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病自医一一艾灸疗法(5)
艾灸选穴
《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灼艾便是艾灸,艾灸是中医学里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不论何种针法或者灸法,都离不开选穴,而选穴的方法不外是近道选穴或远道选穴,故根据这一原理,加以说明各种针灸方法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选穴方法。
1.近道(局部)取穴
由艾灸或针刺直接作用于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反射区内也有),如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的地方取穴,今人称之为就近取穴,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以调整局部功能为主,提高全身机能为辅的一种取穴方法,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的作用,如头部各穴均能治头痛;眼眶周围各穴均能治目疾;耳廓(耳也反射区)周围各穴,均能治耳疾;腹部各穴均能调理肠胃;腰骶各穴均能作用于前后阴部及泌尿系统;胸背诸穴均能作用心肺;四肢诸穴均能作用于关节或皮肤病。局部取穴对于患处的作用,既为就近取穴所特有,也能为远道取穴所共有,不外有以下几点:
A. 改善患处血管和淋巴管之功能。使机能障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流重新再建,恢复维持细胞生命的物质供应,增强局部的营养,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渗出物之吸收,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由于循环旺盛,可以带走或中和掉蓄积于患处的病理产物,打断病理的衍进过程,阻碍和减少病理产物的产生,减轻患病组织所发出的病理冲动,大大有利于健康康复。
B. 宣泄患处的病理产物。患处中心是病理产物蓄积最多之处,患处附近也是病理产物谋求出路最近之处,如果加作用于这些穴位特别是针刺或火针,则病理产物自会更易得到宣泄;或是病理产物在灸针的作用下,由于理化状态的改变,而减轻其毒性。尤以灸法对很多病菌与毒素,均有直接扑灭与中和的作用,在很多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初起、以及蛇虫咬等,直接在患处施灸,均有很高的疗效。
C. 作用于神经末梢及感受器。直接作用于患处及其附近之穴位,既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及其感受器,向高级神经中枢发出冲动,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也可影响到经络体系,使感传向远处传导,产生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功效。
2.远道(循经)取穴
由艾灸或针刺作用于远离患处之经穴,是由远而近,以提高全身机能为主、改善局部状况为辅的一种方法。其作用不外有以下几点:
A. 可以激起经气流行使气至病所,由艾灸或是针刺所激起的循经感传大多是向着患病区域与相应器官扩布,可以清除积滞在患处及与之相连属的病理产物和改变病理产物的衍变过程。
B. 可以调整全身的功能。远距离的循经或不循经取穴,均具有调整全身功能的作用,局部经脉的壅滞和失其畅顺,必然是以全身功能失调为其根源,因此在远离病处取穴,就可统筹兼顾而收到调整全身功能的作用。
C. 可以促进平衡状态的恢复。一侧或局部的功能失调,也就是全身平衡关系的破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对病处及病侧机能的提高,更应促进全身平衡状态的恢复,针灸疗法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前病后取,后病前取等阴阳互引诸法,也就是通过远距离的经络感传与感应等作用,恢复生理平衡所收到的效果。
D. 可以运用生剋制约的原理,隔经取穴,以打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根据人体脏腑的不同属性与互相连贯的关系而隔经施治,乃是中医治疗学的最大特点。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方法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加作用于远离病处互相依维与制约的经穴,以打乱和改变其连贯发生的因果关系,就更见其重要。
E. 可以根据经络表里相通的关系,彼此互治。如脾与胃,胆与肝等皆是,这也是中医治疗方法的特点之一,用于针灸疗法更为明显而突出。
F. 适用于全身病及游走无定的疾患,可以根据全身状况及发病的特征与特点选穴施治。
艾灸关元穴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关元穴有补肾固元,延缓衰老,养肝疏泄,温阳补虚。关元穴为真元之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艾灸关元穴有补肾固元,延缓衰老的作用,艾灸关元穴可以调理肝脾肾三条阴经,因此又有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温阳补虚的作用,艾灸关元穴对于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乏力以及腹泻阳痿早泄等症均有防治作用。尤其是老年人,阳气虚衰真元不足,多用此穴艾灸,艾灸关元穴能通三焦,以调经通下焦为先,主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胆系统的疾病,艾灸关元穴可以温通下肢,有助于治疗风寒湿痹,下肢疼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