之道,在方器中融入圆器特色,开创了紫砂壶器型新的范式,更精巧的展现了紫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