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游集镇邱楼碧云寺的那些传说
邱楼史话之三:
与碧云寺有关的故事
文/ 邱德龙
既然故事与碧云寺有关,那就先说说碧云寺。
清朝康熙年间,清王朝与历代王朝一样为保江山社稷永固,基业万年,大力宣传和推行佛教文化,以神灵护佑天下苍生,保障国泰民安。到处修建庙宇,雕塑神像,让百姓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碧云寺就是在那个时候应运而生。
清康熙五年,邱姓三世祖四房思斌公已是良田千亩,骡马成群,富甲一方。为世代荣昌、万古流芳,于是和代姓先祖共同捐资在村东北首一里许择地修建了神庙碧云寺,供奉南海观世音。当时香火旺盛,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吉祥的百姓络绎不绝。
后来由于在寺庙管理上出现一些分歧,且在维护寺庙资金筹措方面有些困难,代姓先人退出共管,于是由邱姓五世祖长房二支的民安公提出动议,广泛征求意见,并带头捐款,将碧云寺迁至庄东头重建,得到邱姓族众的一致同意。于是在康熙五十八年春择吉日兴建新寺。共建有前后大殿各三间,东西廊坊各三间。后殿供奉南海观世音和文殊、普贤三尊神像,前殿供奉火德真君。在庙前划25亩土地为庙地,供寺庙主持、和尚使用。
寺庙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周边十里八乡香客信众祈福求子、保佑平安的首选寺庙,香火极其繁盛,名声大噪。寺庙最后一任主持佛事的和尚名叫李善长,游集街东李楼人,一九五八年圆寂,终年八十一岁。
说过碧云寺,该说说与碧云寺有关的故事了。二个故事发生于对碧云寺前后大殿的拆除,另一个故事发生于工程施工时对碧云寺无意的损毁。故事不可思议且非常离奇,但親眼目睹,真切的发生过。
笫一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正值十年浩劫的动乱时期。当时大队建卫生室急需一批建筑材料,可那时的材料奇缺,一些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碧云寺前大殿。可拆庙不是个小事,民间对拆庙建房还是颇有忌惮的。谁愿意第一个上庙揭瓦呢?虽说经过破四旧立四新的青年人思想解放,不相信神灵鬼怪之类的迷信传言,但还是畏首畏尾不敢造次。
正在大家犹豫不决之时,身強力壮,血气方刚的邱某自告奋勇的承担了第一个上庙揭瓦的重任。邱某本来就是泥瓦匠中的姣姣者,各种技术活麻利娴熟。只见他迅速的爬到了庙顶揭下了第一片瓦,接着其它人也跟着干了起来。
话不赘述。拆庙的建筑材料不几天就在异地建起了卫生室,正当他们粉内墙的时候,邱某身感不适,浑身酸痛。到游集卫生院检查沒有查出结果,于是就到县人民医院作全面检查,一查不得了,竞然是肝坏死晚期,当时的医疗条件简陋,医生束手无策,建议回家准备后事。这简直是晴天劈厉!无奈就用软床抬回了家(当时沒有救护车,也没有其它运输工具,只能四个人抬着软床外用就医)。当天晚上,突然口吐酱紫色的血液而英年早逝,时年四十三岁,撇下了老母和五个未成年的孩子。
此事件纯属巧合和意外,并不像民间流传和演绎的如此神奇及如此精彩的故事情节。但此消息一出,不胫而走,又经乡间民众多方演绎立即成为十里八乡的特大新闻。同时也对拆庙之事赋予了离奇、恐惧的神秘色彩。直到后来很长时间,只要一提拆庙就心有余悸,谈拆庙色变。
第二个故事:
2009年春,村中老年协会的十二名成员,根据百姓意愿准备对已经破败不堪的碧云寺进行第三次大修(第一次在清乾隆十四年,第二次在民国十八年)。由于发生了前次拆庙的恐怖故事,这次拆庙多少还是存有疑虑和恐惧的。为了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拆前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焚香祈祷仪式。
全体成员燃着鞭炮,焚着香烛,念着祭文,虔诚的跪拜之后,当飘着缕缕香烟的扑鼻檀香將要燃尽的瞬间,意料不到的奇迹发生了,只见火光一闪,"扑”的一声响,斗大的火球足有半米之高,把在场的百姓全都惊呆了,约有半分钟时间。当人们回过神来,定晴细看,一切如旧啥事皆无。
后来在拆庙建庙的半年时间里平安无事,就像老年协会成员形象比喻说,所有人连个擦破皮的都沒有。此事也被民众加以喧染,一时间成为美谈。
第三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去年(2015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中午,邱楼村农民文化休闲广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林四施工队的挖掘机驾驶员武某聚精会神的操纵着升降杆挖掘平整碧云寺庙后的一条通道,由于操作不慎还是什么原因,反正是挖掘机大臂由于抬举过高,碰断了庙东北角檐头上的钢筋混凝土浇铸的龙角约30公米长。由于驾驶员武某不知道这事,想倒车退出路面,大约退出有2米远,驾驶室前面2.1X1.3米的一块钢化挡风玻璃突然爆裂,粉碎的玻璃碎霄撒落一地,把个武某吓的半响回不过来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回过神来看到档风玻璃碎了,吓了一大跳,档风玻璃可是二千多块呢!
当在场的人们告诉他庙上龙角被挖掘机碰断后,顿时傻了眼。于是在经理林总和工友的帮助下很快进行了修复并焚烧了香烛,祈祷跪拜之后此事才算结束。
写到这里,微友读者可能会指着鼻子骂我在散布迷信或者搞的噱头吸引读者眼球,非也!!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离奇和不可思议的巧合。就像上述三个离奇故事在不久前县政协和史志办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同志就问我故事中的其中一件事。当时我不知是说知道好还是说不知道好。事情已过去几十年,人们还能想起,甚至以讹传讹,可见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本人想借微信平台予以说明:故事纯属巧合,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