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4条解密
第二十四条,原文,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则愈。
(一),文意。太阳病:太阳伤风病。初服桂枝汤:第一次服了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反诘句,原来太阳病的症状不但没有解除,反而又增加了烦热躁闷的感觉。先刺风府、风池:先用针刺风府穴和风池穴。却与桂枝汤:再给服桂枝汤就会痊愈。💎太阳伤风病,如果第一次服了桂枝汤后,原来太阳伤风病的症状不但没有解除,反而又增加了烦热躁闷的感觉;这是病家在风府、风池部位另有内伤,导致此处风伤过甚;应先用针刺风府、风池穴,再给服桂枝汤就会痊愈。
(二),诊断意。本条案例,是一个脏腑内伤与躯体局部内伤并存的外感病。意在告诫后世医家,在外感病范畴内不但脏腑内伤决定着外感病的类型、预后转归,而且躯体局部内伤也影响着外感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本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根据《伤寒论》的辩证原理,该病家患的是太阳伤风病,那么其脏腑内伤必是伤在气;因气伤,导致太阳经经气中的气消弱,气弱不能固护阴液,自汗,因而才外感风邪,形成太阳伤风病。本来桂枝汤与太阳伤风病是对症处理,药到一定会病除;可是事实不是这样,不但原太阳伤风病的症状没有解除,反而还增加了烦热躁闷的感觉;这就说明该病家除了脏腑内伤以外,躯体局部还有内伤。
内伤在何处呢?须得从病家的感觉来判断。如何来判断?病家的新感觉是烦热躁闷,这是仲景用文字表述出来的;我们推想病家的枕项部一定强疼,那为什么仲景不用文字表述出来呢?
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伤寒论》的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条是对太阳经外感病主要症状的概括描述,因为第一条已经概括过了。此案例中还需要再复述吗?
因此,该病家躯体局部内伤处应是枕项部位。枕项部位先受了伤,如今天说的颈椎病等,(侵入机体后)在此处危害就会大于其他部位,造成此处经气不通,影响了桂枝汤药物向全身的布散,达不到助气扶营的治疗效果;同时桂枝汤又是一个阳热性质的药物,因而原症未除反增烦热躁闷之感。
针对此病症,仲景采取增加针刺风府、风池两穴位,以打通经络促使药物布散的治法。这表现了仲景炉火纯青的医疗技术。也说明了不察内伤难明外感病病机,不疗内伤难医外感病的医学规律。当然除了用针刺方法以外,药疗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桂枝汤中加三七、川芎之类活血祛瘀的药物,以疗项枕部的内伤,也能起到和针刺同样的效果。
关于本条,历代注家皆认为是太阳伤风过重的病症。纯粹是一种臆测。医学是科学,有其内在的严格规律,每走一步都必须有充分的证据;都必须遵循生命和疾病的发展规律。古人没有现代的科学知识,没有认识仲景这位医圣的辩证原理,免不了臆测。所以把中医搞得像玄学。一个病人,看上十个中医,就不再相信中医了。好像在算卦,没有说法相同的;即使病好了,也大部分是瞎碰的;因为他辨病失去了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