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山石皴法大合集,建议收藏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
今天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历代名家画山石时各种皴法的运用,以便我们能够更容易了解各皴法特点及历代各名家的绘画风格及特点。
(唐)李思训勾斫法
(唐)李思训勾斫法:用卧笔中锋勾山峰框廓,再在山岩凹处勾斫钉头,形成阴阳面的凹凸变化。勾,即山石外框及脉络。斫,即名叫钉头皴,又叫小斧劈。勾斫法,用于西北的山较多。勾是硬软笔,斫是硬笔。勾斫时,用笔应注意转折,起笔时要有力。特别应注意:由皴靠外框,皴时要以大间小,以小间大。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这是各种皴法中带普遍性规律的。
(五代)董源长披麻皴法
(五代)董源长披麻皴法:先勾山石框廓,略加披麻皴,落笔时干点、毛点,再用淡墨水“破”,墨不宜太浓,多渲染几次使画面湿淋淋,要渲染的无笔迹但又见笔迹,渲染又忌过重,每次轻轻加染,逐渐深厚丰润而不留笔痕。再画远山。
(北宋)巨然短披麻皴法
(北宋)巨然短披麻皴法:先勾山石框廓,山顶加矾头,墨色浓一点,勾好后加皴。笔要尖一点的,下笔时上尖下肥,蘸一笔一气画成,自然有枯有湿。皴好后用淡墨先后”破“几次,”破“出阴阳面,再画远山。再用深一点的墨加皴,要注意松紧调和,皴好后,再用淡墨水”破“。干后再加皴,最后用重墨画树丛和攒点。
(北宋)米芾落茄法
(北宋)米芾落茄法:先用淡墨勾框廓,再用淡墨渲染出凹凸面,等将干未干时略加稀松的披麻皴,下笔要枯,再以淡墨水渲染。等干后再用浓一点的墨加矾头,加框线,个别地方加披麻皴,用较大一点的笔要横卧点(落茄法),从下边往上加,下笔要呈橄榄形,要相互勾搭,粗略加笔后,再用淡墨渲染。等干后再加中间横点,下笔要有层次,避免”草鞋底“,最后攒点。
(南宋)夏圭拖泥带水皴法
(南宋)夏圭拖泥带水皴法:用清水在要画的山石位置上局部皴擦,潮润后用墨勾皴山石轮廓,再用墨加皴,用长锋狼毫中锋下笔,不能全部皴,要分出面来。干后再用较浓的墨个别加皴,最后点苔加树木。
(元)王蒙游丝凫空皴法
(元)王蒙游丝凫空皴法:先勾皴山框,略皴后再用淡墨”破“凹处,山石下面反复加几次,”破“好后用较小笔加皴(在湿时加皴叫破网皴),再用淡墨个别”破“画远山,下笔要快。干后再用弄一点的墨加皴,注意不能乱。皴好后全部上淡墨渲染,干后用浓淡墨加渴点。
(明)董其昌石法
(明)董其昌石法:先勾山框,后略加披麻皴,再用淡墨“破”,个别地方须反复加。等干后加浑点(要湿淋淋、淡点),再个别加皴,继以淡墨“破”。干后再用浓墨加浑点,笔迹要显露出来,最后山顶加横点(先浓点后淡点)。
(清)恽寿平石法
(清)恽寿平石法:先勾山框,加披麻皴,再在山下边、山顶加点,用淡墨“破”阴面,画远山,后加苔点(注意用墨要有秀气)。
在山水画中,山石的皴法种类繁多,不同的山石以不同的皴法进行描绘。让我们一起看看仁美名师白崇然教授运用不同皴法绘制出的绝美山水画吧!
仁美名师白崇然作品
仁美大学堂白崇然教授擅画山水,在山石皴法方面颇有研究。擅长大小斧劈皴、折带皴、解索皴、荷叶皴、长短披麻皴、卷云皴、豆瓣皴、雨点皴、乱柴皴、马牙皴、钉头皴、米点皴、拖泥带水皴等诸多山石皴法。
在近期开展的【山石基本结构与组合】网络班中,主要针对山水基本技法、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拖泥带水皴的基本技法及应用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