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老树·老屋·老人
老树·老屋·老人
文/出泥不染
因为第二次的地名普查工作,我得以实现了深埋心中许久的心愿:到家乡再去寻找失落已久的情感。高场,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我终生都忘不了的故事。很早就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现。这次的地名普查,刚好又把高场交给了我,因为是心仪已久的事,所以便欣然地答应了下来,正好这次可以借此找回曾经失落的梦。
为了一个地名的来历与历史变迁,通常要寻问好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才能逐渐将被遗忘消失的历史还原回来。在寻问老人的过程中,当然少不了一位现今在高场年岁最长的,而且是我印象最深又最难忘的一对老人刘谊贵夫妻俩了。听说,刘谊贵老人在民国未就来到了这地,当时只有十来岁,如今他们以在此地住了七八十年了。
当我踏进老院时,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还是那个老屋,还是那对老人,居然连院中的树,还是五十多年看到的那老槐树!出嫁三十多年,我曾多次特意走到河边,走到曾留有我脚印的地方,想寻找曾经的影子,想重温一下那在心底最温情,最亲柔最绵缠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心里说不出是啥,但是一但触碰到,便会有一种莫明的感动,这种情感在心中涌流的时候,便会有种仿似清泉由里向外的浇灌一样,滋润着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想,一般爱怀旧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吧。当看到这一切时,好像一下又触动了心底深层的东西,这东西可能就叫情感依恋吧。
这时仿佛时空一下又把我拉到了四十多年前了。那时的槐树只有碗口粗,但树叶却很茂密,是遮阴避凉最好的地方。因为他们住在岸边坝口,婶子大娘们下地干活,必从他们门口经过。那时我十多岁,已是家里的劳动力了,所以,每次跟大人们干活回家,总要到槐树下乘会凉才能走。
后来,每到要学做针钱活时(纳底做鞋),我也总会跑到这里来,跟着奶奶学。(因为这里是众姓庄,这里人称呼不按姓氏,而是随父辈的年龄大小称呼,他们今年90多岁,大我父亲20多岁,父辈们喊他们叫叔婶,所以我也就顺着称他们老爷奶奶了),还有,每次随外婆到河西给母亲烧纸,外婆也总会想方设法找到奶奶,来陪她坐一会。后来听说,这个奶长得很象我母亲,无论是从个子、长象,或性格脾气,都有点和我母亲相似,特别是热情善良的秉性,更象母亲,所以外婆很喜欢她,每次见面都是热情的称姐道妹,亲切的不得了。那时的一切现在还沥沥在目……
正当我望着那棵槐树神情恍惚地回忆时,阿奶一下把我拉住,然后就是乖乖儿地叫了一气,又问可饿,又问可渴,问长问短,拿板凳让坐,好一阵子的亲热。啊!多么亲切!多么莹润的称呼,这不正是我心中渴望很久感觉吗?这种感觉仿佛是母爱的味道,有种浓浓的亲情与乡情交织在一起。从她的热情中,我分明地感受到了亲亲地爱怜与暖暖的深情。奶的热情一下把我拉到了现实中,于是便再次打量着院中的一切。
院落里,除了老树、老人还是原来的外,竟连老屋也是五十多年前老屋,只不过是由过去的草顶换成了瓦顶,只是墙还是原来的老墙。看着这一切,心中不免有些触动,现在,象这样年纪的老人,与这样年轮的老树与老屋已没有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提高,许多人都己拔了新宅,换了新居,唯独他们,一住就是八九十年没动地方。我不知是什么原因,使得老人苦恋这个地方,这里可能有老人的实际难处与割舍不掉的情缘吧?但是,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老人与这里的一切己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了,有了一种深深的依恋了。
