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科学实证指导】对任何的生活现象和思维现象你是在觉知还是不觉知中呢?觉知的又是什么内容呢?

我们对任何的生活现象和思维现象,我们无非是有两种态度、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就是“不觉知”,不觉知你就随着它走,比如说,生活中,我们就随着这些念头走,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你就停留在当前这种状态。

第二种方法就是“觉知”,你采用一些方法,就是专门地要觉知这个观察对象,按照你的需求去觉知,尤其注意这个觉知按照需求觉知。

说到这个“觉知”,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通常说是“实证”,然后什么是实证?那么在这里实证就是一个觉知。比如说,你想入禅定,那你要觉知这个事物,觉知它的时候,你觉知慢动作,你是觉知那个微细的纹理;如果你是入欲界定的,你是觉知那种清明,觉知光感,觉知颜色,觉知声音的强度,觉知它的整体,也就是觉知的侧重点不一样。

总之你是一定觉知这个事物的某种特征的,所以就是我们一定要了解,实证是一种觉知。 那么了解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明白,只要你是在觉知,你就是在实证,而不是你现在故意设置一个所缘,设置一个东西,我现在觉知那个东西这叫实证。

“所缘”分为有时候你故意设置的,因为你刚开始学习,人家就告诉你要这样设置一个所缘,但是对于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来说,大修行的人来说,没有故意设置的所缘,生活就是很好的所缘,坐在那里无非你就是联想嘛,只是说这个联想的方向不一样,向着那个禅定中发展。

举例来说,咱们上次说的看电影《达摩祖师传》,你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你学习达摩的那个慢动作,观这个慢动作,你就这样联想这个电影,联想慢动作;或者你去旅游,去九寨沟旅游,或者到哪个寺院旅游等等,无论到哪里旅游都行,然后你就在想,这个旅游的场景,你看到那个树在摇动了,你想这个慢动作,你在一步一步走,你也想慢动作,你身边的这些游客,你也想他们的慢动作。

看到那个静态的事物,比如说,你看到一棵树,这棵大树古木参天,然后你想这个树皮,这个树皮的纹理,你这样观想,你坐在那里观想这个纹理越来越细,观它的微细的纹理,总之你就这样去想。

联想的能力谁都会,你也会联想,但你不知道该怎样联想。你现在为了入禅定,你要联想慢动作,联想这微细的纹理,你就这样坐在这里想,不用身体,身体按照舒服这个要求,你自动地去调整,不舒服了你调整,慢慢地调整就行,调整好了之后,再观,再去联想这些事情,你就这样旅游,从一个境界,旅游的场景很多,你设想一下某一次旅游,跑了一个多小时的这样一个很长的旅游境界,路途的风光,就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那你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观,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想。

你想到那个瀑布,那你想到某个水滴一点一点地落,然后落下来之后,落到这个水里面,水里面还有两条鱼,那你再想这两条鱼,鱼在这样慢慢地游、慢慢地游,越来越慢,就这样你就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设想,这个旅游就旅游了一个多小时,你就联想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下来,你再看一下你,马上效果就不一样。

觉知就是实证,你是在按照要求去觉知的,你是为了证入禅定而觉知的,你是有方向性的,所以就叫实证。如果你没有方向性的,,还按平时的这种生活的规律去联想,这叫走神。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实证它的本质就是觉知,是按照你的实证的需求进行觉知,这就叫实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