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民丨诚信是交际的根本

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准则。一个说实话、守信用的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办事的成功率自然也很高。

有一句名言叫:“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说实话”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实话实说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有人喜欢说假话,说大话,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在交往办事中往往喜欢夸大其辞。就像时下许多虚假广告一样,把一说成十,把十说成百,引诱别人上当。这样的人,虽然有时也会达到一时的成功,但假的真不了,时间长了必然会露馅。为了一时的获得失去长久的信任,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人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有一个小孩,在山坡上放羊,小孩很无聊,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时间。忽然他心生一计,想逗大人们玩玩,就冲山下大喊:“狼来了!狼来了!”人们听到喊声,纷纷拿着工具冲上山坡。他们气喘吁吁地问小孩:“狼在哪呢?”小孩笑嘻嘻地说:“没有狼,我骗你们玩呢!”大人们很气愤,但想到小孩子好玩,也就原谅了他。过了几天,小孩又用同样的办法取乐,大喊:“狼来了!”大人们又冲上山来,一看没有狼,知道又上当了。一天,狼真的来了,小孩拼命地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上过两次当的大人都不再当回事了。狼咬死了几只羊,也把这个不诚实的孩子叼走了。这是个教育孩子的故事,可是在历史上也真有大人玩过这种逗人玩的把戏。

周朝有个周幽王,这是一个非常残暴而腐败的君主。他有个爱妃名叫褒姒,长得非常美丽。《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褒姒虽然很美,但是“从未开颜一笑”。为此,周幽王使出了一个赏格:“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当时把铜叫金子)。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邻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城上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诸侯汗流浃背,狼狈不堪,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褒姒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结果都城被西戎攻下,周幽王也被杀了,从此西周灭亡了。

做人贵在诚实。诚实的人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实实在在,不说假话、谎话,让人感到可信任、可依赖,有安全感。人们愿意与诚实的人打交道,也愿意帮诚实的人成功。

有个年轻人因贫困一步走错,犯了盗窃罪,被判刑三年。出狱后,到了一个饭馆应聘。他如实讲了自己的经历和盼望重新做人的想法。老板看他诚实就收留了他。开始他只做洗碗、端盘子的粗活。后来,老板让他管账,他每一笔帐都记得清清楚楚。就连买菜获得的回扣也都一分不少地记在账上。又过了几年,老板年纪大了,就把饭馆交给他经营。他管理饭馆以“诚实待客,童叟无欺”为店规,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生意十分红火,工商管理部门也授予了他“信誉第一”的荣誉称号。

人们众所周知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其核心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字:诚。正如他所说:“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不能长久。”

李嘉诚驰骋商界,是从生产塑胶花开始的。当时,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为了确认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必须有“富裕”的厂家做担保。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李嘉诚的真诚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可是因为资金有限,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单。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您签约。”李嘉诚这番话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时候,竟然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商人。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回。他对李嘉诚说:“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为此,我预付货款,用以为你扩大生产提供资金。”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并由此慢慢地发展成为“塑胶花大王”。

也是在李嘉诚创业初期,他因资金不足,只雇佣了一些经过短期培训的工人进行生产。结果,产品的质量极为粗劣,很多客户前来退货,要求赔偿;原料商闻讯也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银行这时也派人催还贷款。四面楚歌的李嘉诚真诚地向银行、原料商、客户负荆请罪,该赔的赔,该退货的退货。正因为李嘉诚一贯诚实守信,口碑极好,人们才宽容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大度地原谅了他的过错。李嘉诚也因此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次难关。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要讲信用。人不可轻易承诺,轻诺就易失信。因此,在承诺前要认真权衡,确认自己有能力兑现承诺。一旦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得到。常言说:应人是小,误人是大。答应了别人,别人就把希望寄托在这里,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误了别人,可能他就失去了唯一的机会。所以,承诺必须慎重,践诺一定尽力。

有人说:“又不是什么大事,当时只不过随便说说,谁知道你还当真了。”也有人说:“酒桌上说话不算数,过去就过去了,谁还当真。”什么事情都是以小见大,这种“随便说说”和“不算数”虽有特定的环境做借口,但也丝毫不影响别人对你的人品、处世态度的看法。最起码给人以“此君说话不可当真”的印象,以至在你“当真”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当真”地对待。

汉朝时,有个叫陈实的人。有一次,他与一个友人会面。酒足饭饱之后,两人约定一同远游,次日午时在陈实家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见面。次日,陈实一早来到槐树下,他等啊等,一直等到日影东斜,午时已过,还不见朋友的影子。陈实想,可能朋友有别的事情不能同行,就自己上路了。陈实走后,朋友来到树下。他因为找不到陈实很生气,就到陈实家去问究竟。一到陈实家,看见陈实的儿子正在门口玩,于是他就埋怨到:“跟人约好一块出门的,却又不等人,这算什么人呢?”当时,陈实的儿子刚满七岁,也知道父亲一直等不到约好的朋友的事,就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午时,午时不来,就是失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无礼。”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屋去了。失信的人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人们能不重视落实自己的承诺吗?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吏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恰恰刮起大风,随从的侍臣都劝阻文侯不要去打猎了。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没有通知他们,就取消了。这样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于是,自己驾着马车,顶着大风赶去,告诉苑囿管理人员,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正因为魏文侯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所以他在战国时期是个非常受各国尊重的一位国君。

