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肿了,竟是深静脉血栓!这可怎么办?

1

何为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深静脉(如大腿部的股静脉、骨盆部的髂静脉等)内的血液出现异常凝固,形成为阻挡血液回流的栓子。医学术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简称为DVT。DVT已经成为第3位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变(前两位是冠心病和中风)。

血栓及栓子脱落示意图

2

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

血栓栓子会阻塞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远端静脉将出现高压,常可引起下肢肿胀,也可出现疼痛、浅静脉曲张、湿疹和色素沉着,严重时还可出现反复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和致残,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有些患者可能不出现脚肿,但却可因血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请参阅本号文章“久坐后胸痛,或许有生命之忧”)。此外,至少有1/3的DVT患者将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请参阅本号文章“爱课敲板|为什么脚踝处会出现肿胀、变黑、溃烂?”),生活质量明显受损。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左下肢股青肿状态,为急性广泛血栓形成所致

3

介入对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帮助?

1.预防致命性的肺栓塞  植入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有效手段。

2.开通深静脉回流通路  利用插管溶栓、机械抽吸、支架植入等方法重新开通被血栓阻塞的深静脉,将恢复血液正常回流,有效缩短病程,并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介入导管抽吸出的静脉血栓

4

植入滤器对血栓病人起什么作用?

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对血栓本身并不起作用,但它却如同在腔静脉内放置了一道“过滤”或“捞鱼”的筛网,既不防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又可有效地拦截深静脉内的脱落血栓进入肺动脉,相当于起到了保命的作用。为生命保险护航,应该是非常合算的选择。在血栓危险去除后,滤器还可轻松取出,也很方便。

滤器拦阻血栓栓子

5

介入清除血栓有些什么办法?

虽然内科方式的抗凝治疗非常重要,但单纯抗凝并不能直接溶解血栓,不能解除严重的大面积DVT或股青肿状态,也无法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这时,介入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具体的介入方式很多,如可经导管接触式溶栓,也可联合机械抽吸、碎裂等方式清除血栓。难以清除的陈旧血栓亦可通过球囊扩张、挤压塑形来改善血流通过性;植入血管内支架可有效地防止管壁回缩塌陷,维持正常的血流回流。

介入清除出来的血栓

6

介入治疗如何快速清除血栓?

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大腔的血栓抽吸导管插入到血栓部位,用大号的注射器手动负压抽吸。如能采用真空辅助装置则能提升血栓抽吸的效率。采取高速旋转碎栓装置(如Straub等)、流变血栓清除装置(如Angiojet等)及超声血栓消融装置(如Omniwave等)将更能提升血栓清除的效率,但治疗成本很容易超过医保定额,应用时可能需要专门申请。

Angiojet血栓清除示意图

7

如何选择介入治疗的病例?

一般而言,适合介入的病例有中央型(髂、股等较大静脉)或混合型(包括大的及较小的深静脉)DVT,在它们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或虽为慢性但伴有急性进展均可考虑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但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无法耐受介入操作,或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障碍、近期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者则属禁忌证。另外,如果检查发现血管腔内有大量漂浮血栓,但未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前不能贸然介入,以防诱发致死性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型

8

腔静脉滤器是否一定要用?

如果单纯抗凝治疗有效,并不推荐常规放置腔静脉滤器。但如需要接受开放式手术、或检查发现大量血栓漂浮、或病情严重必须进行介入血栓抽吸或清除术治疗,则应该预先置入腔静脉滤器,以防意外。

9

选择滤器需要注意什么?

滤器分永久型滤器、可回收滤器和临时滤器,但从2006年起多个指南均建议使用可回收或临时性滤器,不再支持植入永久性滤器。因为长期置入滤器可引起静脉阻塞、穿孔等不良后果。由多个厂家制作的可回收滤器性能不一,其可回收的时间窗亦各不相同,在选择时应仔细权衡。对于年轻患者、新鲜或较短的血栓,以及为预防骨科等手术期间发生肺栓塞者,则推荐选用“保证可取出”的临时性滤器。

不同类型的滤器

10

如果合并了肺栓塞,又该怎么办?

介入溶通或血栓清除操作可能促使静脉内血栓脱落,术前放置腔静脉滤器是重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如果深静脉血栓患者已出现症状性肺栓塞,也不必举手投降,而是可以通过介入的办法来解决。如立即进行肺动脉造影,选用适宜的介入器材和药物进行肺动脉内的溶栓及机械性碎栓和抽吸。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示意图

11

深静脉血栓有复发的风险吗?

血栓复发是常见且必须重视的问题,必须强调介入治疗前后、出院后的药物治疗。注意规律、适量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预防血栓复发。另外,避免容易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如久坐不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当然,如果血栓复发,也不必过于紧张,还可重复相应的介入治疗。

12

中西医结合对血栓治疗有什么好处?

血栓的形成和溶解均需多个环节共同参与,多途径的综合治疗有利于在不同环节逆转血栓形成过程。介入治疗重视局部血栓的溶通,但难以兼顾患者全身的状态;联合应用抗凝、溶栓等西药也常难以解除疾病的诱发因素,且可导致出血等并发症。而中医理论重视整体观念,有可能通过通过调动和调整人体自身的抗凝血机制而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汤剂内服是最主要的方法,中药外敷亦为常用方法,其他方式还有中药封包、针灸、穴位注射等,可咨询医生配合应用。可参阅“爱课敲板|介入与中医药治疗有关系吗?

本文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改编而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