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荟欣赏】沈周《溪山渔隐》:一个画家的隐逸情怀(黄秋园《枯树寒山》)
沈周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人们喜欢用“出于古人而又远于古人”形容他的艺术成就。这几字很好理解,沈周是一个以传统为师的画家,不过他在创作中没有生搬硬套古人的方法,而是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他引领下,苏州地区成了江南绘画创作的中心,由此诞生了明代画坛上重要的艺术流派——吴门画派。
沈周的创作主题相对单一,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在表达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和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沈周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家中的长辈都向往隐居不仕的生活。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自小就学习诗文书画,对凡尘俗世中的功名利禄没有太大兴趣。
这幅《溪山渔隐》可以概括沈周的精神世界,画中闲适自在的生活,让人明白他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到,一日三餐温饱足矣,隐逸山林不亦乐乎。根据明朝文人笔记中的记载,沈周在中年的时候,已经家徒四壁。这就导致他中年的作品显得有些粗疏,他在最好的年纪没有留下最精彩的作品。
幸好几年之后,沈周的儿子长大成人,可以支撑门户,让沈周摆脱了杂事的困扰,开始全情投入艺术创作。沈周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沈周成为苏州城名气最大的画家,上门求画者接踵摩肩。
从《溪山渔隐》中可以看出沈周对元代画家的推崇,山水的润泽美感全靠淡墨展现。颜色越淡,渲染的时候越要小心谨慎。带有烟云缭绕效果的墨色,看上去那样真实自然,不经意间就让人心服口服。
在用笔方面,《溪山渔隐》体现出细而疏的面貌。一般来讲,一幅画用笔细密,会让人觉得精细工整。沈周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他借鉴元代吴镇的笔墨特征,强调用笔上的快感,笔锋仿佛迅速划过纸面,赋予作品轻松灵巧的感觉。这种感觉,最终印证了沈周追求的自在隐逸。
沈周之前,江南画坛是浙派画家的天下。他们在创作中,喜欢融入故事性情节。不过,浙派画家常常会犯形式主义的错误,用形式代替内容。《溪山渔隐》同样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沈周力求打破形式主义,用相对粗放的面貌,增加作品的生动性。
雅致,浑厚,灵巧,自在,这就是沈周念念不忘的隐居生活。在他的创作中,文人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用画面捕捉诗中的意境,看似平淡,内有淡淡沧桑。
《溪山渔隐》从笔墨技法、构图等方面欣赏,都是一幅简单的作品。正是这种简单,说明了隐逸生活的快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绘画中也显得格外重要。
元人笔墨,宋人气象,黄秋园《枯树寒山》
宋朝和元朝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高峰期,两宋山水以气象取胜,元朝山水靠笔墨征服世人。对于后世画家而言,两个历史朝代的画风,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近代有一位师法传统的名家,潜心研究古代绘画技法,他在这幅《枯树寒山》中,同时体现了山水画两个高峰期的艺术特征,让人肃然起敬。
这位名家叫黄秋园,他是江西人。黄秋园没有入画院,也不是美术院校的教授,但他的艺术成就之高,就连专业画家也心服口服。从风格上看,《枯树寒山》是他后期作品,以写意为主,描绘了别样的冬日山水美景。
黄秋园为人谦和,不求名利,钟情艺术。这样纯粹的人,心无杂念,才能接触到艺术的本真。古人就有“画品即人品”的说法,一个人的性格秉性在作品中藏不住。如果追名逐利,画作就会俗不可耐。唯有高洁出尘,才能画出山水的灵气、山水的魂魄。
从《枯树寒山》中可以看到元代名家王蒙的笔墨特征,他从传统入手,画密体山水,用笔追求圆厚。圆,是柔中带刚的意思;厚,是浑厚内敛的意思。黄秋园借此表现出宋朝山水的气象。
气象在这里是气派的意思,而不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宋朝画家擅长观察,可以在创作中再现自然山水的神韵。有人把宋朝画家的风格成因归结于骨法,范宽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画家。《枯树寒山》在构图上采用了“顶天立地”的全景模式,表现出高山的霸悍气质。想想冬日的大山,山体的沟壑脉络少了植被的遮挡,就像画中那样伟岸雄奇。
当然了,黄秋园在创作中也有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审美情趣。为了增强构图的变化,丰富画面的空间层次,他完善了全景式构图。前景处画了两山并峙,一大一小相互呼应。远处采用简笔勾勒,只画山形。再用渔人泛舟寒江之上,补足画中的文人意趣。
黄秋园用写意的笔法,表现出宋朝画家的格局。层峦叠嶂,骨体坚实,强调山水空间纵深感的同时,用变化多端的笔墨节奏破除茂密笔法带来的呆板生硬。哪怕是冬日的大山,他也会画满枯树,增加画面的张力。可以说,他对传统技法的领悟,已经到了极致。黄秋园之后,再也没人达到这般造化。
有人用“含英咀华,自成一家”概括黄秋园的艺术成就,就连大师李可染看了他的作品之后,都要拿自己的心仪作品与之交换。对于这样高的评价,黄秋园当之无愧。
黄秋园的传统功底如此之深和他的经历有关。他曾经说过,在他卖画的那个年代,客人要什么,画家必须画什么。有过这些磨砺,历朝名家画风已经烂熟于心。再加上不懈努力,借古开今,才有了师法自然的画坛大师。
https://www.360kuai.com/99788110f0bac04b2?djsource=XsgsZg&sign=360_36e79513&refer_scene=0&scene=1&nsid=13e42a4f-0f18-4f8b-88bf-62e4b1826ce2&uid=56d16ded3d9cabaceccdb5084974bba8&hsid=830e9f4c7e5728e9&tj_url=99788110f0bac04b2&tmprtp=expf%3Dcomindexc2043%2C%26reqid%3D13e42a4f-0f18-4f8b-88bf-62e4b1826c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