信守承诺是树威信、树形象的前提。只有说话算话,才能赢得信任。特别是领导者,只有取信于人,才有可能使被领导者按你的号令去做事,才有可能达到上下同心、一呼百应的良好效果。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变法前期正是利用人们拥护守信者的这种心理,为其新法的推行奠定了人心基础。变法前,战国七雄中秦国最落后。变法是件利国利民的事,但要推行新法,关键在于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商鞅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并立下约定,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两黄金。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大家纷纷议论,认为这么简单的事就给十两黄金,这是不可能的。无一人去扛。商鞅见状,便把黄金加到五十两。人们更加怀疑了,谁也不肯去扛那根木杆,怕被捉弄,引起别人耻笑。这时,有一个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他十分轻松地把这根木杆扛起,送到了北门。在众多百姓围观下,商鞅拿出五十两黄金交给了扛杆的人。通过这件事和以后的一些事,老百姓知道商鞅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因此,在商鞅推出新法之后,老百姓都愿相信他,按新法的要求去做。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了富强,也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不讲信用就会失去信任,讲信用就会赢得尊重、信赖和支持。家事、国事、天下事皆如此。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照顾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已去世时,便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而毁了自己的声誉,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是得不偿失的。

有许多事情是别人来求你办的,自己也并未承诺。但别人能求你办事,首先是对你信任。对别人求办的事,无论对方身份、地位,不管事大事小,都要牢记在心,及时尽力帮助别人办。办好了要及时回音,办不了也要及时回话,说明原因,并说一声“对不起”。久而久之,你就成为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自己无意间的一点希求被别人记在心里,过了许久,别人告诉你那件事给你办了。尽管那件事是件芝麻大的小事,也早就被你遗忘了,但带给你的温暖却远远超过经过自己努力办成的那些西瓜般的大事,因为它带给你的是超过事情本身的东西——被人重视的感觉。

诚信如金。诚信是做人的准则,诚信是交际的根本。做人诚实,做事守信用换来的必然是尊重、信任和支持。有时,老实人会吃点亏,但往远处看,得到的将更多更多。

作 者 简 介

焦爱民,笔名艾子,河南灵宝市人,研究生学历,历任教师、公务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成熟做人 相约成功》、《秋天里》等八部作品集和回忆录。人生信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公公道道处世。




(0)

相关推荐

  • 5岁女儿被狼王叼走,男子上山寻找,看见女儿和一个男孩儿在玩耍

    男子去田间耕地,因为不放心把只有5岁的女儿一个人留在家,于是便将她带到了一路.因为太阳很大,男子便叫女儿坐在旁边树林边的阴凉处,自己便牵着黄牛下了田.就在男子无意间转头看的时候,忽然发现女儿的身边居然 ...

  •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四:

    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步行时要从从容容,站立时要端端正正.施礼作揖时,前身要弯下去,呈现深圆 ...

  • 焦爱民丨(出则悌)详说《弟子规》之十五

    谨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缓揭帘,勿有声".进门的时候掀门帘,要缓缓掀起,不要弄出很大声音.这虽然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常识,但许多人 ...

  • 焦爱民丨花开半时妍

    近日读得李密庵的<半半歌>,玩味再三,颇有心得.抄录如下,与诸君共享.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 ...

  • 焦爱民丨人这几十年

    朋友发来一个段子很有意思:二十岁的人回家不回家一个样:三十岁的人晚上和白天一个样:四十岁的人干好和干差一个样:五十岁的人好看难看一个样:六十岁的人官大官小一个样:七十岁的人钱多钱少一个样:八十岁的人男 ...

  • 焦爱民丨与优秀的人交朋友

    诸葛亮<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老百姓说,跟着什么人学什么人.因此,我们应该结交优秀的人,和他们成为朋友.因为 ...

  • 焦爱民丨(出则悌)详说《弟子规》之十三

    谨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衣服贵在整洁,不必追求华贵,衣着要合身 ...

  • 焦爱民丨成长在水利工地

    成长在水利工地 人说的青春岁月,大概就是指十八岁前后这个阶段吧.这正是充满活力.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时候.这时的人啊,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是忧愁!就像山谷中的野草,只要给一点雨露,就长得那样翠 ...

  •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六

    谨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斜僻事,绝勿问.]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遇事不要慌忙,慌慌张张易出错.遇到事情不要有畏难情绪,但也不要不把它当 ...

  • 焦爱民丨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多次重复后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种习惯一旦形成,甚至可以陪伴终生. 习惯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支配着人的行为,使人无法抗拒,甚至不愿意抗拒.有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