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黄雷诺和菲亚特的“元凶”,会导致日产“离婚”么?

文丨张洁

编辑丨别致

当我们抽丝剥茧,认真梳理这次合并流产后牵动人心的近一百个小时,法国方面的反应以及引发的涟漪效应,也仅仅是这一复杂事件中的一个侧面,而这一事件裹挟着的错综复杂的阴谋与阳谋,早已超出表面上两家联姻企业的谈判与博弈。

“一条船上,不能有两个船长”。

法兰西共和国的这条古老谚语,最近却戏剧性地应验在他们引以为豪的汽车巨头身上。当一个本已错综复杂的事件有着超过两个以上的关键决策者,那它道阻且长的未来,其走向已注定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

6月6日,雷诺、FCA合并事件突然被按下暂停键,这段备受全球瞩目的爱情故事,原计划来一场缔造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联盟的轰轰烈烈,最后却以FCA撤回整合提案而匆匆告终,留下仅有十天时间的昙花一现。

搅黄这段跨国联姻的“元凶”究竟是谁?

消息一出,法国政府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罪魁”。它强大的控制欲频频向FCA施压,让对方最终不堪重负而选择“放手”;而因为它一直以来的强势存在,又间接导致了日产-雷诺联盟的实力和地位的不均衡,为后续的一连串棘手的事件埋下了种子。

而在此次合并事件流产后的第三天,也就是6月9日,这个“元凶”再次高调出现,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Bruno Le Maire)对外表态,法国准备减持雷诺股份,以巩固雷诺与日产汽车的合作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么,在时局充满变数的当下,这个“元凶”是否还会继续兴风作浪?暗潮涌动之下,那段曾被外界看好的车圈联姻是否还有机会继续提上日程?掀开浮于表面的细节,是否还有更厉害的“狠角色”,戴着面具,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一张比 “元凶”狰狞百倍的脸?

当我们抽丝剥茧,认真梳理这次合并流产后牵动人心的近一百个小时,法国方面的反应以及引发的涟漪效应,也仅仅是这一复杂事件中的一个侧面,而这一事件裹挟着的错综复杂的阴谋与阳谋,早已超出表面上两家联姻企业的谈判与博弈。

舆论漩涡中的法国政府

法国政府是雷诺汽车最大的股东,拥有其15%的股份,不仅是雷诺董事会的代表,还有着双重投票的权利。它不仅在雷诺-日产联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更是在雷诺-FCA整合的失败中扮演着非常关键角色。

在FCA撤回合并收购要约的当天,就有外媒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国政府一度高估了手中握着的底牌。

因其倒逼FCA接受自己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并做出让步,甚至提出雷诺与FCA的谈判推迟到勒梅尔访日之后,以便在谈判前寻求日产的明确支持,这些过分的细节引起了FCA的愤怒,后者耐心耗尽,决定撤回收购要约。

面对压力,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Bruno Le Maire)在第一时间对此做出了回应,法国工业利益必须放首位,雷诺与FCA合并一事尚不是最急的序列,未来的重要决策,也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联盟日产的基础上。

当日,法国预算部长达尔马宁(Gerald Darmanin)也在接受法媒采访时表示,不该把双方合作可能性的大门关上,并称法国政府乐于重新审视FCA的任何新提议。

那么,合并谈判何时恢复?恢复的可能性又多少?法国方面具体又抱有多少诚意?外界最为关注的这些话题,在此可以暂且按住不提。但是当我们扒开宏观层面的迷雾,又会发现,法国政府的上述动作,其实是走了囿于各方的最谨慎的一步棋。

作为雷诺的最大股东,法国政府对就业保障和治理等问题极为敏感。

而据外媒报道,此次合并谈判,是在法国公众对通用电气一家工厂裁员1044人表示强烈抗议的背景下进行的,一位接近FCA内部的人士表示,此次事件在政治层面来讲,“应该职责法国政府对国内政治压力的屈服。”

而横向看,虽然法国政府干预企业的历史较为悠久,但经验与教训告诉他们,所谓的“对等协议”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今年3月,意大利与法国于去年10月合并而成的眼镜新公司EssilorLuxottica爆发了严重的内部权力斗争,这一堪称史诗般的争吵无疑给法国政府上了跨国合并的严肃一课。

这些负面背景事件的持续发酵,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层面的一系列反向回馈,早已让法国政府在决策上如履薄冰。而“从中作梗”且态度始终咄咄逼人的日产(下一章节会详细讲解),更是让本已焦头烂额的法国政府在面对雷诺-FCA合并这样的大事件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多方权衡。

意大利副总理路易吉·迪马约(Luigi Di Maio)直接在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他指出政客们试图干预经济事务不一定能收到正向回馈,如果FCA撤回收购要约,那是因为它没有看到更广阔的经济优势。

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时曾宣称表示要推行一系列对市场友好的策略和议程,此次合并谈判的失败,极有可能让雷诺陷入欧洲市场停滞不前的尴尬,也让其它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咄咄逼人的日产

与FCA合并的提议,势必会让远在亚洲的合作伙伴日产感到不安。在6月6日合并计划未夭折前,日产方面酒直接拒绝了雷诺与FCA的合并提议,并表示该公司对双方的结盟事先并不了解,且毫无准备。

日产CEO西川广人甚至表态称,“在合并问题上,我们的合作伙伴、股东公司雷诺似乎将成为另一家公司。作为日产,我们需要观察很多的情况,在判断上也需要时间,重新对与雷诺的资产关系与合同关系进行根本性审查。”

