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苏东坡病逝前两个月,遇赦北返的他游览了金山寺。寺里,那幅李公麟所画的东坡画像还在──那是寺里的住持冒着极大的危险保存下来的,苏轼看着自己的这幅坐像,百感交集,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对他的后半生作一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画是十年前画的,画中的东坡是十年前意气风发的东坡,那是西园雅集集会时,画家李公麟留下的东坡形象。这是一幅苏东坡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地点是在驸马都尉王诜王晋卿的西园,当时。全北宋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几乎都来了。东坡就坐在这座王家花园的一块石头上,头上戴着他标志性的“子瞻帽”,手里拿着弯曲的竹杖,穿着宽大的道袍,神情严肃地望着花园的尽头。他的眼睛细长而又明亮,还是那样纯粹没有遮拦,眼睛上面的双眉细而挑,直插鬓际,使他的脸显得方正均匀。
十年之后,东坡死里逃生、万里北还,再见到这幅画时,禁不住悲从中来,想到他在黄州的四十五岁到五十岁的五年,想到他在惠州的五十九岁到六十二岁的三年,想到他在儋州贬谪的六十三岁到六十六岁的四年!他用颤抖的手,在画像地旁边留下了以下的话:“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作于去世前夕的小诗,也许是他感觉到不久于人世,为自己一生作一个简要的评价吧,也不排除半生被贬的苏轼给世界一个“呐喊”,给朝廷一个坚强的回应。
从文学方面看,黄州、惠州、儋州与苏轼的结合,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事件,这算是苏东坡对文学史的“功业”吧。
第一站:黄州
黄州与苏轼的结合,可谓天生绝配。从此,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 ;在这里,他完成了传世名作“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此,他创作了《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不朽篇章;也是在这里,他奠定了自己在宋词豪放派中的霸主地位。在这里他写下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下了被誉为中国第三大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正是在黄州时期,苏轼登上了自己文学艺术的巅峰,也登上了中国文化的巅峰。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与友】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
【与范子丰】临皋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地,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者,无两税及助役钱尔。”
【与毛维瞻】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想当一笑也。
【书 临 皋 亭】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结:
黄州:长江边上的荒僻小邑。
文学艺术的巅峰。
郁愤——豁达。——何必归乡哉?
第二站:惠州
苏轼的到来,为蛮荒之地带来了主流的文化,在这里,他一方面研究佛老思想和道教长生术,一方面投入精力创作“和陶诗”,他准备在惠州将陶渊明的诗全部唱和一遍,后来在儋州里编成一集,有一百首。苏轼评价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再经过了东坡的品味后,陶诗的艺术价值在诗歌史上获得了重新的发现,“和陶诗”正是要再造这种艺术的极至之境。
在惠州,苏东坡用一生积蓄盖了房子,准备终老此乡。在这里,苏东坡失去他一生最后一任妻子——能与他心心相印的王朝云。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寓居合江楼
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与子由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者热漉出,渍酒中,占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撷 菜
吾与过子,终年饱菜,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
食荔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与参寥子
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住一个小村院子,折足当中,罨糙米饭便吃,便过一生也得。其余,瘴疠病人,北方何尝不病?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气!但苦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
绍圣二年端午节,王朝云33岁生日。东坡为了感激朝云的知遇之恩,又写了:
殢人娇·赠朝云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苏东坡仍嫌不足以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于是又写下了一首新词《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绕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朝云死后,东坡非常悲痛,食不甘味,睡不安稳。为了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思念,他又依《朝云》诗韵写了《悼朝云》诗一首: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新居从上年三月买地算起,到绍圣四年二月迁入,足足费时一年。这一年间,苏过曾到河源购料请工人,而自己每天都要上山监工,历尽艰辛,才有了自己的家,而朝云已经不在了。苏东坡感慨万千,禁不住老泪纵横,在三月二十九日这一天,写下了他在惠州最后的一首诗:
南岭过云开紫翠,北江飞雨送凄凉。
酒醒梦回春尽日,闭门隐几坐烧香。
门外橘花犹的皪,墙头荔子已斓斑。
树暗草深人静处,卷簾依枕卧看山。
诗中虽然表达出苏东坡的恬静,与世无争。但,经过劫难的苏东坡,把人生和社会都看透了。因此,不管怎么说都好,苏东坡对于自己能住上自己建造的房子,还是非常高兴的。平时,他可以到邻居翟秀才家去聊聊天,到林婆家去赊酒喝,还可以到白鹤峰下的东江边去钓鱼。正如他在《答毛泽民书》中说的那样:“新居在大江上,风云百变,足娱老人。”可惜好景不长,苏东坡在这倾囊建造的新居中,才住了两个月多一点,一道皇命,就匆匆地把他贬往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白鹤峰居所了。
据野史笔记记载说:苏东坡之所以会三贬海南,就是因为他在惠州写了《纵笔》这首诗: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说是宰相章惇看到了,章说:“子瞻尚快活尔。”乃贬儋州。实际上,对东坡三贬海南之事,只是说对了一小半,而更重要的原因却没有说出来。事实上,不仅是第三次贬往海南,就是第二次贬到英州、惠州,也是由于朝廷内部力量倾轧所造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党派之间的斗争所造成的。
小结:
惠州:远离中原文化区的岭南小城。
心灵的安歇之所。
豁达——旷达。——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第三站:儋州
在中国诗歌史上,东坡过海后的诗,是与杜甫夔州以后的诗并称的最高艺术典范,标志着一种永远不可企及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是苏东坡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他自知不可能北返了。他安排好了后事,只带苏过一个人渡海。来到儋州,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生活。但苏轼仍然不把政敌们的迫害放在那里,用轻蔑和嘻笑来迎接苦难。他和黎族人民交上了朋友,得到了他们慷慨的帮助。
与友
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殆与长子迈决,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东坡之家风也。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视之: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观棋》引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们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与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闻子由瘦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见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熏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和陶怨诗示庞邓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
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
记海南作墨
己卯腊月二十三日,墨灶火大发,几焚屋,救灭,遂罢作墨。得佳墨大小五百丸,入漆者几百丸,足以了一世著书用,仍以遗人,所不知者何人也。余松明一车,仍以照夜。二十八日二鼓,作此纸。
书海南墨
此墨吾在海南亲作,其墨与廷珪不相下。海南多松,松多故煤富,煤富故有择也。
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小结:
儋州:化为之地。
人生的化境。
旷达——通达。——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一生几起几落,仕途坎坷。在他的贬谪生涯里,无论到哪里,都能够随遇而安、躬耕自养、著书自娱、与民同乐,为民服务,不仅为“贬谪文化”创造了一种最高的典范,也为中国文人的进退出处树立了言行的高标;既丰富了中国艺术史,也丰富了苏东坡后所有文人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可以这么说,没有苏东坡,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会寂寞很多,单调很多。
林语堂有一段话说得好: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总结:
黄州——惠州——儋州
豁达——旷达——通达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