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567”瓷再受假货冲击
从建国到文化时代结束30年时间。这其中与珠山八友时段共尾期,与红色瓷重合。这其中最热闹的收藏热有四个阶段:一是2000年前后对珠山八友瓷器的收藏;二是2005年前后对红色瓷的收藏;三也是最热闹的是2010年前后几年对大师瓷器收藏;四是近几年对“5、6、7”的收藏。都是先热后冷,假的太多都没多少人买了。
两年前就听说有人收藏“5、6、7”,我还纳闷了一阵。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也包括八十年代的瓷器,时有人买卖并不惊奇,惊奇的“5、6、7”成了一潮流。在景德镇还有专卖店。
是什么原因从热衷大师作品收藏转向“5、6、7”瓷器呢?有一位外地做名家瓷器的朋友买了一个周边有装饰纹的花鸟四方瓶,准备2万元卖给别人。这个价格不低,也不算高,按年代不算久远,如果是真货也就是文革瓷。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到专卖“5、6、7”店看了一下,从他们所买卖瓷器来看,要比名家应酬作品和代工作品要好,但其工艺水平,视觉效果是不能与现在优秀作品相比翼的。有一位提着包不愿示人的南昌收藏者说:“买现在大师作品,代工的多,假的多,几千上万元买不上他们作品,还不如买一个半搭子古董,说不定还能碰个运气”。 我说大师作品中也有便宜的呀,也有偷偷降价的呀!“|那就更不能买。那说明他的作品不好卖,或者太多。”这可能就是真话。粗制滥造的大师作品还真不如买一个“5、6、7”。
那么又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年代瓷器都是可以收藏的,防假却是第一位的。当你鉴定能力不足时你就不能出手。我认识一位制作仿古瓷板(未作画白瓷板)的老板,每周都要出售几百块大大小小的仿古瓷板,已经几年了。而做仿古瓷瓶(未作画白瓷瓶)更多,可见生意之红火。我见了几个景德镇买者,直接说做“5、6、7”卖,生意不错。前几年在一个艺术家里我看见他正画着粉彩瓷瓶,落款有他的名字额外加了一个“一九六六”。他说那时是不兴落名字的,那时他也没有“名”,加一个“1966”是外的商人要求的。这就是艺人造假。再一个就是后辈造父辈的假。
赝品冲击造成了珠山八友赝品泛滥成灾,和文革作品生意一起萧条。“5、6、7”呢?同样进入这个死胡同。前不久有一个专做“5、6、7”的店家称生意不好做,准备关门。
我今天写这篇短文供借鉴。
买你喜欢的东西吧!喜欢的东西没有对错。
“真、稀、奇”外加一个“名气”是收藏的根本。市场是无情的敌人。珠山八友作品生意败在赝品,大师作品市场败在多,传统画面市场败在平庸。如果你收到一个“真、稀、奇”外加一个有“名气”人的作品那就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