“我们如何支持这笔交易?” 雷诺与FCA谈判破裂前不久,日产一位管理人士曾气愤地向媒体表示,日产没有参与此次谈判,也无法得知其中的关键信息,所以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评估它对日产和联盟的影响。

日产方面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法国政府的利益考量。从当下的信息看,当法国方面正式提出拟减持雷诺股权的那一刻起,日产在争取最大化利益的道路上似乎已经迈出步步为营的一大步。

这种对自身利益不妥协的勇气,来自技术维度的实力。

FCA方面曾对外描绘了此次整合收购的美好蓝图,双方不仅将实现每年50亿欧元(折合56亿美元)的协同效应,FCA亦将获得雷诺优秀的电动驱动技术,而自己将分享旗下利润颇丰的Jeep和Ram两大品牌。可这一充满想象的协同效应能否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能否获得日产共同拥有的技术。

信心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日产-雷诺长期以来不对等的股权结构。如果说法国政府公开寻求的“更紧密的关系”还尚属隐晦,那么日产对外争夺的的则是赤裸裸的权利和利益。

在股权一事上,日产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空间可斗智斗勇。日本媒体用了“传家宝刀”一词来形容日产方面的成竹在胸,因为他们早已知道终极一战如果到来,对方的底线和退路究竟在哪里。

从雷诺和日产目前的资本关系看,雷诺拥有日产43.4%的股份,具有表决权,而日产拥有雷诺15%的股权,却没有表决权。因为法国公司法规定,如果得到一家公司40%以上的出资,即使持有原股份也不能行使表决权。

日产对雷诺股份的增加收购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日本的公司法规定了“相互持有股份的表决权限制”。 具体来说,如果A公司拥有B公司25%以上的表决权,就不能行使B公司拥有的A公司表决权,如果日产把对雷诺的出资比率提高到25%,那么雷诺拥有的日产股表决权将无效化。

这就是日产的宝刀,聪明的日本人把它藏在身后,却又时不时拿出来,擦一擦上面的灰尘,当然,他们一定不会忘记,在必要的时候在对手面前耀武扬威一下。

除了资本和技术维度的野心,据知情人士向媒体坦言,日产现阶段正准备从公司上层建筑方面对原有体系做出大刀阔斧的调整。

目前,日产正在计划提名、薪酬和审计方面设立三个委员会,但雷诺出身、且原计划担任理事的2名高管却未能担任要职,虽雷诺尚未就投票结果做出最终决定,但此举有可能进一步激化本已紧张的联盟关系。

该人士透露,雷诺在内部会议中明确表示对日产改善治理愿望的理解,但所谓的三家董事会委员会的制度“不应成为日产针对最大股东的工具”。

但另一方面,日产虽然迈开步子试图改变曾经权限集中在前会长卡洛斯·戈恩身上的体制,以提高企业管理的目标,但目前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却突然增加了大规模变革与权力掠夺的不确定性。

两难的FCA,被动的雷诺

在业内,菲亚特汽车总体碳排放量过高已不是什么秘密。且该公司在电动汽车上的布局与投资明显滞后,甚至正从特斯拉手中购买温室气体信用额度来避免二氧化碳排放新规而面临的巨额罚款。

由于对更严格排放新规的准备不足,FCA这些年一直在寻找深度合作的伙伴,达成联盟或合并协议,现在看来,这项任务已变得越来越紧迫。正因为此,此次FCA向雷诺伸出橄榄枝,表面上看是那50亿欧元的利益驱动,本质上却是关乎双方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本问题,以及如何迎接无人驾驶领域巨额投资带来的挑战。

在过去几年曾深度参与过几宗FCA汽车业务交易的一位银行家向外媒表示,当初FCA以50:50的比例提出合并提议,不仅全面考虑了双方中长期的利润分配,更是承诺了相关的就业保障,与此同时,也为雷诺现有的合作联盟日产考虑了相关的成本。

“FCA几乎没有其它选择,这次向雷诺提出的的合并要约已足够有诚意,我认为他们将再次尝试与雷诺合作。”

可实际上,无论是FCA还是雷诺,面对亟待洗牌的全球汽车大变革,都没有一个具有长期影响力的B计划,这是谈判桌上的软肋,也是与高手过招的短板。

据海外媒体分析,对于FCA来说,在欧洲市场另一个合适的选择是与标致合并,按照现阶段的市场价值估算,两家公司合并以后,标致的股东将持有51%的股份,这似乎能带来更大的价值。分析称,这一交易似乎更加容易实现,尤其是菲亚特过去六个月的平均市值略高于标致的前提下。

但这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文化契合度方面,与标致的磨合难度会高于雷诺,这是一个复杂且不得不多方面考虑的因素。”

而此次合作流产后,雷诺在一份声明中也表示,对未能寻求合作表示失望,但FCA的兴趣凸显了联盟日产的价值和吸引力。如果说FCA在当下陷于两难,那么,法国政府如若为了巩固日产的关系而削减雷诺的股份,那么雷诺未来在联盟中的处境或将变得更加被动。

只不过,无论是两难的FCA,还是被动的雷诺,想策划一场合并的回归,操作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这是一场争当雷诺掌门人的战斗,同时又要让这比交易看起来像是平等合并。任何最终协议可能都必须看起来像是由巴黎方面促成的,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政府的持续干预是否会阻止在商业基础上做出决策。”

不爱汽车的品酒师不是好记者。

张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