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约翰到舒婷,从鼓浪屿走出的杰出人物
在之前的文字中已经介绍过的林巧稚、何碧辉、廖承宗等,只是从鼓浪屿走出的杰出人物的极小部分而已,下面再介绍一些鼓浪屿走出的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上世纪上半叶的鼓浪屿,就像是一个储量丰富的人才矿,不断输出各行各业的精英。
比较可惜的是到了今天,这个人才库好像慢慢枯竭了。
阅读链接:南何北林,两位一生未婚的鼓浪屿女子撑起中国妇产科事业一片天
1、马约翰:他用强健的体魄告诉人们,四肢发达也是中国人必修的一课
马约翰(1882-1966)男,鼓浪屿人,原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
1911年马约翰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马约翰就是学校的体育主力,擅长中长跑,曾获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学校联合组880码冠军。
1914年,马约翰任教清华大学,先后担当助教、教授、体育部主任等职;1936年,他担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从事体育教学52年的实践中,他编制出各种不同内容的徒手操近百套,发表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论著;他为人师表、德高望重,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毛主席曾夸他是“新中国最健康的人”。
2、颜宝玲:女高音歌唱家,苏联专家眼中的“东方夜莺”
颜宝玲(1924~1966),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鼓浪屿人。因其绚丽轻巧而富于弹性的歌声,苏联专家称她为“东方夜莺”,诗人舒婷则称誉她为“鼓浪屿的一弯彩虹”,可叹的是,“文革”中颜宝玲不堪忍受迫害,含冤自杀。其儿子李未明,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
3、舒婷:她与世无争,是不管事的“文联主席”
舒婷,原名龚佩瑜,鼓浪屿人。新中国成立之后,鼓浪屿出的最大牌的知名人物,应该算是她了吧,她是著名诗人,开创一代朦胧诗风的标志性人物,其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等。
舒婷曾是厦门市文联主席,只不过她的文联主席,得在前面加上“不管事”三个字,她只同意挂头衔,不同意管事,呵,诗人的任性、洒脱可见一斑。
现在,舒婷依旧安静地俯仰在她的故乡鼓浪屿。
4、殷碧霞:厦门第一位女教师,会流利的英语,也有过人的经商才能
(1884~1972),鼓浪屿人,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先生的妻子。
她和林文庆的婚姻系哥哥殷雪村的介绍,当时林文庆的原配夫人刚去世,殷雪村十分仰重林文庆先生的为人学识,故极力促成妹妹和他的婚事。
结婚后,殷碧霞全力辅佐夫君,让林文庆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厦门大学的创建工作中,殷碧霞还在厦门倡办养老院,成立厦门保良所。和林文庆回到新加坡后,她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深得各界敬重。
5、卢戆章:我国汉语拼音的实践者和首倡者
卢戆章(1854~1928),厦门同安人,1878年从新加坡留学归国后定居鼓浪屿,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
1892年,卢戆章将自己创制的汉字拼音方案中国切音新字编成著作——《一目了然新阶》,并个人出资交由厦门五崎顶倍文斋刊印,是中国人编著的第一本拼音著作,其中“天下第一块切音新字”是中国人制订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该书是中国提倡汉字改革、提出拼音化的主张、研制拼音方案、出版拼音读物的开端,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汉字改革运动的开始。
1906年,卢戆章出版《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一、二)和《中国新字北京切音合订》,内容包括《中国切音字母》(即总字母表)和官话、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广东六种切音字方案及《制字略解列表》一种。1913年后,修改厦门切音字母,改名“国语字母”,并以《中国新字》为名于1915年出版,这是他的第三个汉语拼音方案。
1916年,出版宣传该方案的《中华新字国语通俗教科书》及《中华新字漳泉语通俗教科书》。1920年,又制成闽南闰音一套,叫《闽南语注音字母、卢戆章中华新字字母、罗马字字母对照表》。
1928年12月28日去世,葬于鼓浪屿鸡母山。
6、许春草:孙中山亲自委任的福建讨贼军总指挥
