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哪些真正高质量的文集可推荐?这10部当不逊“唐宋八大家”
依我自己的阅读感想,中国文章3000年,论及历史时段,要以魏晋与清文成就最高。
叶嘉莹:古典诗文让人心不死
我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文集、文家,也多在这两个阶段。世所通誉的唐宋文章,诸如“八大家”之类,反倒在我所能知味的酸咸之外。涉嫌偏激地讲,就文章本体而言,唐宋文甚至是一种倒退。这在过去,也是章太炎指示学生的意见,后来复旦章培恒诸先生亦有此说法。
清文,一直是我们所漠视的文章巨府,向来评价不高,这是极为遗憾的事情。实际上,有清三百年,天下太平、文恬武嬉,士大夫们接踵承应,倡导风雅,在文章上投入的精力之巨,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说是百倍于古的。是故有清一代,大家巨匠联翩杂坐,抗志希古,博涉多优,既美且都。
坐落在安徽黟县碧山村“乡下”的碧山书局.逸清酱\摄
有清一代,文集著述犹如崖崩石落,滚滚而来,灵栖桀构、遥瞩高寄,真一流文字。一旦亲近这些作家作品,我们一定会感受到,原来离我们最近的那个朝代,曾经是中国古典文章最后的辉煌岁月,而我们所知的其实并不多。
就总体来评述,我的浅见或偏好,清代文家要属钱谦益(把他归为清人也许他要反对)、汪中、姚鼐、张惠言、龚自珍五大师,尤称巨观。如果说,明清500余年,明文当以张岱(张宗子)、黄宗羲、归有光为三巨头。
电影《柳如是》剧照
那这五位大神,可称“似续而交五大”者,也是最得力的中国文脉传人。
所以,如要贸然推介清人文集,我意也当以这5大佬为上座、为中心,其余次第而问足矣。兹列10家最应属目者,以为先路之导。
1,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谦益以“贰臣”为世所不齿,倘不因人废言,说他的文章300年来无敌手,就我自己的认识而论,不觉得是虚话。张宗子本可与颉颃,毕竟逊在堂庑偏弱,多作调脂弄粉语,殊乏博大中正之状。
常熟虞山钱谦益墓地
而且,如果评价文章,也赶时髦用上史学的所谓“长时段法”,那么就主观而论,清以来文章一道,要推钱牧斋与鲁迅最见功力,惊才绝艳,后难嗣响。其次,才是知堂、汪曾祺诸位,老干横枝,婆娑弄碧,怅然吟式微。
《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二集,是钱谦益的诗文集。我过去阅读这两套书时,都是跳过第一册不看,只因钱诗太过艰深,廋词隐语步步设限,以我之可怜储备,根本无力欣赏,人书两相顾,堪喜亦堪嗟,索性弃置不管。不过,前几年华东师大刘永翔高足卿朝晖君辑校出了《牧斋初学集诗注汇校》,也在上古出版,曾略略翻过几页,挡路虎被他清理不少,真有功学林无量。
又,《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二集,当以上古社于1980年代所出铅印本最称尽善,可惜价昂,几欲购置,临场缩手,至今未办。查孔网,一套三本,索值已达2000大银,真当黄金屋卖了;3年前与友人江城访旧书肆,也无意中角落见过此集,问价,回答曰“3000元”,翻涨堪比房价,我等穷措大只能瞠目结舌而退。
2,汪中.《汪容甫文笺》,古直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
汪中,骈文号称有清霸主,这是恰如其分的。清代诗文家,黄仲则与汪容甫是“难兄难弟”,黄诗汪文也是我最爱。
汪中其人,“天地间有数之奇才”;其骈文人称“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他落魄一生,但文章该得获颁这个身后之名。即便是追加的荣誉,那也是一种补偿。前日网上盛传一句话,“今天不能讨回公道的,我们得向历史要答案”,字字都是无奈,而意思差近之耳。
汪中的文章部分其实并不多,除去应酬文类,可读的究其实也不过二三十篇。这一点与归有光很像。好在精金美玉之论定,在质不在数,所以幽绝足赏,市有公论。而作者这辈子,高视逖听,丰意千秋之业,所幸的是他终不负文章,是文章负他。
民国古直先生选注的这本《汪容甫文笺》,是小小一册子,装帧设计均极古雅,现在市面也难见,只能揣测不少大学图书馆应当会有收藏。我自己当初阅读,就是从附近图书馆往借而得。即便图书馆没有,退而求其次,网上该书电子版也尚能搜寻到。
这些年,陆、台两地相继出版了《汪中集》(王清信、叶纯芳点校)、《新编汪中集》( 田汉云校注)等,群书联袂,文坛盛事。只是说,这些新整理本,均为汪容甫全集,倘非专研清代学术史,实无通读之必要。
扬州市邗江区城北乡三星社区汪中墓
实际上,如今又有几人,有能力“过一遍”汪中呢?
3,姚鼐.《惜抱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季高注解
我个人对桐城文章,大体上很缺乏好感。独对于姚惜抱老先生,心悦诚服。真好文章,如日月高悬,人所共见,毁誉无动其清辉。姚编《古文辞类纂》与《昭明文选》,至今也是我翻阅最多的两部诗文选集。
过去,文史大家张舜徽先生教人写文章,极力主张从桐城文入手,以为这类文章质实清正,最宜涵养,可避免学者堕入浮泛浅滑之渊,加之他们离近最近,我们学起来能有亲切之感,“学莫便乎近其人”,因此能得速成之效。我年少时只尙绮华,不大能理解,如今能体会他所说,是极有道理的方便法门。
张舜徽,1911-1992,生前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国古典文章,传统遗绪太深厚了。对于每一位读者而言,“影响之焦虑”无时不在,而那些“盱衡抵掌,自谓举世莫当”者,无一不是笑话。而古典文章太依赖于传统,遣词造句太流光溢彩,勤奋的中文写作者,也最容易陷入一个弊端:目迷五色,深陷在汉语汉字丛林中忘了归途,所言与所指往往脱节,写出的文章流于形式美感,文字优美但空洞无物,比如魏晋末流。
现桐城中学内,姚鼐当年手植惜抱轩银杏树
以我现在的理解,姚鼐为宗的桐城文,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意图跳过这个隐藏在汉字丛林里的猎物套子,远离语词及典章衍变所带来的繁复与麻烦,摆脱葛藤,最干脆地达情指物,文以载道。穷则变,变则通,而后才有了白话文改革。
但是,文言\白话绝非对立,而是同源共生关系。先贤倡白话,主旨也在言文合一而已,并非给古典文言下死刑判决书。文言文章,晚期末流虽不免走向歧途,可这种文类依然值得后世写作者深味,这是毋庸置疑之事。
张中行:不学古文,也很难写好白话中文
因写的过长,不啰嗦深说,其余我自认为该读该买的重点文集仅罗列于下:
4,张惠言.《茗柯文编》.黄立新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5,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王佩诤校,1999年。
6,周亮工.《赖古堂集》.黄曙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廖燕.《廖燕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全祖望.《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蒋士铨.《忠雅堂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0,洪亮吉.《洪亮吉集》.中华书局,2001.
其余的,我或者没有读过,或者不甚欣赏,或者就是读不懂,所以本“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之训,暂时且空出,虚席以待高明增补。我想,会留意此类枯燥话题的朋友,必是于此道有深研之人,望能留步教我。
2018.5.27,闲扯于火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