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什么水族馆,家门口的海鲜超市才更有趣!
🐟 🐟 🐟
怎么才能既简单,又方便地观察大自然呢?
上个月,我们分享了翻石头找虫子,但毕竟不是人人都喜欢虫子,还有不少人看到蜈蚣、蜘蛛就害怕,而且翻开一块石头,下面空空如也,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有没有更给力的自然观察方法?
别人不好说,童学馆当然有!
今天要说的这个,不用远行,没有风险,安全可靠,完全不需要准备额外的装备,就能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更特别的是,这一次,我们不仅可以亲手触摸观察对象,看到喜欢的,还可以带走它们——它就是 带娃去菜市场或生鲜卖场,观察水生生物。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生活在内陆的人们,都几乎见不到什么海洋生物。摆到市场上的,往往都是新鲜度可疑的带鱼、黄鱼等,种类单调且乏味。
随着物流的飞速发展,内陆城市现在的水产种类,早已经更新换代。无论是
菜市场,还是生鲜超市,水产区种类都越来越丰富,还有大量的活体物种。
👆某海鲜市场,物种非常丰富,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更有意思的是,还能近距离观察和接触,孩子每次跟我一起逛菜市场的水产区,都兴奋得不得了,简直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那么,如何带娃逛好菜市场的水产区,避免走马观花呢?今天我就来细致说说。
去菜市场观察自然,实际上是有两条路线的。
1
第一条,就是观察在市场上售卖的物种,通常以鱼类、虾蟹、软体动物为主。
👆海鲜市场上的鱼,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在南方一些地区,还能见到属于环节动物门星虫纲的可口革囊星虫,它们常被用来做土笋冻,还有腕足动物门舌形贝纲中,俗称海豆芽的物种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滑第一张可口革囊星虫,左滑第二张为著名的土笋冻。
有一些地方的大排档,还能见到节肢动物门肢口纲的鲎。不过,鲎已经于今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捕捞、出售和购买都属于违法行为。
👆如今仍能在一些大排档里见到被售卖的鲎 | 肖晓波
对于常见的那些鱼虾贝类,我们有两本不错的图鉴可供参考。一本是何径老师,也就是微博上的“冈瓦纳”所著的《舌尖上的贝类》一书。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我们国内习惯食用或者偶尔会出现在市场上的贝类,也涵盖了国外会食用的一些种类。
另一本图鉴主打的是鱼,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菜市场鱼图鉴》。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地区人士,因此里面介绍的物种基本立足于东海南海的渔获。
2
当然了,这是在城市里观察水生动物的一条路子,不走寻常路的爱好者们还有另一条路可走,即第二条路——去找在正规海产品里“夹带”的物种,这样观察到的物种,更有趣,也更有活力。
在海洋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可以自由活动的鱼、虾、蟹外,还有很多生物会附生在某处,它们只要选定了地方,几乎终生不再移动,或者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
而牡蛎、鲍鱼等等个头儿大,贝壳坚硬,就像礁石一样,是这些小生物们所青睐的住址。因此,当人工养殖的牡蛎、鲍鱼等等被打捞出售时,它们也会随之来到市场上。
由于现在物流迅速,很多这类附生生物能够在出售海产的水池中依然存活,甚至还能够有正常的行为活动。我们只要在菜市场或超市中找到这样的水池,耐下心来,仔细寻找、观察,就总会有收获的。
寻找“夹带”附生物小TIPs:
1、在市场上,最容易找到附生物的是鲍鱼,应该重点关注;
2、可以留意下这些贝类的产地,不同地区养殖出来的贝类,在它们身上能找到的生物也往往会有所区别;
3、很多附生生物个头儿不大,需要仔细观察寻找。而且它们往往都很敏感,遇到水的波动就会缩起来。如果要拍照,动作一定要轻、要缓慢;
4、如果在菜市场或生鲜超市观察,注意不要影响到人家做生意,如果想要拍照,最好征得店员的同意。