许春草(1874—1960),鼓浪屿人。
许春草出身寒微,九岁就开始在一家鞋铺当学徒,12岁改行当泥水工人,由此开始了建筑生涯,由小工升大工,升师傅,到中年他已成了厦门建筑业的佼佼者。他为人仗义,和一百多名建筑工人结为兄弟,并在1918年成立厦门建筑公会,被公推为会长,公会的会训是许春草有名的一句话:有公愤而无私仇。
1907年许春草正式加入同盟会,成为厦门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政变,孙中山先生避难在珠江上的军舰上,亲笔书写下委任状,委任许春草为福建讨贼军总指挥。
许春草还曾发起创办以解放婢女为宗旨的“中国婢女救拔团”,并设立婢女收容院。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许春草不再从事政治活动,而是又回到建筑本行,成立了春草建筑公司,在鼓浪屿以及厦门建了非常多的建筑,著名的“观彩楼”以及他的私宅“春草堂”便是其中的代表。
7、周淑安:她教出两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周淑安(1894-1974),我国现代音乐事业先驱者,中国现代首位专业声乐教育家和女合唱指挥家、作曲家。
她桃李满天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张权、郎毓秀,著名音乐家胡然,中国音乐家协会两任主席李焕之和吕骥等均是她的学生。
她创作的摇篮曲《安眠歌》,是我国第一首花腔歌曲。
逝世后,她的骨灰被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公墓。
8、卓一龙,她用琴声告诉世界,我的家在鼓浪屿
卓一龙(1940- ),鼓浪屿人。
她是鼓浪屿卓氏家族的后代,8岁获香港音乐学院竞赛一等奖,13岁通过英国“联合委员会”8级钢琴考试,16岁进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卓一龙的爱人是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傅聪,傅聪是《傅雷家书》的作者,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儿子。
9、林尔嘉:菽庄花园曾是他的私人会所
林尔嘉(1875~1951年),字菽庄、叔臧,别名眉寿,晚年号百忍老人,原名陈石子,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6岁时过继给台湾著名的板桥林家。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林尔嘉及其父不愿作清朝弃民,毅然放弃在台湾的庞大产业,举家内渡大陆,定居鼓浪屿。
林尔嘉关心国家富强,提出改革经济发展实业的设想,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他奉诏以“道员”入京条陈新政利弊,受命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商务总会总理,并聘为农工商部头等顾问。
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林尔嘉被选为参议院候补议员;他还连任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华人董事14年。
在鼓浪屿,林尔嘉的私家花园——菽庄花园成为他邀约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场所,并结成菽庄吟社,刊行《菽庄丛刻八种》,留下了许多人文雅事。林尔嘉对教育事业也极为关心,他创办或兴办的就有:厦门师范学堂、漳州师范学校、华侨女子学校,他还是香港大学的捐创人之一;他对厦门的市政建设也做出很大的贡献。
1951年,林尔嘉病逝,终年76岁。
10、周廷旭:被遗忘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油画先驱
周廷旭(1903-1972),鼓浪屿人,一位几乎被遗忘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油画先驱。
1903年,周廷旭出生于鼓浪屿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殷实家庭,其家族中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比如他的堂姐周淑安(中国现代首位专业声乐教育家和女合唱指挥家、作曲家)、堂兄周辨明(著名语言学家)等。
1920年,周廷旭漂洋过海来到美国。
2003年,美国教授波兹南斯基带着周廷旭40多幅油画作品在鼓浪屿举办“旭日之路”画展,周廷旭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他对中国油画艺术的贡献才逐渐被人们从历史的尘埃中了解、认识。
一位作家曾这样形容周廷旭的作品:明快的色块交织着含义深远的留白,在西式的风景里蕴藏着一缕东方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