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以枸杞为媒文化为魂 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枸杞文化的挖掘、培育和发展,确立“一轴两翼”(以黄河为轴线,以工业和枸杞产业为“两翼”)的战略构想,采取“政策推动、科技带动、社会联动、项目撬动”的四轮驱动方式,建基地,举龙头,促加工,活流通,树品牌,加快枸杞文化的研习传承,枸杞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提速转型发展,成为领跑农业特色经济、推动县城经济扩量跨越的重要引擎。我县的做法是:一、聚焦“特点”,深挖枸杞起源文化中宁枸杞位居宁夏“五宝”之首,有着距今4000年文字记载、600多年人工栽培的历史,是世界枸杞的正宗原产地。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宁人民不断将其驯化培育,造就了其果粒大色鲜、皮薄肉厚、口感纯正、甘甜爽口,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品质最优、药食功效最佳的显著特点,先后载入《诗经》、《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名著,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成为华夏文明的璀璨亮星和中宁对外宣传的“金色”名片。为了保护传承这一文化成果,我县启动了枸杞传统栽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组织拍摄《杞源》纪录片,开展《中宁枸杞生产质量标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中宁枸杞科学栽培统防统治技术规程》的修订和原产地认证等工作,中宁枸杞起源地在中国第二届文化起源地论坛上正式授牌,科学栽培、田间管理、苗木繁育等实用技术得以推广,中宁枸杞文化发展基础日益坚实。
二、明确“重点”,催生杞乡原创文化坚持以枸杞为媒、文化为魂,融入农耕、边塞、游牧、地域民俗文化,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杞乡原创文化作品,涉及音乐、歌舞、影视剧、小品等多个艺术门类。通过征集展示红枸杞原创音乐、排演影视舞剧等形式,彰显丰富的枸杞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创办《红枸杞》期刊,编印《红枸杞文化系列丛书》,邀请国内知名文艺工作者深入杞乡采风创作,激励本土文艺爱好者提炼升华地域特色文化,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诗歌等作品,红枸杞文学创作渐入佳境。深度挖掘中宁枸杞药食同源中的养生、药用、饮食、民俗文化内涵,开发中华枸杞养生宴,成立中国中医药枸杞协会,争创全国中医健康旅游示范县,以文化开启认知、引领发展,塑造中宁枸杞文化品牌新形象。三、打造“亮点”,纵深融入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行旅游+模式,紧密结合传统产业和新兴业态,把旅游作为拉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张力元素,围绕黄河岸边、枸杞园中、天景山下,滚泉坡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启动余丁乡黄羊民俗文化村和写生基地建设,沿黄河培育特色农家乐、渔家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体验游、枸杞生态观光游、历史文化探秘游,打造全国枸杞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宁夏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周边大景区观光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四、培育“增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枸杞文化“根”和“魂”的作用,注重放大品牌效应,打破同质化竞争,实行差异化经营,新建枸杞加工城、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培育发展枸杞加工企业78家,开发出枸杞酒、枸杞胶囊、枸杞茶、枸杞原汁等7大类50多个品种,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30%。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宁夏枸杞电子交易所建成运行,增加了中宁枸杞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话语权,成为中国枸杞价格的“晴雨表”,中宁枸杞综合产值达34亿元。立足产业孵化,精心策划开发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项目,大力培育文化示范户、文化示范基地,争创全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发展文化创意企业11家,枸杞产品形象创意设计日趋丰富,“小枸杞,大健康”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枸杞品牌价值升达23.4亿元,位列全国农产品品牌榜第5位。枸杞文化软实力不断向经济领域渗透延伸,枸杞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中宁对外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作者系宁夏中宁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