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故居,邂逅一段奇妙的缘份
★旅游地点:无锡钱锺书故居
因为前次去故居的时候适逢修缮,不得其门而入,这次下午恰巧有那么一点时间,于是就带着小伙伴穿街走巷,再次去拜谒大师。
钱锺书,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初次知道钱先生,是因为《围城》。这部小说在当年几乎妇孺皆知,尤其是书中关于婚姻的调侃,直到今天还被奉为至理名言:“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其实钱先生与夫人杨绛女士一生琴瑟和谐,感情甚笃,从来没有想从婚姻的围城里走出来。一个是名满清华的才子,一个是姿容美丽的大家闺秀,两人在清华古月堂外一见倾心,从此在心里刻下了彼此的名字。
同在清华,两人的相处甜蜜而温馨,没有生离死别的考验,他们的爱情甜蜜得顺理成章。才子佳人的故事并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阻碍,双方的父母对佳媳佳婿十分满意,于是又很顺理成章地订了婚,再结了婚。两人心甘情愿地走入婚姻的围城,一生无悔。
婚后两人前往牛津,情投意合的一对伉俪也曾有过一次争吵,这也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争吵,竟然只是为了一个法文单词的读音,即使连争吵也看得出这对伉俪对于学术的执着。异国他乡的日子虽然有种种不适,可是生活依然延续着甜蜜的节拍。
女儿钱瑗出生,躺在医院的杨绛无法照顾丈夫,于是钱先生便在生活中闹出了不少笑话。可也正因为这些笑话,才让钱先生这位文学大师变得鲜活而生动了起来。
锺书,这个名字真正是名副其实,钱先生一生锺情于书,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生活起居全仗杨绛照顾。事实上杨绛本人也是才女,即使在动荡年代,她也写出了《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两部话剧双璧。可是为了钱先生的《围城》,她甘愿放下纸笔,转而成为了他的“灯下婢”。
难怪钱先生在《围城》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由于杨绛女士不断地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他感动于爱人的奉献与付出,而杨绛也当得起这样的感谢。
钱先生一生的成就当然不仅仅是《围城》,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作品,更有一部分量比《围城》更重的巨著《管锥编》。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全书用文言文以笔记体的形式著成,论述范围由先秦到唐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数万条书证,除文学外,还兼及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而且,这部作品是由繁体字出版的,因此也造成了阅读壁垒,让很多人只能高山仰止地膜拜而不敢轻易翻阅。没有一点功底,真心看不懂这部巨作。
同时,杨绛也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创作巅峰期,出版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如果不是钱先生文名过盛,杨绛自己也是文学大家。也唯其拥有这样的文学底蕴,才能与钱先生相濡以沫到白首。
可是岁月从来是最无情的,光阴并不曾厚待这对老人。从一九九四年开始,钱先生的身体就一直欠佳。住院期间,杨绛在病房里放了一张床,日夜陪伴,她说:“锺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一九九六年,他们的爱女钱瑗因肺癌晚期住院,此时杨绛已经八十多岁。一九九七年三月,钱瑗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能够想象得到老人的悲伤。可是杨绛把痛失爱女的悲痛独自咽下,打起精神照顾丈夫。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钱先生停止呼吸,杨绛亲吻他的额头,贴着他的面颊久久不能松开。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笔端显得那样平和,可是读到这段文字的人,无不为之泪流满面。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依次参观展厅。才走到第三个展厅,未及细看,就听到有人在介绍着钱先生与杨女士。我们急忙退出展厅,赶到正厅绳武堂的时候,发现是讲述者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
听到一旁陪同的孙先生介绍,才知道她竟然是钱氏后人,钱锺书先生的侄女。难怪对于钱先生的旧事,能够如数家珍!
老人很健谈,看到拥在身边的游客十分高兴,笑容满面地答应了我们与她合影的要求。她的手上还有着清晰的留置针,原来她是从医院里出来的。托了她身旁孙先生的福,我们得以见到这位唯一留在无锡的钱氏后人。也由于另外一位陪同的丁先生,为我们留下合影,并现场加了微信发送给我们。还加了钱奶奶的微信,老人虽然八十有一,可是智能手机操作得很溜啊!
本来我们该告辞离去的,可是看到老人往里走,推开一块“游客止步”的牌子,我们又厚着脸皮征求意见:“我们能跟着一起进去吗?”
“可以啊!”老人十分爽快地点头答应,看不出一丝勉强。于是,我们一行人无一例外都跟了进去,参观故居最后两进还没有改造完成的建筑。
“这里原来种着蜡梅树,香得来。还有辣椒、枸杞、茶花……以前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浇水,植物长得很好。”老人看着荒芜的花坛十分怅然,“这里原来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围墙啊什么的,还有屋顶都被掀掉了。”
为了保护故居,老人曾经做了不少的努力。或许没有她的坚持,我们今天还未必能够造访大师的旧居。她一生中不曾为了自己争过什么,却为了钱氏旧宅拦过人、打过官司……或许这正是钱家人的风骨,杨绛也曾经为了钱锺书的手稿而与人对簿公堂。就连天井中的一口井,也不失骨气。据说这口井原来水质清冽,是生活用水的来源。可是自从日本人来过以后,这口井的水质就变得浑浊不堪,不堪饮用。不管怎么掏,水质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不管是梅花书屋,还是杨绛回锡居住的小楼,或者是老人自己居住的房屋,都有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记录着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在老人娓娓动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面的钱家,而是一个生动的家族。就连《围城》里的方鸿渐,其生活原型也是老人的弟弟。
老人开朗乐观,还高兴地感谢我们的陪伴,其实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啊!衷心感谢钱奶奶下午的陪伴,带着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钱锺书故居。也衷心祝愿可爱可敬的钱奶奶早日康复,两年以后还能再次在后两进建筑完成修缮对外开放的时候,再度相逢。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闭馆的时间。孙先生为了感谢钱奶奶特意从医院赶来作陪,临别之际还唱了两段昆曲,却让我们大饱耳福。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用昆曲唱腔唱出来,竟然别有风味。据说孙先生谱诗入曲,完成了数百首古诗的谱曲工作。这也是一位可爱又可敬的老人,身退心不退,依然在为传播推广古典诗词不遗余力!
走出故居,天降甘霖,暮色四合,我们挥手道别。虽然陌道相逢,却似乎彼此留下了不少回忆,也让我和小伙伴度过了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天。最后,用孙先生的一首和诗作结:
“正是深秋叶染金,寻芳适遇降甘霖。笑闻昔日非常事,意外听诗道古音。”
袂举衣飘染赤金,锡城久旱降甘霖。
笑谈先辈寻常事,谱曲诗章赠古音。
——七绝
自驾游:无锡钱锺书故居
11月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