5、要注意的是:附生物就是把家安在了贝类壳上的生物,它们在身体上和贝类并没有联系,也不会吸取这些贝类的养分。因此对于鲍鱼、牡蛎、扇贝等口感质量都不会有影响,可以放心食用。
管虫是最常见的物种之一。它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会分泌一种特殊的物质,在附着的贝壳或者礁石上建造出一个管子,平时就住在里面,把触须伸出来,从水中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为生。
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马上缩回管子里。在电影《阿凡达》里,一旦触碰就缩回地面的生物,就很有管虫的风范。
几乎每一个扇贝壳上都能见到管虫的痕迹。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都没有见过它们活着的样子。这是因为市场上买到的扇贝基本都是冰冻起来的,不在水中,所以也见不到活的管虫。
生鲜超市的鲍鱼身上管虫同样不少,而且因为都是在水中,基本都是活的,所以能看到它们伸出触须,就像在水中绽开的花朵一样,非常美丽,非常特别。
👆以上几张都是内刺盘管虫,拍摄要非常小心,不要惊扰了它们,作者供图
另一种像花一样的生物,非海葵莫属了。海葵属于刺胞动物门,是最为原始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和我们通常食用的海蜇属于同一个门,触手上具有刺细胞,可以用来捕获食物。
但是别担心,能在贝壳上发现的海葵,多半体型较小,对人也没有威胁,遇到动静,它们通常会把触手缩回去,看上去就像一个小点一样,毫不起眼。
👆这也是海葵,种类不明,作者供图
藤壶也是贝壳上常见的动物,虽然它们看起来有个硬硬的壳儿,但却不属于软体动物,和“带壳儿的”各种贝类亲缘关系甚远。
它们是节肢动物门颚足纲的动物,是喂鱼的“鱼虫”的亲戚。它们就像管虫一样,也是通过滤食水中有机物为生。
除了这些像动物的动物之外,我们还能发现很多不像动物的动物, 就比如下面这个塑料袋……其实它是一种动物。
尾索动物在幼体的时候,是自由活动的,尾部有脊索和神经管,所以得名尾索动物。
它们成年之后,绝大部分就营固定生活了,扇贝、鲍鱼都是它们经常选择的固定的位置。
还有,长得更加不像动物的动物。
👆作者供图
这些鲍鱼壳上常常能见到密密麻麻的小格子也是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独立的门,叫苔藓动物门。
上面一个个小洞就是苔藓虫的虫室,是虫子分泌出来的石灰质外骨骼,小虫住在里面。它们有点类似珊瑚,是一种主要的造礁生物,同时也是污损生物,会附着在船体等上面,造成一定影响。
除了去菜市场和生鲜超市之外,一些店铺也会售卖刚刚打捞上岸,极其新鲜的扇贝牡蛎等等,借助于便利的快递,通常第二天、第三天就能到达主要的城市中。这样的贝壳上,往往也会有很多生物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有的时候,我们撬开刚刚买来的扇贝或者牡蛎,就有可能发现一只小螃蟹。
👆作者供图
它们的壳很软,钳子也很小,几乎毫无防御能力,因此需要借助贝类的保护生存下去。这是豆蟹,生活于贝类的外套膜中。在有些地区会收集豆蟹用来食用。
顺便说一句,在新鲜的扇贝上,我们能看到一串蓝色的小点,这就是它们的眼睛。
👆作者供图
同样的,在牡蛎壳儿上也会有很多生物,而且牡蛎并不坑坑洼洼的表面,更适合环节动物、扁虫等藏身,在清洗的时候,细心观察,也能有很多发现。
比如,这是牡蛎壳上的多鳞虫,一种环节动物。
👆作者供图
👆离开了冰鲜环境的多鳞虫很快就失去了活力,作者供图
藏在牡蛎壳上的另一种沙蚕,虽然它们看起来有点像蜈蚣,凶巴巴的,但其实它们处于海洋食物链中比较基础的位置。
很多鱼、蟹类都以沙蚕为主食,迁徙的水鸟也对沙蚕情有独钟,有的地方的人们也会把它们拿来食用。
除了我们所展示的类群之外,在市面上出售的水产品里,我们还能找到例如海绵动物、茗荷、涡虫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只要仔细观察,永远会有意外惊喜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现在一个新的问题是……蒜蓉和粉丝都准备好了吗?
最近,再分享一下果壳的桔子带孩子从蚌里挖珍珠的经历——
赶紧从生活日常出发,带孩子认真观察这个世界吧!
今日话题
Q:你有带过孩子去菜市场吗?留言区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