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还不如装机容量排第二位的高呢?

我国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于2003年开始正式开始发电,总装机容量2250万KW,平均年发电量约847亿千瓦时。而在世界前20位的超级水电站中,位于第二位的是处于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处的伊泰普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400万KW,与三峡水电站相比差了一大截,不过它的发电量却达到900亿千瓦时每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知道,水电站之所以能够发电,是通过水坝上下水位的落差,在水流下落的过程中,将水体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继而带动发电机运转,最终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决定水电站发电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水体的径流量、坝体上下水位落差以及发电时间。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径流量上看,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万亿立方米,而长江三峡位于长江的中游,多年通过的江水径流量平均约为4500亿立方米。相比之下,伊泰普电站所在的巴拉那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7000亿立方米,而通过伊泰普水电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2800多亿立方米。因此,单纯地从通过的径流量上看,伊泰普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也相差了一个档次。

从电站坝体上下的水位落差来看,三峡水电站的坝体高度185米,上下游水位的最大落差约为113米;而伊泰普电站的坝体高度为196米,上下游水位的最大落差在120米左右。可见,两个水电站的水位落差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如果综合水体径流量和坝体水位落差两个因素,长江三峡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别忘了还有第三个影响因素,那就是发电时间。对于一个水电站来说,发电时间取决于径流量在每年内的季节性变化,如果所在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非常大,那么在降雨非常集中的时期,水坝为了保障下游区域安全,在蓄水水位超出警戒线之后,会适时启动泄洪操作,而泄洪出去的水是不能够发电的,所以会影响整年的发电量。

我国长江流域所流经的区域,大部分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的情况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而且雨热同期,每年的6、7、8三个月份的径流量,要占到年总径流量的70%左右,而12、1和2三个月份的径流量,仅占到年总径流量的10%左右。对于三峡电站来说,出库径流量最集中的时间为每年的5-10月,占全年总出库量的60-80%。当长江流域每年开启梅雨季节,到雨季结束的10月份,三峡电站是基本不进行蓄水操作的,大量集中的径流会通过泄洪直接排放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三峡泄洪出去的水量,将达到20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近一半的径流没有用来发电。

反观伊泰普电站,它于巴西和巴拉圭交界,所在的巴拉那河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从大西洋过来的湿热气流常年被带到南美大陆腹地,因此巴拉那河的降雨季节性变化不大,只在上游的部分地区呈现出冬季降雨较少的状态,所以伊泰普电站在每年的任何时候,通过电站的径流量相对稳定,基本没有降雨特别集中、径流量增加非常迅速的时段,很少会遇到必须泄洪的时候,所以对径流的利用率非常高。

综上所述,虽然伊泰普电站所在的巴拉那河径流量远比不上长江,水位落差基本与三峡相当,但是巴拉那河的径流量季节性变化很小,几乎没有泄洪的压力,流经电站的径流基本上全部可以用来发电,所以发电量超过三峡大坝就非常正常了。所以,伊泰普电站与三峡大坝以防洪、发电、航运兼备的功能相比,更多地体现在发电上,从该电站所发出的电,可以供应巴拉圭全境,同时供应巴西30%的区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