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血瘀证新标准内容如下:

(1)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

(2)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

(3)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不同部位的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

(4)固定性疼痛或刺痛、绞痛。

(5)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或空腔脏器的积血和积液。

(6)月经紊乱、痛经、色黑有块。

(7)肢体麻木或偏瘫。

(8)精神、神志异常。

(9)脉涩或结代,或无脉。

(10)腹部抵抗感或压痛等腹诊阳性者。

(11)脏器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

(12)影像学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血流阻滞;抑或血小板聚集性或血液流变性等理化指标异常提示循环瘀滞。

凡具有上述依据2项以上(包括2项)者,可以诊断为血瘀证。

明确血瘀证诊断基础上,确立血瘀证分为6个中医类型,制定了中医类型诊疗标准。

(1)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少气懒言,汗出,舌质淡暗,苔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脉细,脉结代。

(2)血虚血瘀证:临床表现:口唇、指甲、黏膜颜色淡白,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心悸,失眠,舌淡,脉细,脉数。

(3)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胸胁、脘腹胀闷或疼痛,乳房胀痛,小腹胀痛、刺痛,心烦易怒,舌黯,舌质黯红,脉弦。

(4)寒凝血瘀证:临床表现:畏寒肢冷,四肢厥冷,遇冷加重,面色苍白,舌淡黯,苔白,脉沉,脉紧,脉迟,脉弦。

(5)痰浊血瘀证:临床表现:痰涎,胸脘满闷,眩晕,嗜睡,舌暗,苔白腻,脉短滑、脉弦、脉沉滑。

(6)热毒血瘀证:临床表现:发热,尿黄赤,口臭、口苦、口干,便秘,舌暗红,苔黄厚,苔腻,苔薄黄,脉数,脉滑。

治疗

按血瘀程度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

活血化瘀药分类,分为和血药、活血药、破血药3类。

和血药具有养血、和血脉作用,包括当归、丹皮、丹参、生地、赤芍、鸡血藤等;

活血药具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包括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穿山甲、大黄、姜黄、益母草、泽兰、苏木、牛膝、延胡、鬼箭羽、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等;

破血药药力峻猛、具有破血消瘀作用,包括水蛭、虻虫、莪术、血竭、桃仁、干漆、三棱、麈虫等。

根据瘀血部位选择药物

头部瘀血刺痛选择当归、生地、红花、桃仁、赤芍、川I芎、丹参;

胸部选择当归、生地、赤芍、川I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蒲黄;

腹部肿块、腹部疼痛固定选择赤芍、炮山甲、三棱、莪术、丹参、郁金;

少腹部选择益母草、当归、丹参、丹皮、红花;

腰部选择当归、鸡血藤、益母草、泽兰、桃仁;

关节疼痛选择丹参、生地、丹皮、乳香、没药;

月经紫黯血块选择当归、JII芎、莪术等。

比如对于冠心病属于气滞血瘀者可以采用血府逐瘀汤或冠心Ⅱ号方,痰浊血瘀者采用瓜栝薤白半夏汤加减;脑梗死属于肝风挟痰、瘀滞脉络者采用羚羊钩藤汤加减,气虚血滞、瘀阻脉络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等。另外近年活血化瘀单味药或小复方静脉制剂,比如川芎嗪、丹参制剂、三七制剂、红花制剂等,也是活血化瘀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根据血瘀证各类型选择方药

(1)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2)血虚血瘀证,治法:养血活血;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4)寒凝血瘀证,治法:温通活血(散寒活血);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

(5)痰浊血瘀证,治法:祛痰活血;方剂: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6)热毒血瘀证,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减。

血瘀证的现代医学成因可能与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血流动力学障碍、血管狭窄、阻塞等有关旧,很多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中成药、方剂和药物的现代研究也被证实其作用机制与改善上述因素相关。一种活血化瘀方药常常具有上述多方面的作用,而很多活血化瘀药又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

(1)如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改善红细胞电泳时间,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凝血、激活纤溶,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2)如补阳还五汤具有显著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体内外血栓形成,抑制凝血酶活性,且抗凝作用具有量效关系心。

(3)如血府逐瘀汤明显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提高心肌缺血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ET.明显对抗心肌缺血,抗炎、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现代医学药物

····

根据血瘀证现代医学实质研究结果选择药物  从上述血瘀证的现代医学实质来看,一些具有抗血小板、抗凝降纤、降脂、改善微循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西药可能具有中医活血化瘀药物样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可使环氧化酶失活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剂血栓素A:的合成。但血栓素A,只是90多种血小板激活剂中的一种,因此一般认为阿司匹林是一种相对弱的血小板拮抗剂。

(2)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氯吡格雷、噻氯吡啶的疗效及安全性,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作用。

(3)血小板GPⅡb/III a受体拮抗剂。

抗凝药物

(1)普通肝素:主要抑制Ⅱa因子而起到抗凝作用。肝素可以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干扰凝血酶的作用,干扰凝血酶对Ⅷ因子的激活,并可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

(2)低分子肝素:为普通肝素裂解后的产物,其作用机制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分子量越小抑制Xa活性越强,对Ⅱa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3)华法林: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影响谷氨酸羧化,最终抑制因子Ⅱ,Ⅶ,Ⅸ,X及蛋白C和S,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4)重组水蛭素: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用于治疗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也可作为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的替代治疗口。

其他

其如蚓激酶由蚯蚓中的有效成分分离纯化而成,具有类似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成分,是一种预防和治疗血栓类疾病的药物。蛇毒提取物具有抗凝、降纤及抗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其不同精制制剂也为临床所常用。纤维蛋白溶解药尿激酶、链激酶等,可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后者迅速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导致血栓溶解,保证血管内血流通畅。另外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血脂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内皮素受体抑制剂通过改善血管重塑等作用达到治疗血瘀证的目的。

截止目前,几乎所有研究均是在西医指南治疗基础上来观察中医药的作用,尚缺乏上述西药对中医血瘀证影响的观察,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在血瘀证方面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多,部分甚至引起出血,这就给具有相似作用机制的活血化瘀药提供了较大的应用空问。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