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兴趣培养是有一个关键期的

作为老师,我们非常喜欢听话的学生。自习课上,让保持安静就保持安静,晨读课上让大声朗读就大声朗读。凡是不按照要求执行的,我们一律打压之。训斥的语言也大都惊人的相似:“你是来干啥的?不学习滚回家去。”“你再不听话,我就……你”。耐心的教育再加之各种威吓,结果让大部分学生成功走上了勤奋好学的道路。可是仍有一部分有智慧,有个性的学生是“冥顽不化”的,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始终脱离于主流的学习道路。

王浩鑫曾是我班中极有个性的一个学生。他的智商很高,可以很轻松地将成绩考的很高,他不满足国内的教育,也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他的思维有很强的批判性。在课上学完知识之后他往往会偷看一些课外书,如关于天文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并且看得如痴如迷,在班内的阅读分享会上他往往会提出很多有见地的观点。

当然,这种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受老师喜欢的,尤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更会让任课老师大为光火。老师们一般会没收他的书,大声训斥或是耐心教育之,然后再转交到我手中。当我与其交流时,发现该生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学习不应只局限在课内,课内知识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需要广泛涉猎,他自认为看的这些书都是非常健康的,并且认为这些课外书将会对他的成长非常有利。我告诉他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可是我们要认清现实,高中的学习不同于大学的学习啊,高中的学习是异常紧张的,也是竞争很激烈的,如若想获得优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就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很多,牺牲很多。作为班主任要从大局出发,毕竟为了提高班内的总成绩,我需要学生摒弃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书。其实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长远发展,我倒是很喜欢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读一部分课外书,但是对教师的考核摆在那儿,高考成绩箭头向上指的要求摆在那儿,谁都无法逃避。所以我将他的天文学书《大设计》收起来后,并正告他,想学习这些知识,等考上大学再学习也不晚嘛。其实我深知,人的兴趣培养是有一个关键期的,错过了这个时期也许再也补不过来了。

记得某晚我到一朋友家做客,我们从体育讨论到了教育,最终总结出了一个非主流的观点:有时候人生并不需要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正经事上。比如一学生只需付出80%的精力就可以考到95分,剩下20%的精力啊他可以去阅读,去踢球,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很丰富精彩。可是家长老师要求他考满分,于是他付出所有的努力去考满分,但结果并不一定能考到满分,于是他的求学时代就只剩下学习了。他会距离阅读、踢球越来越远了。有人说考完大学再去阅读、再去踢球也不迟啊。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人的兴趣培养是有一个关键期的,错过了也许就真的错过了。有时候对于这类学生,是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格外开恩”、“特殊保护”的。否则,同一标准的教育只能让人越来越傻,越来越没个性,这是一种教育的不人道主义啊。

对于班内这种有个性的学生,我们是需要一种保护性教育的,要尽力保护其兴趣爱好,引导其天性朝着积极方面发展,令人无奈的是,当个体的教师无法扭转教育的困境时,那我们就学学那在海边捡小鱼的小男孩,能多帮一个是一个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