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凌:孩子,不能这样伤害自己
上课时,无意间看到一个孩子手背上刻着“恨”字,是的,“刻着”,——已经结痂,依旧很刺眼。
那一刻,我真的很心疼:一个孩子,心里该是何等憋屈何等愤怒才那样残忍地伤害自己?那恨在他心里真的像尖利的刀剑、燃烧的火焰需要他用一生来铭记?今天受点委屈就在自己手背上血淋淋地刻“恨”,那明天一点挫折会不会放弃生命?一个不知道怎样疼惜自己的孩子,让人多么担心。
孩子,不能这样伤害自己
文\张亚凌
看到你的手背的那一刻,我揪心得疼:那个大大的“恨”字虽已结痂,可疼痛一定蛰伏在了你的心底,它一定会在某个时刻咬你一口,甚至,经常残忍地咬疼你。那该是多大的伤多深的痛,致使你如此残忍地以血淋淋的方式将它铭记?
孩子,这个世界或许压根就不存在不受伤的人,平凡如草芥的我们,耀眼得如日中天的伟人,概莫能外,区别就在于如何面对伤害又如何自我疗伤。
贝多芬的大名用“如雷贯耳”绝非夸张,一个音乐家,在创作正旺时听觉日渐衰弱乃至失聪。这是毁灭性的打击,可他对生活的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而此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
孩子,不是你经历的事情大到你难以承受, 而是你将其放大到堵住了你的视野,它们才变得让你难以承受。还记得上一周班会上我跟你们一起评说的那则新闻吗?
一个乡下孩子转进城里上学后,看到班里的同学们穿戴得都很好,产生了深深的自卑。不幸,又被一个同学嘲讽了他浓厚的乡音,他就崩溃了,而后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孩子是寡母一直抚养的,他们村只有他被母亲央求人转进了城里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她母亲为了支付食宿费用及俩人的开销,推着自行车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卖手工馍。
孩子,相对于他的母亲身心所受的苦,他受到的又算什么?他的轻生,只能证明他的懦弱及不负责任。有时我甚至在想,是不是人受的磨难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因为除了贝多芬,还有很多人都证明了这个猜测。安徒生,没有爱人与子女,孤独一生,上帝对他何等残忍,连最最基本的温暖也不曾给他,他却将自己全部的快乐倾注在文学里,给了人类最丰盛的精神食粮。梵高,最抒情最热情却收获不了爱情,依旧在孤独穷困中创作,他的向日葵给了多少冰冷的生命以暖意和希望。这样的人确实不少,被苦难困于其中无法逃离时,就以最好的姿势迎接,——无法阻挡滔滔而来的苦难,却可以决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及程度!
孩子,没有人不受到伤害,有的人让伤害怒放成花,而有人却被伤害彻底击垮了,关键取决于如何面对。
就在昨晚,老师跟几个朋友聊天,说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时,有朋友讲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家庭,父亲不务正业酗酒吸毒,是种种想象不到的恶劣与不齿。俩儿子,一个成了他父亲的翻版,一个成了著名的律师。完全相同的遭遇,却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朋友分析说,前者因为看到那样的父亲而绝望以致自甘堕落,后者看到那样的父亲时刻告诫自己绝不能成为那样的人而奋发图强。而后感慨道,一切都是次要的,关键看个人!
孩子,不管面对或遭遇到什么,心的坚强最为重要。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受到伤害,绝不能因为受到点伤害就拒绝前行,因噎废食的人是最悲哀的。成长,就是在风雨中历练,就是适应种种不顺而后学着很好地应对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跌倒不断爬起的过程,就是一种擦干泪忍痛前行的过程,就是不想被失望击倒想方设法为自己注入希望的过程。在种种遭遇的打磨下,慢慢地,你就能自己扛住不被吹到,也能很快地自我疗伤走出伤害,这,就是成长。
成长说穿了,就是可以正确地面对已经发生了的糟糕的事情,并积极地去改变。有点像作画,不小心落了一个墨点,聪明的,将墨点加以点缀,变成了画精美的一部分;愚钝的,会让整幅画作废。人生跟作画不同的,就是人生的“画布”只有一个,你怎忍心伤害或辜负“生命”这块一次性的画布呢?
【文中图片为摄影师童军提供,在此深表感谢。童军,陕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大众摄影》、《摄影世界》、《光与影》、《照相机》、《陕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300余幅,获省以上奖20项。】
张亚凌的文字作坊,转发,最深情的喜欢。您来,或者,您走,都是欢喜。
张亚凌简介:笔名江小鱼,长歌,笃行,静水等,《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学子读写》特邀主编。多篇作品被选入各种年度选本,数十篇散文被一些省市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编入数十部书籍,有文章被翻译为英文。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心似花开》《时光深处的柔软》,《回眸·凝望》一书获第二届杜鹏程散文优秀奖,《时光深处的柔软》入围“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