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示范征程中的人大代表丨陈湘生 城市建设的拓荒先锋

2017年,时任深圳地铁集团总工程师的陈湘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年来,陈湘生扎根一线,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对标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攻坚克难。从深圳地铁建设到市政工程领域,他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国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了深圳智慧。

试错容错的

深圳特质

1997年,深圳地铁开始筹备建设,2001年,陈湘生正式加盟深圳地铁,此时深圳地铁已全线开工建设。地铁开发难度不言而喻,其中最大的难点是深圳的地层是不可预见且随时变化的,在这种地层修地铁非常困难。
“地铁建设要用成熟的技术,但成熟技术是怎么来的,谁是第一个使用'尚未出现这种技术’的人?”陈湘生表示,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充分体现在对地铁建设者的支持上。在地铁修建初期,深圳鼓励尝试、敢于容错,让一线建设者不停创新,才有了深圳地铁的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为行业标杆。

打造韧性城市

让城更安全

2019年,陈湘生带着一线技术和丰富经验就任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今年5月当选为第七届人大代表。多重身份,意味着肩上责任更重,关注视野更广,陈湘生说,他聚焦的是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在人大期间,陈湘生提出一系列建议,充分利用龙岗低碳城,全体系性地解决深圳碳达峰、碳综合的问题。陈湘生表示:“我希望在地下工程开发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少占地面,让地面有更多的土地腾出来做绿化,在碳汇层面上实现碳综合。”
此外,陈湘生着重关注城市安全,并坚持建设韧性城市。所谓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当灾害发生时,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陈湘生称:“城市安全是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牢固安全是城市基本的韧性要求。”陈湘生介绍,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致力于探索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土地资源利用,辅以智能感知、大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等技术,将全方位创导城市全域感知全寿命安全管理,做到全周期的监测、监控和预知,让管理韧性、系统韧性最终形成城市的安全和智慧,而这些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让市民感到安全和幸福。

引巢筑凤

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陈湘生不无感慨地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度投入大量专项经费用于基础研究,积极布局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工作者搭建了许多技术创新平台,是科技工作者的沃土。
作为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和人大代表,陈湘生也在思考如何以创新思维培养复合型人才。他倡议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用重大工程,国家战略项目引领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让学生直接进入重大工程、重大战略课题中来。他说:“我们教育出来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师,而是生态师或者环保师,可以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够在社会上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 e · n · 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