是的,这里的一切都依稀记载着岁月的苍桑。低矮的房屋,仿若一位老人经历了风吹雨打而失去了挺拔的脊梁;掉了外皮的土墙,也如这对老人的面容一样,以爬满皱纹。难以想象,这幢老屋在这几十年里,为老人遮挡过多少风霜雪雨的击打,不知给他们遮蔽了多少风寒!再看满身深陷黑皮的老树,虽漆黑而丑陋,但仍能看到它的不屈不挠。不知何时的风雨袭击,已将老树的上枝拦腰截去,然而有着坚毅秉性的大槐树,仍以掠人的毅力再次长出蓬勃的新枝。直到现在,枝技叶叶还是那么的葱茏茂密。这些都是沧沧岁月的见证者!见证着更迭岁月的变迁。
几十年的风雨中,它们与老人朝夕相处,相依相伴,一同经历岁月的艰苦;一起见证时光流逝,无论风吹雨打,酷暑严寒,它们都无怨无悔守在老人身边。看着这一切,不禁心中感叹!在这被遗忘的角落里,却有着如此浓浓的绵绵的让人羡慕的情景。从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看得出他们的自足自乐。〞执子之手,于此偕老〞,不正是上天给予他们的造化吗!他们有如此的天伦之乐,我想这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与满足了。
他们似乎也习惯了老树老屋的陪伴,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习惯了和它们朝夕相处的情感,老人与这里的一切,似乎结下了一世情缘!仿佛是老天的恩宠,赋予了他们白头谐老的福份!老屋老树好像也有了灵性,象是前世的生灵,今生再续前缘,来陪伴老人的一生!不离不弃,不厌不烦。它们以一种:生来不问出处,胸襟不择冷暖,忠诚不分寡众,品质不分贵贱的性情,以一世的痴情,屡行不悔的誓言,以不可自由的身躯,禁锢在这贫瘠之地,抒写一世忠贞,与老人终身相伴!人有百变的心态,树却有永恒的情感!这也许就是触动我最深的地方吧!
与二位老人的攀谈中,依稀感到老人心中的悲酸。老人共有4个儿子,两个大的,早已成家立业,另起新居,剩下两个智障和残疾的儿子,需要老人照顾。故此,老人七八十岁时,·还经常和年轻人一样,找点零工挣点零钱补贴家用。早在几年前,因为礼尚往来特别繁重,老人支撑不起时,于是就想和儿子商量,让他们分担一些,没想到他们不但不同意,而且还大吵大闹,大骂上门,从此,就再也没有问过老人的事。说到这里,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而且泪水也已溢于眼中。听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悲悯。
如今的社会,由于受大气候影响,人的素质普遍低下,有的人甚至演变到猪狗不如的地步,良知缺失,丧尽天良,智慧不足,愚蠢有余,完全忘却自己生于何处,来自何方,也根本不知”世间自有公道,凡事自有回报“的公理,就这样一代代的繁衍,才让社会如此的乌烟瘴气。也许就因社会如此的不洁,所以,如果再次遇到纯朴善良,真挚无私的情感,便会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慰藉。可能是时代在造就人吧,过去,人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仍能相敬如宾,相互扶持,互助互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水评也逐渐提高,但人的素质却普遍的下降,这样的现象在有些地方还是有些案例的。
经过一下午与老人的促膝交谈,完全体会到老人的苦乐甘甜。每人都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总会有一些曲折宛延的故事。粗心的人也许一翻而过,体会不到其中的酸甜,但是经历过的人,便会很容易将自己溶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碰撞,随后发出的便是息息相通的共鸣,此时的我,除了痛着他们心中的痛,喜悦着他们心中的喜悦,其余的一点忙都帮不上。
夕阳西下,渐渐地,夕阳的余辉远远地斜照院落,一股暖意融融的味道进了心田,这是老人在用不变的纯朴,永远的善良,在溶解着我心中尚有不暖的地方。他们如缓缓西下的夕阳一样,在用最后一点余热,温暖着世界,也温暖着我的心房。
(本文作者系灵璧家园网资深写手出泥不染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