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联席CEO跳槽友邦引争议, 5000万薪酬该不该?
事件
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李源祥因为个人工作安排原因将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常务副总经理及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职务。李源祥将继续工作至2020年1月31日。
随即,友邦保险发布公告,李源祥已获委任为候任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并于2020年3月1日起生效。其将于2020年6月1日起接任黄经辉为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李源祥于2020年的薪酬将包括846.60万港元的年度基本薪金、198万美元的短期奖励目标及396万美元的长期奖励目标,年度目标总薪酬为702.53万美元(按最新汇率,约合人民币4942.72万元)。此外,针对离职造成的损失,友邦还将在6年时间内以受限制股份单位及现金支付形式补偿其约1.98亿元人民币。
热议
消息在知名保险行业媒体慧保天下公众号引起热议:评论前排如下:
绝大部分对此负面评论居多,大致指责平安产品性价比低,高管却薪资高;要求旗下代理人忠诚自己却不忠诚。还有人说比科研人员高,要求要限薪。作为一名保险界资深吃瓜群众,tony老师确实有点看不下去,停下了手里的洗剪吹,果断准备参与热议。
年薪高吗?
首先,这个薪水不是每年都有。李源祥2020年的薪酬将包括846.60万港元的年度基本薪金、198万美元的短期奖励目标及396万美元的长期奖励目标。短期奖励目标和长期奖励目标,是奖励目标,并不能算作每年都能确定拿到的年薪。另外1.98亿补偿也是前公司的股份的损失补偿,并非新增收入。
846.60万港元的基本年薪,加上短、长期丰厚的奖励目标,5000万元的薪酬,对于普通吃瓜群众,的确数额还是相当震惊的。但要知道,对于平安、友邦这种世界顶尖企业,掌舵者的这些薪酬并不算特别夸张。
我们来看2017年度的美国公司CEO薪资排行:
数据:AXIOS
这些企业的掌舵人薪酬同样是天文数字,但他们的公司有个共同特征,都是基本盘非常优秀的世界500强企业。我们再来看中国的最顶尖的企业腾讯。2018年,腾讯14人高管在2018年平均薪酬为1.44亿港元.其中,刘炽平3.13亿元。
资料来源:腾讯2018年报
这样的薪资看起来确实不可思议,但看过《腾讯传》,了解腾讯发展故事的朋友一定不会觉得惊奇。相比于天文数字的高薪,这些人对这些伟大企业的卓越贡献远不止此。
年薪高有没有错?
去年,友邦保险年保费收入338.81亿美元,中国平安7191.44亿元。2019年11月22日计算,友邦保险市值为9344亿港币,中国平安市值为1.55万亿。两者都是保险行业佼佼者,如此航母级别的企业,掌舵者更是尤为关键,一个丝毫的决策可能都影响着企业数百亿的收入,高薪聘人才,也自然是人之常理。
人才之所以称之为人才,自然是万里挑一的人上之人。
李源祥1965年出生在新加坡,“小时候为了补贴家用,家里将两室一厅房子租了一个房间出去,一家六口人只能挤在一间房里。”尽管家里不能为李源祥提供读书经费,但成绩优秀的他学业一路顺风顺水。他先是申请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奖学金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后来又自己申请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读了金融硕士。毕业后李源祥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做了几年公务员,之后身为精算师,也是北美财务分析师和剑桥大学的财务硕士的他选择了加入了保诚保险公司。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采取外向发展战略,极具魄力和眼光的李源祥和保诚的老板说,希望公司去中国做业务,我愿意去开疆拓土。'”
到中国的几年后,2004年,李源祥离开保诚,加盟中国平安。在平安的这近15年,中国平安净利润从2004年的26亿增长到2018年的1204亿;股价从不到1港币,到今天的90港币,增长100多倍。同时,李源祥也带给中国保险业很多创新。他所主导的多个项目都是行业内的“头一次”:2004年将万能险引入中国,满足了不同层次客户的多种投保需求; 2010年在国内首创一站式保险销售、服务及管理移动平台,开创了保险业移动电子化先河; 2014年引进南非健康促进计划,首次将健康管理融入健康险,通过实物奖励和提升保额等持续的奖励机制促进国人养成健康习惯; 2016年将AI技术与保险经营深度融合......(以上部分节选自《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是高额的年薪,却很难看到这些名驹对企业的卓绝贡献,以及他们自身的长期努力。
企业利润高有没有错?
大家都喜欢听一心为百姓,自己不赚钱的良心老板的故事。向善之心人当尽有之,但须知如果每一家企业都不以增长和盈利为目的,那么我们也不会看到今天世界经济之蓬勃发展。看到有些评论说平安利润高,拿平安的产品说事,这让我想起去年的一部社会影响力颇为广泛的电影《我不是药神》。
电影中的药商仿佛就是人人皆恨的反派人物,高价卖药,面对重病缠身却买不起的患者,毫无怜悯之心。然而电影中没有讲述的是,抗癌神药“格列卫”的面世背后,前前后后经历了50年,投入了高达50亿美金的研发成本。
现实虽然残酷,但试想若是没有这些企业都不追求盈利,人类又哪里来这么多日益创新的药物呢?
保险品牌该不该有溢价?
很多人批判平安、友邦产品性价比低,的确,如果不看品牌,单论条款和价格,一些重疾险主流产品确实性价比低。但很多时候品牌本身就是溢价。茅台成本100,售价2000,我想很少会有人说好喝的程度值这么多溢价,但“国酒”两个字就是溢价的金字招牌。
保险产品有价格差异,也许拿一款性价比超高的网销产品对比平安的主流重疾,的确价格、责任都好不少。但我们并不应该因此就抹杀很多人对品牌的追求。买保险某些时候就是买安全感,有那么些人就宁愿多花钱买个听过的品牌,想想也本是人之常情。
优秀销售者,有专业的能力,更会聆听客户的需求。
结束语
高薪的背后,是人才的价值。
利润的背后,是企业的卓越。
思维开放、心态包容,或许我们就能有不一样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