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互联网巨头们的“健康生意经”
11月15日晚间,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京东健康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将于本周开始上市前推介工作,有望成为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以来香港最大型新股。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对自己的定义是:“年营收超过100亿的数字大健康企业”。
这个愿景难吗?不难,数据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不到6%,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12%~16%。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出现领军企业。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给互联网医疗松绑,配齐配套设施,足以见得互联网医疗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互联网巨头们早就在医疗大健康领域开始了跑马圈地。
京东:以医药零售为基础的业务闭环
京东健康的前身是2014年2月从京东集团单独分离出来的医疗健康业务。2019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宣布独立运营。
具体来看,京东健康拥有药品零售、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解决方案等业务版块。在上述版块中,京东健康有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等核心产品和子品牌。其中,京东大药房已成为线上线下最大的零售药房之一。
根据京东健康招股书,其在讲述一个关联递进的闭环业务模式。药品销售只是京东健康的获客方式,目的是以此为基础,在在线问诊、家庭医生、预约挂号、上门检查、健康测评、慢性病管理等诸多服务内容上形成闭环,逐步锁定用户。
在营收方面,京东健康目前已经连续三年盈利,领先于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2017年至2019年营收分别为56、82和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达到88亿。在净利上,2017年至2019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2.1、2.5、3.4亿,今年上半年为3.7亿,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来源:京东招股书
但从当前看来,医药零售仍是京东健康营收的重头。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80%以上的营收来自医药电商。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全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今年上半年药品线上销售额为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5%。
对此,京东内部人士对财视传媒称,放在国内大环境下,国人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而电商已经有了足够的市场教育,买药是国人最先接受的看病环节,所以医药零售一定是长期存在的。当谈到京东健康如何从医药零售向其它业务板块推进时,该内部人士表示,国内大多数人都没有养成为服务付费的习惯,不及欧美家庭医生那样普及,这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不是一家公司所能做到的,往后的发展还需要逐渐进行市场教育。
腾讯:依靠自身的社交优势做医疗业务
马化腾在2015年说过,“在‘互联网+’的进程中,腾讯要做的是‘连接一切’”。将自身定位于连接器的基础上,腾讯以社交平台微信、QQ为依托,以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持,围绕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医疗保险和医药研发流通构建起巨大的医疗事业版图。
在医疗领域的布局策略上,腾讯通对外投资和合作的方式快速切入医疗赛道,建起医疗生态体系后,腾讯开始凭借自身强大的产品优势和腾讯云、腾讯AI Lab等技术沉淀,进行产品端的发力。推出了腾讯医典、腾讯觅影等App,进一步巩固了腾讯的医疗体系建设。
根据易观分析不完全数据统计,自2014年起截止至2020年5月,腾讯在医疗领域总投资超过240亿元,投资事件已超过40起。这些投资也十分优秀,包括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疗硬件设备、医疗技术研究、医美以及医疗保险平台等细分的医疗健康产业。
腾讯还通过与线下的医疗机构及企业进行合作,整合B端、C端以及政府机构,进一步拓展在医疗领域的布局。腾讯选择合作伙伴时的聪明之处在于,它通过与相关领域伙伴合作,从而弥补自身业务短板。腾讯将合作伙伴业务嵌入其自有平台,但合作类型广泛,据公开资料整理,其合作企业覆盖药品制造和研发企业、智能医药设备企业、线下医疗机构等。
从产品体系来看,腾讯建立了2B和2C协同发展的格局。针对B端用户,腾讯研发或孵化了腾爱糖大夫、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微医、医联等一些列医疗服务平台以及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等产品。针对C端用户,腾讯推出了致力于解决医学信息不对称的腾讯医典。
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弄潮儿,腾讯通过一系列的取长补短,构建了一个连接医院、医生、患者三者的闭环。
百度:从乱拳出击到“All in AI”
相比于其它几个巨头,百度的医疗之路并没有那么清晰的方向。
2010年百度牵手较早探索“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的好大夫在线,正式进军互联网医疗。随后的几年,百度疯狂圈地,涵盖了挂号、在线问诊、医药电商和智能设备等各个方向。除了推出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健康、百度医学、百度医疗大脑、dulife智能硬件平台以及药直达等业务外,同步还进行着广泛的投资动作,包括移动医疗、新药研发等领域。同时,还与医生、医院、各地卫计委广泛建立合作。
什么都想抓住的百度在乱拳出击中迷失了方向。
随着国家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大批中小企业入局。AI成了百度的下一张入场券。2018年百度正式进军医疗AI行业,相继成立百度AI创新业务部和百度灵医品牌。
2019年百度推出灵医智惠,包括CDSS、眼底影像分析系统、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智能诊前助手、慢病管理五大解决方案。2019年底,百度灵医智惠瞄准基层医疗,推出两款重要医疗AI产品——CDSS和AI眼底筛查机。
来源:灵翼智慧官网
疫情期间,百度利用自身的AI能力提供了智能外呼、抗疫机器人、迁移大数据、AI口罩检测、AI快速测温等多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做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拥有在线医疗的天然入口,凭借搜索引擎和AI优势能否重新入局占有一席之地?
阿里:内部资源整合,向外投资合作,形成生态闭环
相较于BATJ中的其他几家巨头,阿里率先进入了医疗赛道,抢占互联医疗的发展先机。
阿里在医疗行业的布局更注重借助自身优势,从内部进行平台的全局构建。2015年提出“Double H(happiness & health)”发展战略,继而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平台构建能力,全力打造医疗健康生态闭环。
阿里健康、支付宝未来医院、钉钉成为阿里医疗健康业务的重要平台,阿里云和IDST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为了发挥内部各平台的资源优势,阿里不断进行资源整合,最后形成了以阿里健康为中心的AI医疗体系和生态闭环。比如,打开支付宝的全部页面,就可以看到阿里健康在支付宝客户端设立的医疗服务频道,支付宝用户可以在该频道选择医疗健康服务及产品。
除了内部资源整合,阿里还通过投资并购或战略合作的方式进行业务扩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阿里巴巴在医疗领域的对外投资超过10笔,其中直接参投了中信21世纪、Amwise Diagnostics、爱康国宾、美年健康等,有部分投资是与旗下的云锋基金共同完成的。另外,阿里系机构还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今年2月,阿里云与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就医疗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健康城市等领域展开合作。
作为阿里“DoubleH”战略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阿里健康于2014年借壳中信21世纪在港股成功上市,截至发稿,其市值达2685亿港元,超过百度。10月26日,阿里健康发布盈利预告,2020年4-9月阿里健康录得利润不少于2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而阿里健康首次盈利是受益于疫情带来的红利,疫情过后,阿里健康是否能延续财报的业绩,只能拭目以待。
目前根据观察,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与京东健康处在第一梯队,微医、医联、好大夫、新氧、春雨医生、高济医疗等第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探索优质赛道。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的大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1.77万亿,复合年增长率达9.4%。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大、赛道多、企业估值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领军者远未出现,互联网巨头们的布局战略各有侧重,并没有明显分出高下。类比同样成为刚需、市场潜力巨大的在线教育行业,互联网医疗是否最后也成为巨头们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