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收养的“烈士遗孤”,日后成为威震西域的四镇节度使
公元714年(开元二年)八月二十日,吐蕃大将勃坌达延、乞力徐等率10万大军兵临洮州,继而攻打兰州和渭州的渭源县,夺得大批牧马而还。
由于唐玄宗刚继位不久,边关就出现契丹和吐蕃的侵扰,搞得朝廷很恼火。
到了十月,在吐蕃又一次向渭源发起进攻,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欲亲征,发兵10余万,马4万匹,他是想用一场胜利来提升自己的威望。
可是唐玄宗的想法遭到大臣们的力阻,最后不得已,只好另派他人。
派谁呢?几经斟酌,最后还是启用了薛讷(名将薛仁贵之子)。
此前薛讷因征战契丹不利,还被契丹人嘲笑为“薛婆”(老怯如婆),丢尽了朝廷的脸。于是唐玄宗罢了他的官,这次能否知耻而后勇,为帝国争取到胜利的荣耀呢?
朝廷的任命是薛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右骁卫将军常乐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晙帅兵共同御敌。
薛讷这次没有采取过去固守城池的办法来御敌,而是带兵进行运动战,来寻找战机。
薛讷带领唐军的十万主力在武街驿和吐蕃的主力进行对峙,命令王晙率两千兵马奔袭二十里外的大来谷口,以配合薛讷大军的作战。
吐蕃大将坌达延在大来谷口驻扎有十万兵马。
面对这么庞大的军队,如果正常作战,区区2000人还不够敌军塞牙缝的。
王晙开始想办法了,他挑选了700名勇士,穿着吐蕃士兵的军服,来夜袭吐蕃军营。
这拨人分成前后两队,前队先混进敌人的阵地,后队则擂鼓呐喊吹号,营造出主力袭营的假象,由于夜色中辨别不清人数,吐蕃军误认为是唐军主力赶到,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亡一万余人。
王晙打了这场胜仗后,立即带兵转战到武街驿。
在这里他又故技重施,再次挑选壮士夜袭吐蕃军,这次还是取得了意想中的效果,吐蕃大军顿时乱作一团。
此时薛讷也率领自己的大军攻杀至此,两队人马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前后夹攻,打得吐蕃军大败而逃。
吐蕃兵在前面跑,唐军在后面追,一路追击到洮水河畔的长城堡,此时唐军已经取得斩首敌军1.7万人,截获牛羊120万头的惊人战绩。
但到了这里,吐蕃军已无路可逃了,只有背水一战,誓死抗争。
在战场联合追击吐蕃的战斗中,薛讷军队中的先锋官,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海宾表现抢眼,他的先头部队一直撵着吐蕃的屁股打。
兵家有个忌讳,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吐蕃兵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困兽犹斗,拼命抵抗了。
此时王海宾的部队已经冲入敌阵,后续部队还没有跟上来。
虽然唐朝军队目前总数量超过吐蕃大军,并且士气高涨。开始就目前这种情况,冲入敌阵的王海宾部却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由于不是一支部队在和吐蕃人战斗,分几路人马。当时王海宾在战场上实在抢眼,大出风头,所以唐军其他部队看到他在敌阵中左突右冲,身陷重围,但那几路兵马因为嫉妒他前面的战功而只是观望。
就这样,王海宾没有坚持多长时间,便全军覆没了。
直到薛讷带领的大军赶来,将插翅难逃的吐蕃兵悉数剿灭,以至于横尸遍野,洮水为之不流。
此战还擒获了吐蕃的将领六指乡弥洪。
唐军前后共杀吐蕃军数万人,尽得其所掠羊马。
至此,唐朝和吐蕃的武街之战终于画上句号。
薛讷此战大胜吐蕃,为自己“薛婆”正名。在报战功时将两出奇兵、化装夜袭的王晙和英勇战死的王海宾报了头功。
当唐玄宗听说了王海宾的事迹后,甚为感动:
“玄宗闻而怜之,诏赠左金吾大将军。”(《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
再一细问,王海宾还有个遗孤叫王训,时年才九岁。唐玄宗立即召见,当王训觐见了皇上之后,叩头跪拜之后,趴在地上大声地哭泣。
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八》)
于是给王训赐名“忠嗣”,收养在宫中。
当时皇子李亨还是忠王,岁数和李亨相仿,于是叫王忠嗣陪伴忠王。
王忠嗣长大以后,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但在军事上很有造诣。
后来因功担任了朔方节度使,过了没多久,就成为统治西北地区的一个土皇帝——同时担任了朔方、河东、河西和陇右的四镇节度使。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话果然不假。由于宰相李林甫拥立的皇子李瑁没有当上太子,此时的皇太子为李亨,于是李林甫开始动起脑筋来,他一步步实施自己的阴谋诡计。
首先,要剪除太子身边的羽翼。
就这样,王忠嗣因为和太子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密切而遭到李林甫的构陷,构陷的理由很简单——和太子合谋,企图谋反。
对于太子谋反之事,历来皇帝都很敏感。唐玄宗当年因为太子李瑛被武惠妃构陷要谋反,一连气杀掉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如今又听有人要造反,立刻变脸。
当年赐死李瑛等人,事后唐玄宗有所醒悟,他们都是被冤枉的,再加上唐玄宗已处于晚年,不想让朝廷再充满腥风血雨,只是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而告结束。王忠嗣到被贬之所不久就病死了。
后来崛起的安禄山,最多时候不过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假使王忠嗣活着,要比他实力强大得多,安禄山绝不会叛乱,可惜王忠嗣死了,安禄山少了顾忌,发动了“安史之乱”,将唐朝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参考资料:《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