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春:常用效方百首】41-50
魏氏常用效方百首(五)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
41
加味运大气方
处方:桂枝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红枣15枚,生麻黄3克,细辛1.5克,淡附片6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益欢散3克,镇坎散3克。
用法:前九药用水煎二汁,分吞后二散。
功效:温阳健脾,利水消胀。
主治:臌胀、肝硬化腹水,腹膨大坚硬起亮光,脾肾阳虚,心悸气急,肢冷便溏,胃纳不振,小便量少,下肢肿胀,脉沉弦。
此为《金匮》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因《金匮》原方被后人称誉为运大气方,故定名为加味运大气方。方中桂、麻、细辛温经宣肺;参、苓、甘草益气健脾;附子温肾散寒通阳;姜枣调和营卫;益欢散(活蟾蜍剖腹入砂仁,泥封煅存性)、镇坎散(西瓜大蒜泥煅存性)消胀利尿。全方运大气,通三焦。大气一转,气血通调,气运水行,肿胀自消。凡臌胀、水肿因元气虚弱,气血升降失调所致者,用此方治疗,常获奇效。《名医妙方精华千首》一书称本方为消臌汤。
42
五参五皮饮
处方:丹参9克,党参9克,北沙参9克,苦参3克,玄参12克,丹皮6克,生黄芪皮9克,桑白皮9克,青皮3克,地骨皮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扶正祛邪,理气活血,利水消胀。
主治:适用于久病体虚之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等,腹膨胀痛,时有潮热,脉弦细,舌深红者。
本方具调和内脏,扶正祛邪,理气活血,利水消胀之功。其中丹参、丹皮入心,祛瘀活血清热;北沙参、桑白皮入肺,养阴生津退热;党参、黄芪皮入脾,补气健脾扶元;玄参、地骨皮入肾,补肾增液退蒸;苦参、青皮入肝,疏肝化湿消积。
43
软坚消胀汤
处方:木贼草、马鞭草、生麦芽各9克,红枣10枚,绵茵陈、对座草、白毛藤、白茅根、路路通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软坚消胀。
主治:肝脾肿大,面黄肌瘦,脉缓舌淡苔薄,大便有时溏薄。
此方亦为消臌利水汤之加味方。其中木贼草软坚消胀;马鞭草破瘀坚,杀虫;绵茵陈清热,化湿,除黄;红枣健脾养胃补血;生麦芽消心腹胀满,疏补脾胃。合消臌利水汤四药而成以治实为主,兼顾其虚之剂,适合于虚体夹实证。
44
瞿鞭四逆散
处方:瞿麦15克,马鞭草9克,生白芍15克,柴胡6克,枳壳3克,鸡内金9克,镇坎散30克,虫笋15克,小金葫壶15克、茜草9克。
用法:水煎服、分吞镇坎散。
功效:柔肝杀虫、利水消胀。
主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症(虫臌)、腹大坚硬,小溲短少,脉软,舌淡。
请输入标题
瞿麦同马鞭草、茜草三药,用于消除体内血吸虫有一定疗效;白芍、柴胡、枳壳是四逆散去甘草,能调和肝胆气滞;镇坎散是单方,用西瓜、大蒜配制善治臌胀,能消腹水;虫笋、小金葫壶有宽胀排水利尿之功;鸡内金消脾胀,去积滞。若小金葫壶无货,可用蒲种壳替代。
45
金钱开郁散
处方: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乌贼骨、浙贝母、郁金各9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散结消石。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著,或呕吐苦水。
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即四逆散,能疏透肝胆,使郁气外达;乌贼骨与浙贝母,是乌贝散,有止痛,化滞,散结作用;金钱草清湿热,化结石;郁金行气活血,利胆止痛。
46
乌梅槟榔丸蜜饮
处方:乌梅丸30克,木香槟榔丸15克,白蜜60克。
用法:将以土两种丸药捣碎,加入一半白蜜,用滚开水泡汁饮后,片刻再在药渣中加入另一半白蜜,再用滚开水泡后连渣饮服。
功效:和胃理气,止痛消积。
主治:①胆病挟食滞或残石未尽,上腹剧痛,中腹胀满,舌苔黄厚腻。②蛔厥,心中烦,腹中雷鸣,上下窜痛时发时止,或流涎,或吐出蛔虫,并治脘腹痛,呕吐,下痢赤白(单用乌梅丸及白蜜冲服亦效)。
乌梅丸又称乌梅安蛔丸,为《金匾要略》治疗蛔厥、久利之成方。以此丸捣碎如白蜜用滚开水泡汁饮服之法,系近代名医范文甫的经验。魏老早年目睹其验,亦采用此法;并从实例比较中证实,其效较鸟梅丸之汤剂显著迅速,此后又据证加入木香槟榔丸理气消食通便,治疗胆绞痛亦屡获良效。足见仲景选用丸剂,昔贤改良服法是含有深意的。
47
五花芍草汤
处方:玫瑰花9克,佛手花9克,绿萼梅9克,白扁豆花9克,厚朴花9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开郁行气,缓急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时作,噫气,腹部胀满,纳食稀少,形瘦,面黄,夜不安眠,脉象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等虚体气郁肝胃失调之症。
按语
此方是治情志抑郁,肝气失调犯胃作痛,由于体虚而气机郁滞,内脏气血失于流通成病。此方以五花芳香开郁,调和内脏矛盾,疏通气机,以归于平为主,佐以芍药、甘草和肝脾,治腹痛,助五花开郁达滞。五花可以根据病人不同秉体灵活加减之。如嗳气频频欲吐,可用旋复花,头痛目赤可用滁菊花。
48
蒲乳清胃汤
处方:蒲公英15克,羊乳15克,无花果15克,玄参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竹茹9克,黄芩6克,生地1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胃润燥,和中降逆。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脘部嘈杂,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嗳气阵作,大便偏干,舌红,脉弦细。
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症。除有胃热之症外,常用胃气上逆及热灼阴伤之象。故治法当以清胃理气,养阴润燥并进。本方以黄芩、蒲公英清热,其中蒲公英微苦微寒,清热而不伤正,为治疗胃炎常用之品;羊乳(即山海螺,又名四叶参)多汁,清中兼润;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陈皮、竹茹和胃降逆;玄参、生地增液润肠,无花果养胃。全方性味平和,颇合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之病机。经临床验证在缓解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49
丹参良附小金瓜散
处方:丹参12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后下),高良姜6克,香附9克,小青皮9克,瓜蒌皮仁各12克,鸡内金9克,乌药10克,制半夏12克,九香虫9克。
服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理气止痛。
主治:脘痛喜温,胸闷,嗳气不畅,更衣不爽,或有呕恶,纳谷不香,脉弦,舌淡,苔薄白。
本方适于气滞胃寒之脘痛。以丹参饮行气活血,开胸隔;良附丸及九香虫温中通阳,行气止痛;小青皮、乌药行气散结;半夏降逆止呕;鸡金助运消食。
50
养胃止痛汤
处主:北沙参9克,川楝子9克,甘杞子9克,当归9克,淡竹茹9克,瓜蒌皮9克,川黄连1.5克,九香虫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胃止痛。
主治:阴虚体或有肺结核患者,患胃脘痛数年不止,舌绛无苔,脉细。
此方系一贯煎去麦冬、生地,再加味而成。以沙参、杞子滋阴养血;当归活血养肝;川楝子行气止痛;瓜蒌皮润燥,开胸隔;九香虫止痛;少量黄连既能清热,又能馨胃;使全方润而不腻,既养阴润燥,又和中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