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鱼上海店评测——来自一个上海本土资深书店人的手稿
摄影:陈剑辉
继12月24日茑屋开业后,12月26日,多抓鱼也在上海开出了上海首家、全国第二家实体店,于是我也赶紧在第一时间前往打卡,一探究竟。
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多抓鱼?
多抓鱼是由法文音译而来,原意是“似曾相识”的意思。多抓鱼认为二手物品不仅是物品本身,也承载着前主人的个人历史。那些不再回来的岁月,都保存在不再使用的物品里。这家店全称叫“多抓鱼循环商店”,从名字就可以知道,是一家主打环保理念的图书循环书店(二手书店)。多抓鱼的slogan是“真正的好东西值得买两次。”
随着环保、潮流越来越成为当下时尚年轻人的关键词,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一目标群体,从选址开始,到整个空间布局,环保和潮流的理念,都有极大体现。
图片:来自网络
多抓鱼上海店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安福路300号,这是上海潮人扎堆的区域。毗邻老牌潮牌小街长乐路,上海戏剧学院也在不远处。
再来看看,多抓鱼的邻居都有谁。
▲众多明星追捧的野兽派
摄影:陈剑辉
▲BRANDY MELVILLE
摄影:陈剑辉
没听过BRANDY MELVILLE?这可是长期霸占大众点评服装排行榜上海第一的店,年轻,时尚,步入店内ins风迎面而来,感觉全上海好看的小姐姐都在里面扎堆了。
这一区域租金并不便宜,听说之前迪奥也在这区域有寻过铺。而多抓鱼选择这一位置开店,也是瞄准了这片区域扎堆的时尚年轻人。
另外,多抓鱼的门头也特别吸引眼球,50米开外就能看到。原木色的色调与环保的主题理念也很符合。
摄影:陈剑辉
摄影:陈剑辉
一楼向顾客宣讲多抓鱼的回收再售流程,同时结合滚动播放的视频,介绍一本回收的书是如何经过翻新,重新再次回到货架上的。
摄影:陈剑辉
也可能和开始尝试二手衣物的业务有关,多抓鱼上海店的一楼做了一片上海风格的街拍。
摄影:陈剑辉
再往楼上是图书区域,可以看出整个空间的感觉是非常极简了。老上海风格的钢窗,马赛克的小瓷砖时尚又摩登。这个货架的样式看着甚至有菜市场的感觉,据说部分木材是来自秀场的回收板材。
摄影:陈剑辉
进门这个区域架上的书籍,看上去不像是二手书,都是有一定的副本量且出版时间也很近。咨询店员后得知,确实店里会有部分新书,新书比例大约在30%左右。查了一下新书的价格,稍微比当当贵一点点,但也基本可以算和线上平价。
书架上的书籍密度并不是很高,据店员介绍,因为还在试营业阶段,很多的书籍还在陆续的上架中,后续会有调整。
摄影:陈剑辉
店里的分类,大体以文学最多,少量社科,有港台、原版,建筑、摄影,还有二手杂志的区域和少量儿童绘本。
▲ 建筑
▲二手杂志
摄影:陈剑辉
摄影:陈剑辉
如果需要查询价格,需要关注多抓鱼的公众号用小程序,或者多抓鱼的APP进行查询。
摄影:陈剑辉
一般这样品相的折扣在4折上下,更破旧的会更低。
摄影:陈剑辉
港台和原版书相对来说淘书的乐趣会更大,比如这本《江户时代的动植物图鉴》就特别有意思,全是工笔画。154.1元的RMB售价相对207港币的原价也还可以接受。不过因为不确定港台书的回收途径,进口书是否会过一遍审查,所以也不排除存在风险性。
以下是部分在店内扫的一些书查的价格,6折以上的基本都是新书。
图片:陈剑辉
在店里逛的时候,书品的感受时常会有些错乱感,感觉一会儿是在某个时尚的市集,淘书的乐趣比较大。一会儿又像是学校的图书馆,书品稍显沉闷。
和工作人员沟通后得知:多抓鱼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和算法,以此来推算什么书可以收什么书不收,基于算法再有人工过滤一遍最后到店。不过可能还是刚开业的关系,感觉在选品的品控上还有待提升。
店面的三楼是二手服装的区域,大约有4000件完全不重复的二手衣物,同样也是两位店员。
据工作人员介绍,二手服装是新业务,之前已经有很多尝试和实验了,在9-11月期间,多抓鱼在上海泰安路办公室一楼做了两个多月的临时店铺,卖二手服装。发现其实顾客来到店里、亲眼看到店内衣服品相的人,相对都能接受。因为这些服装确实都是干洗消毒过的,非常干净,大家所见即所得,能消除他们对二手服装的一些偏见。
摄影:陈剑辉
衣物区的客流不是特别多,就我个人而言,对于二手衣物,尤其是贴身穿着的衬衫、裤子一类,还是会有所保留。
摄影:陈剑辉
多抓鱼的工作日营业时间为13:00-22:00;周末10:00-22:00。营业区域一共两层,按一个楼层安排2名同事的配置,通过压缩工作日的营业时间,可以减少2个人力成本。
一个楼层的2位店员,一位收银,另一位忙着在上架图书。照客流情况来看是顾不过来提供更多服务的,靠很多这样的手写推荐卡和顾客进行信息交流。
摄影:陈剑辉
保洁阿姨很有趣,会和每个看到的顾客很客气的打招呼。
摄影:陈剑辉
多抓鱼12月26号开业,门口已经有限流排队的情况出现,因此27号一早,赶着10点开门我就去了。短短半个小时,客流明显上升,客群基本是以年轻人为主,还有带小朋友来的。
摄影:陈剑辉
我特意观察了一下,10:00 -11:00这一个小时中,成交了一单,顾客选了两本相同的商品,估计应该是送人。
摄影:陈剑辉
虽然成交率不是很高,但是场内大家挑选的热情还是很高。
摄影:陈剑辉
在现场随机的采访了一些顾客,基本都是年轻的白领和学生。
我:你们是怎么知道多抓鱼这家新开的书店的?
顾客1:之前已经知道多抓鱼并且是特意过来的。
顾客2:主要是我朋友推荐的,今天和朋友一起来。
我:在多抓鱼逛书店和在普通书店逛书店感觉上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顾客:来这边不会有太大的目的性,就是感觉淘的乐趣会比较的大。
我:你们在这边选书会对价格敏感吗?
顾客1:当然会,前面扫到了一本只要8块钱的书,感觉好开心,赶紧准备买下来。
顾客2:会的,我今天带小朋友来的,我看到有些绘本,但是我感觉我可能不会在这里买,因为扫下来大概在4-6折左右,品相不是特别新,现在网上差不多同等的价格能买到新的。
我:你们觉得这边书怎么样:
顾客1:还是要淘吧,我今天没有找到想要的书,感觉分类还是太少了。我是想找些设计类的书但是这边好像并没有。
顾客2:港台版和原版的书感觉会比较有趣些,因为平时一般书店不太多。
从顾客的反馈来看,首先大家觉得多抓鱼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另外顾客在逛多抓鱼的时候多数带有淘宝的心情,目的性不是特别强。
借用陈嘉映老师今年的新书书名《走出唯一真理观》,不论是不惜成本打造的上海茑屋书店,还是小巧的独立书店,还是多抓鱼这样的由线上大IP落地到实体的书店。都不存在所谓唯一的价值标准,不同实体书店的价值趋向不同,势必造成更多不同经营方式的出现。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们乐于见到更多的来自不同领域跨界到书店行业的伙伴带来更多新的想法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