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捡漏”,是啥意思?

前两天上网查阅资料时看到了这么一句俗语:“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捡漏”。当我看到这句俗语后,虽然对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仔细揣摩了老半天,但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揣摩出这句俗语的意思来,于是,只好向一位老农进行了请教,老农告诉我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这样的:

一、五十不交友

在过去,人们的寿命都普遍较短,1996年出版的《生命与灾祸》第5期中刊登了林万孝先生所撰写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在该篇文章中,林万孝先生称: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人们的寿命是普遍较短的,尤其是男子的寿命更短。在夏、商朝时期,男子的平均寿命为18岁;到了周朝和秦朝的时候,男子的平均寿命增加到了20岁;到了汉代的时候,男子的平均寿命也增加了两岁,达到了22岁;到了清代的时候,男子的寿命有了较大的增长,平均寿命为35岁,就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7年,我国人民(男女)的平均寿命也仅仅只有57岁。直到1985年之后,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才有了较大提高,男子的平均寿命为66.96,女性的平均寿命为70.98岁。

就以1957年为例,50岁的男子已经成了耄耋老人,已经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是不需要再去创造什么事业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没必要再去四处结交朋友了。因为交朋友需要互相走动,需要有精神或物质上的付出,应该说也是一种负担或负累,而对于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来说,是很难承受的。所以,民间才有了“五十不交友”的说法。

二、六十不捡漏

“捡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意思是去捡拾别人不要或遗忘的东西。后来,这个汉语词汇用在了文物界,其意思是:在卖家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花很少的钱去购买很值钱的古玩。

古玩又称文物或古董,是古代人留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这些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常常被视为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

据称,要想购买到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古玩,自己需要有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那么,自己就很难购买到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古玩。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古代人的寿命都比较短,真正能够活到60岁的人应当属于凤毛麟角,而已经活过60岁的人恐怕也来日不多了。在年事渐长、来日不多的情况下,他再去购买一些古玩还有什么意义呢?因为自己也“玩”不了多久了,所以,购买古玩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已经几无意义。如果说他将古玩当成财富留与子孙,但子孙也不一定懂得古玩的价值。因此,民间便有了“六十不捡漏”的说法。

当然,以上说法都是过去的说法,并不是现在的说法。现代人类的寿命都比较长,有些人甚至能够活到100岁以上。因此,50岁或60岁的年龄并不是很大的年龄,该交友还需要交友;该捡漏还需要捡漏,毕竟还来日方长呢!

听了老农的解释后,我总算是弄明白了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由此看来,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还是蛮多的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