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面对孤独时的姿态 2024-08-04 04:56:16 解读:云晞 | 朗诵:高梦原著:谷川俊太郎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认知里,一个人就是孤独的象征。一个人代表着寂寞,孤单。一个人的生活形单影只,无依无靠,无所适从。但在《一个人生活》这本书中,作者描绘的一个人的生活,并不枯燥乏味,也没有凄凉落寞。如同书里说的那样:“一个人生活并非完全的独处,而是更加自由地和自己、朋友,以及和世界交谈。”兹心对此深表赞同。一个人生活,并不等同于孤独,而是当你不惧怕世俗的眼光,不受束缚于爱情婚姻,从而遵循内心做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个人的小日子,其实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这本书的作者谷川俊太郎,他是日本当代诗人、剧作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文笔细腻纯粹,干净简练的语言,以及所要传达出的独特智慧,广受好评,著作也有口皆碑。兹心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感受作者在独自生活时的所见所闻。内心的丰盈,比生活的富余更重要消费主义横行的年代,很多人都信奉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千古流传的价值观念。人们开始讲究生活要过得体面,同时也想追求诗和远方。为了眼前的体面,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超前消费。这些人,都心甘情愿为自己的“精致穷”买单,即便是背负着几千万的贷款,也要开最好的车,住最好的房子。但作者在书中说到,当今社会的人们被物质和金钱这一对镣铐牢牢禁锢着,好像没有这些,好的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一样。事实上,这不过是深谙其道的商家抓住了人性中贪得无厌的弱点,从而营造出的假象罢了。作者还说,要想变得从容、淡然,必先获得空间上的余裕。如果心中不畅快,时刻感觉自己处在高峰时段拥挤不堪的电车里的话,是无法体会余裕之感的。兹心也这样以为,所谓“余裕”,内心的富足要比经济上的富有更能让生活过得有质量。当精神需求被填满,内心不再空洞,人也就不会感觉空虚,从而更有力量和底气去面对生活的挫折与磨难。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随性从容的生活,才更有意义听过这样一句话:“人这一生,别太计较得失。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兹心深以为然。日常生活里,胜负欲太强,得失心太重,生活就会失去很多细微末节的小乐趣。没了乐趣,只靠执念活着,人生就会变得寡淡无味。知足常乐的人,更能体会和珍惜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确幸。作者的父亲是一个很挑剔的人。他对食物的要求很严苛,吃到好吃的东西就赞赏有加,但吃到难吃或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破口大骂。而且食物好吃难吃的判断标准,只在于父亲自身的味觉。即便是人人称赞的美食,只要不合他胃口,也会被他痛骂。作者觉得,饮食就像生活一样,应该随性一些,不必过于苛责。他说,过分讲究饮食就跟自我意识过剩一样。这样除了影响人的心情,没有其他的好处。兹心也觉得比起锱铢必较的生活,随性的生活才更有意义。容易满足于眼前所拥有的的一切,善于感激的人,要比一般人能感知幸福。仪式感当然是需要的,但如果每天都要求仪式感,那生活也就千篇一律,很快就失去新鲜感了。仪式感的作用,是像《小王子》里说的:“它是使得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和其他时刻不一样。”至于平常日子,大可随性从容一些。随性从容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毕竟,人心简单才更容易快乐,生活简单才更迷人。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认清自我,才是人生的终极课题《无声告白》里有一句话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确实如此,漫长的一生中,我们都在不断地靠近别人,试图理解别人。为此,我们可以不留余力。但实际上,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本身。相比认识世界和他人,我们更迫切认识自己。作者在书中也提出,如果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这是一种大谬,即错误的认知。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对自己的心和灵魂一无所知的前提下生活着。就像他本人对自己的认知。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但对自我的认知依然停留在过去四十岁,甚至是二十多岁的时候。由此可见,认识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自己”这个东西,我们本身是看不见。只有通过一些参照物映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发生反弹,我们才会了解到自己。而且如果认知不恰当,产生了误差,严重者也会导致自身误入歧途。所以作者说, 尽管他从小时候就开始和自我相遇,但还是觉得迄今为止仍未邂逅过真正的自我。兹心认为,在一切人际关系和交往中,和自己打交道才是最辛苦,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认识自己,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功课。电影里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排在第一位,也就意味着认知自我的重要性。只有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认清世界,感知世界和他人。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孤独,是人生的常态网络上长期流传着一张国际孤独等级表单。表单上的孤独,划分为十个等级。小到一个人吃饭、逛超市、看电影,大到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做手术。每一件生活中的事情,只要是一个人去完成,都蕴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无限孤独。孤独的滋味不好受。但越到人生的后半程,你越能接受和明白,其实,灵魂只能独自独行,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在书中,作者的母亲和父亲夫妻感情和睦,小时候还因为两人想过二人世界,不太想让作者出生。但后来,父亲出轨,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尽管丈夫对自己还是跟以前一样温柔,但身为妻子,母亲还是感觉很寂寞很寂寞。即便有孩子和孙子承欢膝下,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母亲还是被孤独感席卷裹挟着,尤其是患了老年痴呆之后。心里有话,她都不好意思当面对丈夫和孩子说,而是通过写信的方式跟他们交流。在一次信上,母亲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好像稍微有点明白,人啊,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必须能够一个人活下去。”兹心觉得,生而为人,我们必须要有独行的勇气。因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路能陪我们到终点的,从头到尾都只有自己。就像尼采说过的一句话:“在你必须跨越的生命之河上,没有人能够替你搭桥,只能靠你自己。”尽管孤独,但我们也不能过度依附他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也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想让生命不虚此行,最好的方法便是及时顿悟和珍惜,认真活在当下。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管是有人相伴,还是一个人。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死亡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顺其自然就好日常生活中,“死”这个字眼是人们下意识要避讳的。每每提及这个字词,人们都会惊慌失措,谈死色变。但兹心以为,和出生一样,死亡也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形态,是自然规律,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这本就是一个擅长离开的世界,只是我们都尚未学会更优雅地接受和告别。在书中,作者说到家里往的狗狗在临死前的状态。它在雪地里摇摇晃晃地走着,眼看着就要倒下。作者本想把它带到屋里,送它去看兽医。但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的宿命了。如果强行去救治它,这对狗狗来说是一种亵渎。