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古民居】邓家冲村丁家老屋
相关文章:
▲老屋及周边(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湖北长阳大堰乡邓家冲村一组,有一个名叫“丁家包”的居民点,东邻本乡千丈坑村,西接五峰县城渔洋关镇桥河村。这里有一栋百年老屋,原为丁姓所建,现为李姓所有,是现今大堰乡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建筑。
▲老屋所在地形(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老屋整体坐西朝东。其靠山,为长阳、五峰两县界山东南麓。界山由钟家铺子一带发脉而来,如含苞欲绽的莲花花苞,而老屋恰为其花蒂处。屋场由三面缓坡合围,如坐在“太师椅”之中。正门前方,是一片面积约6亩左右的良田。再前方,下面是一处山坳,符合长阳民间讲究的“屋对凹”之说。山坳边乡村公路旁的一排小树林,则将老屋屋场和大门挡在了远处人的视线外。依据风水学的观点,在当地人的眼中,这里是一处绝佳的好屋场。
▲老屋屋前及屋后(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3日)
据原居住于老屋内、现居于老屋旁的村民李祖洋介绍:老屋最初为民国时当地地主兼工商业者丁义阶所有,由丁氏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为住宅,兼具酒坊功能。1949年后,老屋充公,正屋改为蚂蝗冲乡(时全县划分为217个小乡)政府办公场所;右侧厢房由土改工作队分给贫农张姓居住,现为后代继承。1958年,黄家埫供销社售货员李灼九(即李祖洋之父,已故)购买了正屋,李家人从此在此居住,现归李灼九其中一子李祖明所有。
▲老屋正屋大门(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3日)
老屋现由正屋和两旁厢房组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600余平方米,与屋前稻场构成一个开放的院落。据县住建局调查资料,丁义阶初建时,该屋规模为:正屋两厢房,左侧建有酒坊,右侧及屋前建有磨坊和马棚。酒坊、磨坊和马棚现已拆除,拴马石尚在。但据李祖明弟李祖洋说,正屋左侧厢房为李姓入居后所加盖,右侧为原有(今张姓居住)。
▲老屋内部(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老屋正屋,原系以高大质坚的椿木为梁柱,构成“穿斗式”框架后,再在四周环砌“干打垒”土墙而成。据李祖洋先生介绍,老屋屋内隔墙,原为木质板壁,现有土墙系李家人入住后为确保房屋更加牢固所加。从堂屋地面到最高的屋脊处,有9.9米之高。让人既感叹旧时巨木良材之多,又惊叹建造者工艺精湛高超。
▲老屋侧面(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正屋屋顶简单大方,系两面斜坡屋顶,铺满青灰色“千字瓦”,屋脊端正简约,与长阳山区旧时一般民居无异。然而,简单的屋顶与正面白色的墙面构成的老屋简约外观,却与周边清幽的环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与屋内规模宏大的木质框架相配合,显示出老屋简约而不简单的气质。或许,这也表明了最初建造者低调而不愿露富的心理。
▲老屋里留下的时代印记和生活痕迹(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老屋的大门和门框为木质,门框顶端有简单的装饰和雕刻。推开大门,即是堂屋。正屋布局,以贯穿堂屋的中轴线,向两侧延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二楼回廊背部的“大礼堂”三个大字和毛主席像。李祖洋说:堂屋曾被作为蚂蝗冲乡政府礼堂,可供近百人集会。堂屋的原地面为木质地板,后来才改为水泥地面。
▲堂屋(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位于二、三层的三面回廊(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屋顶抬梁中部,绘有黑白相间的太极图案及蓝色祥云图案(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站在堂屋正中环顾四周上下,只见若干梁柱组成的三层穿斗式屋架直通屋顶。每根木柱均由整根树木修整而成,粗大坚实,时隔近百年,仍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各层木梁根据房屋隔间的安排,纵横平直穿插柱间,有理有度。屋顶梁上,还绘有太极及祥云图案。整个木结构紧密而不零乱,确保了房屋结构牢固,旧时工匠对建筑力学把控地如此精准,不得不让人心生赞叹。
▲回廊上的木质栏杆(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二楼、三楼回廊“罗马柱”式木栏杆,制作繁复,大气美观,反映了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民间建筑的影响。正屋内各房间窗户上均有雕花,图案有菱形、回文形,也有花草形,其精美程度虽不及县内现存的一些清代天井宅院,但也反映了建造者清新脱俗的审美情趣。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木雕得以延续至今,不得不感谢李家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细心呵护。
▲挂在老屋梁上的腊肉(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老屋里的老物件(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一楼进入二楼的木质楼梯在堂屋左侧通道尽头,二楼进入三楼的楼梯则在二楼左侧中部。二、三层的回廊环绕着堂屋。站在二、三楼回廊围栏边,人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堂屋中的每一个角落。两侧根据功能,被区隔为不同的房间。二楼为住房区,主要用于休息,以木质板壁隔成数间寝室,面积都不大。三楼除望楼外,两侧空间不加区隔,主要为储存粮食及生产生活用具的地方。
▲老屋第二层(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老屋第三层(长阳在线网田龙山摄于2021年4月3日)
站在老屋三层,居高临下,可以清楚地观察整座建筑的构造。顶部的木质抬梁,与圆整高大、穿插交错的梁柱,坚韧的支撑着老屋。令人惊叹的榫卯构造将不同梁柱融为一体,其紧密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房屋中的钢筋水泥框架架构。
▲老屋正屋及左侧厢房已挂牌保护(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3日)
2018年,丁家老屋正屋及左侧厢房,被县住建部门纳入传统民居(古建筑)保护范围,以现户主姓名,命名为“李祖明老屋”。据李祖明弟李祖洋先生介绍,户主一家现已搬离此屋,但仍坚持每隔3年左右,即检查、修缮一次屋顶。因为住建部门的及时调查和介入及户主几辈人的悉心爱护,这座老屋从整体上才得以保存至今。笔者认为,如果对内部加以修缮,增加室内亮度,适当布置物件还原生活场景,老屋将更便于参观,成为茶乡旅游一大景点。但这需要一笔资金,恐非单靠住户可以解决。
▲老屋所在的大堰乡,是长阳主要茶区之一。传统民居与茶园、竹林风光,构成这里独特的风景。(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