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 ‖ 刘志军:理发(散文)
理发
我喜欢去小区的理发店理发,一来是为自己图个方便,二来也想照顾一下人家生意。想想人家之所以在小区开店,无非也是一种谋生,希望这小区有限的顾客多光顾,也不容易啊,反正这头到哪都是剃,何不就近光顾光顾呢?
其实,我私下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总揣摩着:这理发店虽小,但各色人等皆有,也不失为“小小理发店,人生大舞台”。我是比较喜欢与会聊天的理发师交流的,也算是多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吧。
可是,晚上走进小区里并不起眼的那家理发小店时,我感觉有了些异样:那个熟悉的小师傅不见了,椅子上歪坐着两个玩手机的小年青。正疑惑着,一个头发有些蓬松、长着一副国字脸、面相有点呆萌的小帅哥赶忙起身了:请坐,请坐!
看来还算会来事。我寻思:既来之则安之吧,于是便不假思索地坐下了。随口问了一句:额,这家店换老板了吗?
我说话的同时,小师傅拿过的围布已经套到我的身上了。我突然发现这块围布在手跟前有一块是透明的,是给理发时也要玩手机的人设计的,很显然单凭这就与之前那店不同了。
小师傅边问我有什么要求,边告诉我:原来的店主的确走了,我也是刚接手几天。哦,原来如此,难怪。原来的老板还是我一个小老乡,“他怎么突然就不干了呢?”
小师傅小心翼翼地剪着,顺便跟我聊上了:是啊,前几天他还在销卡的,也不知怎么很快就传出要转让的消息,我在这店里观察了几天,也与他聊了几天,发现生意还不错,他为人也蛮好的,就打算接手了。他不干了,听他说是打算陪他老婆去西藏玩一趟……
“赚了钱就花?”我有些搞不懂现在这年轻人的想法了。上个月来理发时,感觉小老乡还很想在这里继续做下去的。“也许,也难做吧?”我还是想多了解一下这个接手的小帅哥。
“是咯!现在这年头,做什么都难!我们这行当,怎么说也是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还得靠第一、二产业给力才行吧!”感觉这小师傅萌萌的,没想到说起话来竟一套一套的。这让我有些刮目相看了。
“呵呵,你晓得的不少啊!你是哪里人呢?”我本来想看微信的,还是放下手机跟他聊上了。他告诉我他是宁乡人,盘这个店花了几万块钱,包括把原来老板预收的近万元卡费都接手了过来,他说:“我既然打这个店,就不能让办了卡的人吃亏啵?大不了第一年不赚钱,但我相信这些老客户可以留下来。”
他说得很诚恳。看他剪发也很认真的样子,我有一种想帮他一把的想法,便不假思索地问了他几个问题:你知道这个小区有多少住户吗?你知道小区周围有多少家理发店吗?你知道怎么做才能脱颖而出吗?
许是被我这连珠炮似的问话弄得措手不及,他有点接不上话,半响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几句:我出社会很早,十多岁就跟师傅学理发,这些年也没赚几块钱,算是混日子了。我就知道把头发剪好,其他真没想过,看得出您是个行家,指教指教我吧!
倒不是好为人师,只是觉得这孩子实诚,寻思趁这理发的功夫跟他多聊几句也无妨。我便打开了话匣子——
理发这行业,应该不算自古有之。我揣想,在那个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年代,不饿肚子是首要目标,理发在那时当属没有的事了。后来,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孔夫子在《孝经》里来一句“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就把“理发师”这一行当的产生延后到了汉朝。之前大抵只有“棰髻”或“盘发”之类的做法了。宋代的时候,理发师算是有了行业归属,叫“待诏”。但你的头发好不好看,怎么说还是个人的私事,有丫鬟的让丫鬟梳理就是,没丫鬟的找待诏去呀。真正让“理发”不那么“隐私”,是从清朝开始。满人入关以后,逐步汉化,但惟独男人这“受之于父母”的头发得“标准化”了:金钱鼠尾,“剃头”一说也就应运而生。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民国,“明令剪辫”,这头发的文章与“推翻帝制”挂上钩了。
与这理发师聊“理发”,我自己都感觉有些卖弄之嫌了,这个还算善谈的小帅哥却睁大了眼睛:“看来,这理发的事也挺折腾啊?”从镜子中看到他那有点夸张的姿势,我禁不住笑了。
“是啊,八十年代后更牛逼了啊,改称美发,成产业了,不少小店有了连锁发展。单就说你这个小店吧,我建议你多用心,先多了解这个小区的情况,掌握你的竞争对手有哪些,这叫知己知彼;再就是多积累顾客信息,平时多分析,这叫大数据啊!然后找到自己的突破口,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最赚钱的那些客户的维护上,这叫精准营销……”
没想到,我话还未说完,他接上了:“还是要把每一个客户服务好!”
尽管我估计他并不太懂得我说的这些,但我认可他说的这句话,“是的,服务好每一个顾客这是前提,如果还会聊天则更好!”在心里,我不得不承认此孺子可教也。
“干嘛还要会聊天?”他有些纳闷。我呵呵一笑:“会聊天的理发师,容易沟通,增进客户关系,还能发掘更多需求,一举几得,你说呢?”
剪完、洗好、吹罢,小伙子听我说着,似懂非懂,又很熟练地给我修了修面,看着他打理完了,我对着镜子左看看,右瞧瞧,满意地点了点头。拿出手机,准备微信支付。没想到,这小帅哥拦住了我:“可不可以留您的微信给我?今天跟您学了不少,我希望您抽空更多指导我!今天这个就算我请您了,不用刷微信了!”
这倒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很爽快地与他互加了微友,临出门还是用“扫一扫”支付了,这孩子这么懂事,我怎么能占人家的便宜呢?
回到家,微信嘀了一声,那个姓李的小师傅发来了一条消息:真的很谢谢您!您有空的时候,可否把您今天跟我讲的用文字发给我,我记不得了那么多,但我知道您是好心,先谢谢您……
我再一次会心地笑了,从窗户远远望去,我感觉那家小店门前闪烁的旋转彩灯似乎比以前亮了许多……
【作者简介】刘志军,湖南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菜园文学社社长,《毛白菜》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