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孩子的优点转化成优势,进而形成特长?
孩子作业速度快,是优点。做完不去检查,或者匆匆检查过就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等着别人做完。等大家都做完,他的那一点点领先优势就消失了。
孩子喜欢看书,是优点。杂七杂八看了不少,知识也不见得比别人丰富,阅读写作能力也很一般。优点没有转化成优势。
孩子喜欢说话,敢于表达,是优点。但是话多而不精,流于表面,不得要领,不能准确得体、优雅深刻地表达,优点没有转化成优势,也没有形成特长。
孩子喜欢小制作,动手能力强,是优点。但只限于一般玩玩,没有循阶而进,既不能有助于提升课内成绩,也不能有所发明创造。很遗憾,优点没有转化成优势,也没有形成特长。
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和禀赋,但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或见而无方,想有所努力而无从措手。
如何将孩子身上的优点转化成优势,进而形成特长?
一、及时提醒和巩固
譬如,作业速度快的,背书速度快的,考试成绩高的,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讲的都会,考的都对,是标准中等生。”因为班级授课制决定了课堂容量、进度和难度都必须根据中等生设定。你一切都会了,甚至轻而易举完成了,你根本不是尖子生,真正的尖子生有两个基本特征:1、学习上走在绝大多数同学和老师前面(注意,是走在老师前面)。2、追着老师要高难作业,接受高难挑战。
如果您的孩子确实不错,那么,不要让他躺在”班里领先”的安乐椅上逍遥自足,而是要时时提醒他,让他认识到真正的尖子生的特征和持续不断的付出的意义。有些孩子总觉得自己多做一点很吃亏,多学一点很吃亏,完成老师的任务就可以了。这是典型的中等生的思维。
非常人干非常事,非常事待非常人。
二、寻找高人和方法
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半辈子书,只能停留在感受情节上?为什么说起人物、结构、主题、语言、风格等往往一头雾水?为什么有的人看着哇啦哇啦很能说,听完后,却并不觉得恰当或精妙,有趣或深刻?为什么有的人动手能力很强,却只在制作一点差不多大家都会做的东西,只是省下几个请师傅的工夫钱而已?
这些人都具有某些优点,但在发挥优点的道路上,没有寻找到合适的进阶之路,没有突破从“能与会”到“精与通”的瓶颈,没能沿着“爱好者——能手、工匠——行家、行业精英——巨匠、大师、行业领袖”的进阶之路循序而进。而这其中每一步的跃升都不是自己瞎琢磨可以完成的,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士的引领。
高人指路,事业提速;方法引领,突破瓶颈。做家长的看到自己孩子有某些优点或特殊禀赋,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为孩子寻找最好的领路人。
一句话,孩子的大部分特长是钱砸出来的。砸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家长的眼界、魄力和人脉。
三、形成习惯和常态
优点是点,是静态的;优势是势,是动态的。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把静态的优点转化成动态的优势,形成一种滚动向前的“势”,成为一种“习性”和“惯性”。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领先一天很容易,时时领先才是王道。优秀是一种习惯,当奋勇向前,一骑绝尘成为常态,你才是真正走在前列的人。
及时精准地激励孩子,创造一个个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很多时候,失败不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才是成功之父,一个小成功往往能孕育一个大成功。
四、拥有志向和恒心
而以上这一切要能坚持下来,前提是必须让孩子有一个大目标。只有宏大高远的志向,才能给孩子提供永不停歇的精神原动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陈胜揭竿于草莽,“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以取而代之” 让刘项奋身于反秦。“出售梦想而非产品”让乔布斯成为洞悉人性并改变世界的创新领袖,“只有做到世界第一,才能得以生存,如果做到第二,那么很有可能会生存不下去。”这样的宏大志向与忧患意识让华为成为商业社会的一个传奇。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有志有恒,天下纵横。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用心、用意、用好料;有胆、有趣、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