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谢幕演出,刘渊称帝汉王,幽默地将阿斗立为祖宗

  刘渊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匈奴人,但是偏偏是他自称汉王,建立赵汉开启五胡十六国时期。如果说刘渊没资格,可能也不完全对,他确实有一点汉文化跟血统的方面的理由。

  刘渊的文化基因

  匈奴人曾经很强大,战国后期至汉武帝时期是中原政权最强大的外敌。不过经过刘邦休生养息、文景之治积累了国力,然后汉武帝倾尽全国之力直接打残。继任的汉宣帝比较努力一点,创造了“孝宣之治”,恢复汉武帝打击匈奴损耗的国力,并接着继续打击匈奴,而后匈奴分裂成五部。之后经过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加上西域盟友的助攻,连续大破匈奴,逼得南匈奴归附成为藩属国。汉元帝时又灭了北匈奴,加上匈奴剩余各部之间的矛盾内讧,南匈奴帮忙抵挡,使得敌对匈奴总体颓势一去不复返。

  北匈奴连续被汉朝与南匈奴击败,最后又各种原因不得不远遁欧洲,演变成其他民族。而剩下的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逐渐融入汉文化圈。不过匈奴人的民族基因还在,既善于结盟,又很容易起内讧,经常自己打作一团,不得不让汉朝出面斡旋。久而久之,南匈奴这支跟汉朝越来越分不开。

  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末年,匈奴的外患问题一直都不明显,所以汉朝(包括西汉与东汉)落得个“汉独以强亡”的说法。但实际情况是经过很多代君臣的努力,解决了匈奴外患问题,并且不断对一部分匈奴实行汉化,最终呈现的结果。

  东汉末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原混战诸侯割据的时候,南匈奴归附曹操,被分为五部分散到各郡,从事实上消灭了南匈奴的藩属国地位,变成了内部行政单位——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南匈奴的汉化过程。

  经过以上的历史变迁,南匈奴这一脉汉化已经非常彻底了,除了他们的领导集团还能追溯血统,底层的百姓跟汉人通婚现象很严重,已经很难区分了。而且南匈奴这一脉的匈奴领导集团,都习汉文化,游牧民族那一套早就忘光了,除了血统俨然跟汉人区别不大,甚至很多像刘渊这种以汉人自居的。

  刘渊的血统

  刘渊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血统上自然要算匈奴人。不过总从汉高祖刘邦开和亲政策,将宗室之女嫁给匈奴单于,他们的后代就已经开始冒姓刘了。之后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和亲才暂时中断,但汉元帝时候又来了一个昭君出塞重启了和亲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南匈奴这一脉的汉人基因。

  到了东汉和亲非常少,但偶尔能见到他们跟汉人权贵联姻,也有加强他们汉人基因的作用。

  当然了匈奴人的汉人基因不止通婚、和亲、联姻这么简单,早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就开启了统战模式在《史记》里明确地说了匈奴人是夏朝后裔,是汉人的表亲。这一条更是被汉化的匈奴人奉为圭臬,成为他们自称汉人的底气。

  刘渊的祖先被认为是夏朝后裔是汉人表亲,冒顿单于时期就开始冒姓刘,经常和亲,到了南匈奴时代又和亲、联姻、通婚多管齐下,匈奴血统已经被稀释了许多,汉人血统逐渐增加。而且刘渊的母亲呼延氏也是汉化来的,更是进一步增加其汉人血统的成分。

  文化认同上主要是汉文化,血统上汉人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刘渊是有资格勉强地厚着脸皮说自己是汉人的。然后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汉人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概念,重文化认同,其次才是血统,这无疑给刘渊汉人身份增加了不少说服力跟筹码。

  刘渊的幽默

  刘渊建立赵汉,为增加其政权的合法性,祭祀了三祖五宗,三祖分别是太祖、世祖、烈祖,即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汉昭烈帝刘备;五宗分别是太宗、世宗、中宗、显宗、肃宗,即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不仅如此,这个刘渊还十分幽默,把哪个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也奉为祖宗了。

  当然了以上这些一方面说明汉化的南匈奴人跟汉朝关系紧密,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西晋政权腐朽导致人心思汉,刘渊是在利用人们这一心理。

  刘渊公元304年自称汉王,公元308年正式称帝,公元310年驾崩,虽然时间短,但其子刘聪于公元316年攻灭西晋,可见其实力,以及他的这一套措施下来收拢了多少人心。

  不过五胡十六国时期也是匈奴人的谢幕演出,仅存的南匈奴这一脉彻底汉化,成为汉人的一部分;其余小部分融入到其他民族,也追踪不到去向了,最终匈奴这个民族在这个历史时期消失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