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鹏:荆楚刘氏妇科-柴枳败酱汤-急慢性盆腔炎】

柴枳败酱汤

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各15g、甘草6g、三棱12g、莪术12g、丹参20g、制香附12g、牛膝12g、红藤30g、败酱30g、酒大黄9g

【主治】急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疼痛。

【来源】荆楚刘氏妇科

【方解】柴枳败酱汤是刘老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四逆散是疏肝的祖方,具有调理气机,疏肝活血的作用。

柴枳败酱汤中红藤、败酱草清热利湿为君药。红藤味苦,性平,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败毒散瘀的功效。败酱草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的功效。二药同为君药,共入下焦,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力倍增。

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为臣药。三棱味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化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柴胡、枳实、香附疏肝理气,赤白芍、丹参、酒大黄活血化瘀共为佐药。柴胡味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枳实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的功效。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气平,入肝、三焦经,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赤芍味苦,性寒,归肝经,具有活血祛瘀,清热凉血之功。《本草纲目》载:"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本草备要》:"赤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是活血化瘀之要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证。《明理论》:"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藭,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

大黄苦,寒,入胃、大肠、肝、脾经,有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酒大黄既可活血,同时配合牛膝引血下行,直达病灶。

甘草调和诸药,牛膝苦,酸,性平,入肝、肾经,利湿化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共为使药。《本草经疏》: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

诸药合用,气血同治,使湿得出,热得清,瘀得散,气得行,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 白带量多者,加公英30g、黄柏9g清热利湿;腰痛者,加乌药9g理气止痛。

▶【医案】

李××,女,27岁,已婚

初诊:2004年3月4日。双少腹痛间作1年。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少腹痛,经期加重,无腰痛,未经治疗。现腹痛加重,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滑,脉滑数76次/分。平素月经规则7/32天,量中等,色红,经行腹痛,末次月经2004年2月26日。证属湿热瘀阻,拟清热败毒、活血化瘀止痛,柴枳败酱汤治疗。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各15g、甘草6g、三棱12g、莪术12g、丹参20g、制香附12g、牛膝12g、红藤30g、败酱30g、酒大黄9g,7剂。

二诊:2004年3月11日。诉双侧少腹疼痛减轻,腰骶部掣痛,白带不多,无阴痒,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滑,脉沉弦76次/分。除湿化瘀方加威灵仙,当归9g、川芎9g、白芍15g、白术9g、茯苓9g、泽泻9g、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各15g、甘草6g、玄胡12g、川楝子12g、威灵仙15g,7剂。

三诊:2004年3月25日。服上方后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感腰骶部掣痛,现月经未潮,白带稍多,无阴痒,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灰润,脉76次/分。守上方加补骨脂9g、黄柏9g、郁金9g,7剂。

四诊:2004年4月1日。诉已无腰腹痛,月经3月26日来潮,量同常,无痛经。舌红苔黄,脉64次/分。守上方,7剂。

【按语】从患者舌脉症状分析,本病归属于"盆腔炎"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入侵,与瘀血相结,蕴结于胞宫,阻滞胞脉,不通而痛。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方用柴枳败酱汤治疗。柴枳败酱汤是刘老治疗实证盆腔炎的经验方,是在《伤寒论》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用四逆散调理气机,疏肝活血;丹参、制香附、三棱、莪术理气活血祛瘀,并以红藤、败酱草清热败毒,酒大黄既可活血,同时配合牛膝引血下行,直达病所。服药后热邪渐退,故改用除湿化瘀方加味治疗,除湿化瘀方是刘老治疗虚证盆腔炎的经验方和反复发作之盆腔炎恢复期,除湿化瘀方是在《伤寒论》当归芍药散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白术、茯苓、泽泻健脾除湿利水,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滞,芍药、甘草缓急止痛,柴胡、枳实疏肝理脾,川楝子、玄胡理气止痛。因湿邪留滞体内,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故方中加入行气药,使气机通畅,以促湿邪外出,并加用威灵仙驱风止痛。三诊时症状明显好转,仍感腰疼,故于原方基础上加用补骨脂补肾治腰疼,白带偏多加黄柏燥湿止带,加郁金以活血调经。服药后月经来潮,腹痛消失,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