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13篇:读文随笔∣文学类文本试题命制需要注意什么?

文学类文本试题命制需要注意什么?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6期全文转载了孙涛老师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的论文《基于阅读能力层次的文学类文本试题命制》。论文以PISA阅读能力层级为依据,对中考文学类文本的命题进行了研究。最近,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各校要加强命题研究评估和教师命题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命题水平。”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命制原创试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前段时间,我市组织了一次命题比赛,对于一篇文学类文本,教师只会生硬地按照“为加点词做批注”“某某段落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章的主题”等套路进行命题,而不能够抓住文本的关键处设置题目,真正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读完孙涛老师的论文,我的思考和收获主要有:

第一,命题时心中一定要有与阅读相关的框架与知识。作者提供的框架是PISA阅读能力层级设置,该框架还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这个框架说的“阅读能力”主要是“获取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三大方面。其中“获取与检索”主要考查搜索、定位、筛选和组织信息的能力;“整合与解释”主要涉及对文本的理解、统整与解释的能力;“反思与评价”重在引入个人生活或文本以外知识、观点等评价文本内容与形式的能力。过去的考试大纲,在能力设置方面主要是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尤其是认知过程的六大要素进行的。对于这三大阅读能力而言,每一个能力又有七个等级,例如“整合与解释”就有:能发现或解释相邻信息或片段的简单联系;在熟悉的文本中,能确定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观点或意图;确定文本主要观点,解释某个限定部分意义,能对文本单个特征进行比较或对比;整合文本几个部分确定主要内容或观点,或解释一个词或短语的含义;解释语言细微差别的含义,能表现出理解的准确性;全面详细理解不熟悉的文本,准确推断哪些与任务相关;从多个文本中整合信息,精细化分析文本,深刻理解隐含信息。那么,我们在命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何种能力。当然,这七项内容有的是针对信息类文本的,在文学类文本的命题过程中就要注意区分。

其实,从“获取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的角度结合文本设计试题,也是命题结构化的体现。这三个本身是有层级的,每个方面还有更为细化的层级,从这个角度可以实现命题的逻辑性。当然,不是说命题就要按照这三个方面各出一道题,而是基本按照这样的逻辑框架去设计。

第二,命题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的指引。作者认为:“命题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学段对阅读能力层级的要求,细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析教材文学类文本助学系统(预习、思考与探究、积累与拓展、阅读提示)中的阅读能力层级,使测试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体现教、学、测的一致性。”这一点也是教师命题的盲点。作者这个建议当然不是要求教师生搬硬套课后练习题,而是要对这些题目进行阅读能力层级的分析,把握阅读考查的要点。作者举了《社戏》的例子,课后“思考与探究”第一题“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这个题目对应的是“整合与解释”能力中的“整合文本几个部分确定主要内容或观点”。我相信,教师只要对课后思考题进行这种学理化、专业性的分析,是一定有助于命题能力提升的。命题时,头脑中不能仅仅有以往中考试题、期末考试题的框架,更要有文本的关键点以及阅读能力点。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问题与情境的设计,命题才会达到考查的目标。现在,不少题目讲求与教材靠拢,这个方向我是认可的,但具体的靠拢方式值得再思考。靠拢的重心不是教材篇目的具体内容,而是教材助学系统体现的阅读能力点。如果只是向课文内容靠拢,那就变成了另一种死记硬背的考查。而像教材的阅读能力点靠拢,更能够实现阅读知识、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迁移与内化。

第三,阅读类型的题目最好要有应答样例和评分解释。这篇论文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命题不仅仅是命“题”,还包括了答案的拟定以及应答样例、评分解释等,这种样例和解释最好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作者基于SOLO分类理论,提供了某道题目的答案示例。其中包括分值、等级描述、应答样例、分数解释等要目。等级描述,是按照SOLO分类理论对答案的解说;应答样例是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分值是每一个样例得分的依据,即这个答案得3分,为什么要给3分呢?那就要有详细的解释。如果结合前面两点内容的话,一道完整的试题应包含题目、命题意图与依据、答案以及答案示例三个内容。但现在基本上只有题目和答案,最多提供评分标准。原因就在于,提供命题意图和依据、答案示例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宏大工程,需要较多的人一起完成这项工作,难度是挺大的。但如果在命题时真的能够提供这些内容,对于参与改卷的老师来说,就有了更为具体、明确的指引,在改卷时也会减少误差,给学生更为客观公正的评定。而且,对于参与命题的老师而言,完成这项工程之后的收获将是巨大的,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命题任务,同时对于命题的理论、命题的关键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至少在中考改卷中,这是值得尝试的。

命题不仅仅是学生学业水平考查的主要载体,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促进学习。作者认为,教师若持续追求这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试题命制,他们在教学中,就会及时修正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就会考虑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质量必然也会相应提高。确实如此,如果只会按照中考题目、期末考试题目的框架去设计题目,不去关注阅读能力层级以及教材导向,那必然会导致在教学中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或套路,教学与评价就会脱节,教学质量自然也难以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