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 不是最近看的几部电影
17.《少年巴比伦》
电影的主题讲“青春”。
少年生活在小城。二十岁莽撞懵懂,初涉人世情爱悲欢。
少年出身普通工人家庭,生活清苦但温暖。
他去糖精厂工作,见识各色人物。
他遇到钟爱的姑娘。
少年穿宽大的西服,瘦小的身体在衣服里晃来晃去。
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有迷人的80年代以及青春少年的的气息飘荡。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难以抗拒。
不足之处。一是对少年的刻画略显单薄,二是对工厂人物的刻画略显夸张。
18.《重返·狼群》
这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纪录片。
讲述四川女画家养大一只小狼并送它重返狼群的经历。
影片用较简陋的摄像器材完成,有草生原野的自然,如女画家对小狼格林的感情,不加修饰。
从电影的中间看起,画家和朋友带小狼到自然保护区,寻找狼群。
路遇打狼的人。画家质问: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你们怎么可以打狼?
自然保护区是一道保护屏障,画家跟小狼说:格林,遇到人就要跑,知道吗?
寻找狼群的过程中,小狼依然有被打死的风险。
她和朋友到寺庙中求来活佛的护身项圈,戴着小狼的脖子上。
藏族人看到活佛的护身项圈就不再抓小狼。
他们寻到狼群,小狼跟随狼群离去。
去到县城,他们看到出售狼牙和狼皮的店铺。
心惊。折返狼群出没的山区。
他们等到出外打食的狼群。
画家与小狼重逢。别后再见的喜悦与即将分别的担忧交织。
画家的朋友说,要不带格林回去吧,我们养他,还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是自由。画家坚持留格林在狼群中。
是看着让人动容的纪录片。
19.《聚焦》
大概是五一假期的某一天。
带着未完成工作的焦虑,拖着疲累的身体歪在沙发上。
午饭之后的电影频道播的是这部电影。
电影还原了2000年前后发生在美国的真实事件。
起源是一桩看似很小的事件:天主教主教性骚扰教区内的孩子。由此开始,带出背后隐藏的一系列类似事件。
报道来自波士顿当地叫做“聚焦”的专栏。
负责专栏的五人组有记者的职业精神:真实地报道。
在案件涉及到的几方——受害者、主教、为主教辩护的律师——中间深入调查,探寻核实每个人说的是否是事实。
他们的职业精神打动我:真实地维护受害者的利益,不为权势和固有的观念辖制。
意思是说,一般观念认为,教会、主教代表了神祇,怎么可以由得普通人质疑?再者,作为波士顿的教区,天主教有着很大权势,一些作为单独事件处理的主教性骚扰教区儿童事件均被私下调解,律师守口如瓶。他们说,为当事人保密是律师的职业要求——原来对正义的维护远在职业要求之上。
影片充满对人性的拷问:道德、职业操守、信仰、承担责任等等。
20.《指甲刀人魔》
是吹着夏威夷风的爱情电影。
对感情投入的男主遭遇劈腿。后来,他生活中出现了一个自称是“指甲刀人魔”的精灵女孩——
她说自己的食物是指甲刀。
他们一起度过一个夏天。
男孩卖了老爷车支持女孩开“指甲刀人魔”餐厅。终因经营惨淡出售给他人。
女孩留给男孩一些钱,神秘消失。
男孩的朋友不止一次地怀疑女孩说谎,欺骗了男孩。
甚至在女孩消失后,他说起拍到女孩吃东西的照片、说女孩和别人重新经营了原来的餐厅、说女孩是骗子……
男孩有些好奇,他在餐厅门口逗留,却不愿走进去。他到两人曾去过的涂鸦墙,写完这个“指甲刀人魔”的名字。他寄给女孩一包她曾说最喜欢吃的无印良品指甲刀,小卡片上写:相信有山,那就有山。
男孩有些可笑吗?却是有些感动的。
他坚信:没有条件的付出才是真爱。
在某个年纪里,我们也有和他一样的相信。
P.S.男孩子的友情和女孩子不一样呀。
如果我的朋友那样直接地批判我的选择,我会跟TA反目吧,至少是远离。
而他们,还可以抛开分歧,继续做好友。
21.《后来的我们》
看这部电影,想起许多旧事。
且等单独写写。
题图引用
就这样~~~
P.S. 这几天循环听的歌。
被歌词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