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兴辉丨回不去的乡村
大年初三,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当今中国每年正以数万计个村庄在消失,城市化已势不可挡。当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眼看着我周边的村子也一个接一个的被高楼所取代,而我生活的村子也不知将在何时会和她们是一样的命运。
吃过午饭,送走最后位亲友,我独自来到家门前百米的涧河边。看着哗哗流淌的河水,我模糊了的双眼仿佛看到了我儿时的情景:
冬日和小伙伴在涧河里捞冰,夏天在小树林中捉蝉。累了、热了就跳到河里痛痛快快池洗个澡、游个泳,甭提多高兴了。
记得四十年前,我们村面朝涧河,背依邙山,整个村子就在条百米多长的土崖下。那时绝大多数人住的还是依崖控掘的窑洞。村东有一口石板砌的水井,因年代久远,被舔为老井。村西有很大的一颗皂角树,也不知有多少岁,曾有老人说至少三百年了。村里除了东西各有两条坡路出村以外,还有一个在村中间的`石头坡'。据老人们说这是当时住在村中间时那家人看到出村的路少不太方便,就在自家宅院中划出了一条宽约五六尺的空地,然后发动村民在涧河中捞石头摆砌而成的。这户人家曾在一百多年前出过大官。
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天放学,爷爷总在`石头坡'等我,他手提书包,背着我笑呵呵地回家。我又想起了村西头皂角树下可每到吃饭时街邻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聊的热闹景象。特别是那‘卖大绿(音陆)豆儿,五分钱一勺儿'的吆喝声。`大绿豆儿'就是当时小孩子们最奢侈的零食……
晚风微凉,我回到家里,草草吃过晚饭便钻进了被窝儿。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们村儿已被拆迁,村民们都住进了高楼。在小区的大门口竖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村于的名字。小区中央有一个水池,水池周围是花草和树木。水池的东侧还有不大不小的一个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道墙,墙上有画。画的正是四十年前村庄的模样:
窑洞里冒出炊烟,东头的老井,西头的皂角树,还有中问的'石头坡'。可是却看不到皂角树下吃饭的热闹和听不见`卖大绿豆儿'的熟悉的吆喝声……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杜兴辉,洛阳市西工区枣园村农民,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喜欢用诗词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