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陕西】 || 王璐:香暖诱人的陕南家常饭——糁籽面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对故乡、往事的追怀…
在陕南商洛,有一种简单易做、食材也十分普通的农家饭,吃起来却黏糊香美,满口生津,备受中老年人的青睐。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它,就是陕南农家一年四季常吃的家常饭——糁籽面。因为它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包谷糁煮黏糊的糊汤,所以又被称为糊汤面。
过去,在粮食紧缺的日子里,为了糊口度日陕南农家把粗细粮搭配节省着用,在稀可映人的包谷糁稀饭里煮上少量面条或面片,再把酸菜蘸点油星儿,在锅里搅搅烩入其中。这便是陕南人最早的糁籽面,简单而简陋,不仅味道欠佳,营养价值也可想而知。只能用来填饱肚子,聊度饥荒而已。
随着生活质量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陕南糁籽面,已经走上城乡千家万户的餐桌,甚至成为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隔三差五就想吃一回的美味佳肴。
在食材选取上,除了原来的包谷糁籽、鲜面条(片)、酸菜这三种必不可少的东西外,又花样翻新,增加了许多种。比如:西红柿、豆腐、青菜、黄豆、胡萝卜、生姜等,若细算起来,大概有十几样呢。
糁籽面的做法,也较以前更为细致和讲究了——先将酸菜、西红柿、豆腐、胡萝卜、青菜等,跟平常一样,各自分开或好几样在油锅混炒后舀到碗盘里。
水烧翻浪后,撒入少量的包谷糁,用小汤匙加入少许碱面搅匀,不使包谷糁起疙瘩和碱面沉入锅底。待包谷糁熟至八九成,放入适量的面条猛火煮熟,再将炒好的菜一一倒入锅中,放适量的食盐等调料,用微火烧煮片刻。一锅香喷喷的糁籽面,就大功告成了。在吃的时候,有人还喜欢再拌上蒜汁、醋或油泼辣子等等调料。
这样的糁籽面端上桌,色、香、味俱佳,不仅看着香,吃起来黏糊糊、香喷喷的,既有糊汤的香味,又有面条的柔韧,还有酸菜的酸爽味儿,非常过瘾。在喜吃糁籽面的人中,甚至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吃了糁籽面,赛过活神仙。秋、冬寒冷季节,几碗黏糊喷香的包谷糁籽面下肚,胃里那个舒服踏实,简直难以形容,浑身上下热乎乎的,酣畅淋漓。
需要强调的几点:1、做糁籽面,要选用酸味适中、可口的浆水酸菜;2、玉米糁在锅内煮的时间越久,做出来越香。3、在放入面条后,必须得把握好火候,火太大锅底容易烧焦,饭内产生焦糊味,使味道大打折扣。
如今,糁籽面在省城西安和关中地区尽管也有,却绝对没有商洛的纯正、地道。难怪,对糁籽面一直有着特别嗜好的作家贾平凹,每次回到老家丹凤,几乎都忘不了要美美地咥上几碗,方肯离去。
作者简介:王璐(冰虹),实名王国忠,男,1968年8月生于陕西丹凤。陕西省作协会员,商洛诗歌学会会员。迄今在《延河》《青年文学家》《大家赵树理》《新国风诗刊》《火花》《陕西日报》《教师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安全生产报》《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商洛日报》等全国三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及新闻作品百万余字。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多个文集。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美读线】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另: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