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金庸逝世: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一个时代结束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了解金庸的人很多
了解查良镛的人却不多
人们熟知他肝胆柔情的江湖笔
却鲜识他为国为民的家国情
查良镛走在1950年的时光里
那时他还不是金庸
外交官
这个年少时的梦想光芒万丈
照亮他的26岁意气风发
他从香港出发
脚踏山河
脚踏1937年的家仇国恨
想象自己将在外交舞台上挥斥方遒
走向新中国的首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我们家本是相当富裕的
但住宅、园子都被日军烧毁
母亲与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
那年他14岁
立志“要在维护国家尊严上发挥作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
富家少爷查良镛
不知自己在14岁那年会有外交官的梦想
就像1950年
放弃外交官的梦想重返香港时
不知自己日后会成为武侠泰斗金庸一样
大概离京踏出第一步时
他肯定也想过
此生与少年时“为国为民”的大侠梦再也无缘
但命运之绳草灰蛇线绵延千里
1981年,邓小平接见了他
1982年,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前
专程绕道香港与他单独会晤
希望在香港问题上他能站在英国一方
但他大手一挥
拒绝了撒切尔夫人的无理要求
1984年,胡耀邦接见了他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他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港方负责人
兼经济体制起草组成员
1988年,他又与查济民提出“双查方案”
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人说
幸亏他没有把外交官的梦想坚持到底
否则刀光剑影的江湖里
没有了华山论剑、没有了降龙十八掌
没有了郭靖黄蓉令狐冲……
那江湖该多没意思啊
说这句话的人
一定不了解他
不知道在他的笔下
国才是一群江湖儿女的至高情怀
为国为民的途径有很多种
他只是选择了鲜为人知的一条而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家都熟知金庸
却不知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
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读金庸深似海
从此江湖是梦乡
高晓松说:
“如果没有金庸,
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
如果说
古龙的江湖是快意情仇的决绝
那么
金庸的江湖除了儿女之情
还有正义和家国的情怀
1954年
属于武侠的时代乘着风呼啸而来
一场武林门派间的争斗
使查良镛就职的《新晚报》主编罗孚意识到
也许武侠连载
可以吸引更多读者订阅报纸
梁羽生连写三部武侠后
暂时没了新的想法
主编罗孚只好来问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
查良镛说可以试试
把名中最后一字一分为二做笔名:金庸
这一试
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武侠时代
这一试
就让几辈人有了共同的记忆
从动笔到封笔
17年间写就的14部武侠部部经典名震江湖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鲁豫说
金庸年纪很轻的时候有两个传奇
一个是
15岁就赚到一笔足以支撑他读完大学的钱
另一个是
中学、大学期间被学校开除两次
这两个传奇
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金庸一生的性格特点
善于经商、侠义精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公报馆
1957年
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
一向敢说真话的大公报
也紧跟浮夸风做虚假报道
一辈子坚持说真话的金庸主动离开了大公报
加入了香港长城电影公司
在那里
开始了他一生的柔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庸书法
“西施怎样美丽,
谁也没见过,
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才子遇到佳人
金庸彻底被“长城三公主”中的“大公主”
秀外慧中的夏梦迷住了
有人笑他甘愿为夏梦做一个小编剧
他回应说
“当年唐伯虎爱上豪门丫鬟秋香
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
与他相比我还差的远呢!”
夏梦戏称他为“姚家阿姨”
他就取了鲜为人知的笔名“姚嘉衣”
莫笑斯人痴
痴心几人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夏梦
不管旁人如何讥讽不解
金庸只是痴心不改
为夏梦量身定制了许多剧本
夏梦息影出国后
金庸又在自己主办的《明报》上
大篇幅报道她的游记
1979年
夏梦投拍第一部电影咨询片名
金庸建议她取《投奔怒海》
果然大获成功
虽恨不相逢未嫁时
明知这份感情不会有结果
但在金庸的作品中
无论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
还是《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
抑或《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
一颦一笑都有夏梦的身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庸与夏梦
孔庆东曾盛赞说
“金庸的小说,
既是一流的武侠小说,
又是一流的爱情小说”
大概因为他既有侠义的精神
又有可望却不可及的爱情吧
他是一代武侠的泰斗
也是一生传奇的情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神雕侠侣》影视剧形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么多年来
金庸的武侠故事
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李开复就曾在自传中
写到他对于金庸的喜爱
他在美国上学期间
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说
把每一本金庸小说都读了整整五遍
2000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托朋友代自己在香港约见自己的偶像金庸
他说当时自己激动了几天
买了他的书
兴冲冲地期待着与金庸见面和签字
后来两人相谈3小时后成为忘年交
金庸还送给马云别号“马天行”
意指天马行云,但从不踏空。
马云有一次到金庸澳大利亚的家里做客
看到他家中满满一间的书
问:“这些书你全都看完了吗?”
金庸笑道自己从不看书
但是在闲聊时金庸
却能对各种历史话题完完整整娓娓道来
让听者目瞪口呆
马云问了金庸的太太后才知道
原来金庸所说的“从来不看书”
是因为他早已把这一屋子的书都看完了。
这么多年来
金庸的武侠故事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他笔下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也不仅仅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人物
而更多的是一种侠骨柔肠的情怀
一种对于快意恩仇的向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的一生
就像是一部武侠小说
前半生纵情恣肆、洒脱妄为
后半生心怀敬畏、不断向学
他用出世的心
做着入世的事
金庸写了这么多武侠人物
本人最像哪一个?
有人这样问过金庸的好友倪匡先生
倪匡说:像段誉
“段誉有绝顶武功,
朱蛤神功好像没怎么用过;
六脉神剑要紧时用不出,
斗酒时却大派用场;
凌波微步要用来逃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79版段誉
金庸自己也曾坦言
“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
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
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
总给人留有余地。”
其实现实中的金庸
又何尝不是小说中的段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庸
金庸出生的浙江海宁查家
康熙曾题词
唐宋以来望族,江南有数人家
在家风的熏陶下
他自幼喜读书,被称为“书痴”
犹段誉被爹娘取乳名“痴儿”
段誉痴情王语嫣而无果
他痴情于夏梦而无果
段誉远离荣华到处游逛习得一身绝顶武艺
他自幼离家以一己之力取得诸多成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庸在剑桥大学
1959年创办《明报》
左手写社评,右手写武侠
排版工人总是等在桌前催促
苦心经营三十余年
终于把《明报》办成了香港最大的报纸之一
却于1993年主动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
他对一切都若即若离
像段誉一样可不可能都是无所谓
凡做的一切
问心无愧就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庸与太太林乐怡
很早之前有人问金庸
人生应如何度过?
他回答:“人生,就该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写武侠
开启了一个新的武侠时代
被誉为一代宗师
功成名就后,金盆洗手
他办报纸
《明报》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登峰造极后,挂冠而去
他做学问
全院七个系,他能教六个系
一觉自己学问不够
81岁高龄又赴英国学习
他建书社
书舍建成后,退隐江湖
把云松书舍捐出以回报社会
李白有两句写侠客的诗
说的应该就是金庸吧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金庸先生的14部武侠小说
另外还有一部《越女剑》
常被人用一句话概括: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
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谢谢您,金先生
留那么多成人童话在我们身边
此生就此别过
江湖路远,您慢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