作者想,人如果也能像狗一样,没有任何想要凸显自己价值的炫耀心理的牵绊,老老实实地迎接死亡就好了。然而,在人这里,死亡变成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宏大主题,一项必须完成的伟大事业,一种值得报道的震惊事件。兹心觉得,身为万物之灵,人的生死问题虽然是重大的,但如果换一种思维角度,放下心中的执念,死亡其实也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有生就有死,世间万物,盖莫如是。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丈量,但生活的宽度我们可以把握。这个世间,我们来过、爱过、努力过、奋斗过,最后就算归去也无怨无悔。 点击上方关注视频号“慈怀书院”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叫“一个人生活”,但书本通篇描写的生活并不孤单,也不寂寞。我们读到的,更多是作者面对生老病死等人生话题时那种豁达坦诚的态度。说到底,生而为人,死亡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在成长到最后离开的这个过程里,每个人终究都会面临一个人的生活。因为在这世间,每个人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个体本就孤独。就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到的:“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虽然孤独,但并不可悲,也不可怜。因为随意时代的发展,生活的便利,我们可以化解和减轻这种孤独。甚至是,我们还可以享受这种孤独。由此可见,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孤独也不代表孤苦无依。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爱有所得,老有所依,幸福快乐地度过这一生。*解读:云晞,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朗诵:高梦,原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现喜马拉雅喜配音专栏文章组和亲子儿童组”主播,《慈怀读书会》《论语读书会》朗读主播;本人偏爱黑白灰色。喜欢音乐、弹古琴、唱歌、给小朋友讲故事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赞 (0) 相关推荐 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 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讨论了四个议题,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对这些问题有着恐惧.恐惧死亡,无法决定,害怕孤独,陷入人生无意义的折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渺小的 ... 独处,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梅香文苑 一段相遇,续写一段传奇,<梅香文苑>与你每天有约,接下来每天有我淡淡的墨香陪伴你度过每个黑夜和白天...... 1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独处,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作者|陈维周 ... 贾平凹: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于内心的宁静 | 《自在独行》 真正高境界的人,是孤独而不寂寞的 | 第1758期 今日豆瓣评分7.3分,10571人评价 简介:对于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这部文集只是用来附庸风雅的玩物.但这本书却要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们能懂得孤独的 ...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强求 人生最好的状态: 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强求 作者|夕聆雪 主播|江南金蝉子 编辑|安般兰若(ID:anbanlr) "愿我们一生欢喜,不为世俗所及. 以谦虚之心,领岁月教诲, 以虔诚之 ... 晚安语录! 一.眼里没你的人,你何必放心里:情里没你的份,你何苦一往情深.但同时记住,永远不要因为新鲜感,扔掉一直陪伴你的人.晚安! 二.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 ... 多读好书 多读好书 作者:甘武进 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读一些好书,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心境与向上的力量.那些书会告诉我们:人生无常,无法抗御,但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 ... 舞动人生,珍惜当下的此时此刻 导语:很喜欢的一句话,今天也送给你们:"假如你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那么总有一天你是对的." 我们都希望被鼓励与被信任,却不希望被心灵鸡汤所淹没,可内心却又渴望鸡汤无时无刻的侵 ... 雅读 | 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面对孤独时的姿态 一壶茗茶道禅味 · 半曲禅乐养性灵 茶道 禅悟 书香 音乐 ▲点击绿色音频聆听美好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意思是,孤独能让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 从普通到优秀,拉开人生差距的:除了选择、努力,还有什么? 从普通到优秀,拉开人生差距的:除了选择、努力,还有什么? 鬼谷子:想要拥有智者思维,记住两句话,是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 成大事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差距,并不是出生背景,也不是知识体系,仅仅思维模式. 一个各方面优点并不显著的人,假如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行动,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巨大的正面效应.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恰好 ... 我和一个年入的5亿的CEO聊了聊!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从来不是能力! 2021-05-25 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 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原本能力相当,出身不比你优越,天赋也并不过人, ... 我和中国一个年入的5亿的CEO聊了聊!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 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 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原本能力相当,出身不比你优越,天赋也并不过人,机遇也少于你的人时,为 ... 北大博士李松蔚: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是底层思维 今天的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跟你做一个有趣的测试. 请你试着问自己以下5个问题: 1.不如意的时候,我是倾向于反思自己的问题,还是找别人的责任? 2.出现意外状况,我更愿意 ... 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 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 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原本能力相当,出身不比你优越,天赋也并不过人,机遇也少于你的人时,为 ... 李松蔚: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是底层思维 今天的文章,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跟你做一个有趣的测试. 请你试着问自己以下5个问题,并且记下自己的回答(这点很重要): 1. 不如意的时候,我是倾向于反思自己的问题,还是找别人的责 ... 年入10亿的CEO真心话: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能力! 2021-06-30 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是因为天赋还是努力?选择还是运气?基因还是能力?这些答案仿佛都对. 然而问题在于,当你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