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人文之旅——武威西夏博物馆
P01▲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理形胜,自然条件优越,自古就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战略要冲,是“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有“五凉故都,河西都会”之美誉。
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座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西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曾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叱咤一时。然而,由于在蒙古铁骑的征服过程中,西夏文物典籍在刀光剑影中累遭损失,历经数百年沧桑,连党项族本身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了。而武威是迄今发现西夏文物、遗迹最多的地方,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研究西夏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有不少还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现从馆藏众多的西夏文物中,精选了150多件,分三大部分陈列展出,使西夏王国的兴亡、西夏的经济、西夏的文化等历史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等。展览用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P02▲
P03▲
这是1978年在武威针织厂出土的铜炮,国家一级文物。通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组成,炮口内径10厘米,外沿铸固箍,药室外突呈椭圆形,腹尾上有小孔,可置引火线,尾銎中空,口大底小,如喇叭形,两侧各有1.5cm的对称方孔,用来安装铁栓,连接支架,并起耳轴的作用。同时出土一枚实心铁弹丸,还发现0.1公斤黑火药,置于药室内的火药有粉末和颗粒两种,经检验分析,主成份除木炭、硫黄、硝石外,掺入了硅酸等杂质,说明铜火炮当时已经使用过。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火炮
李继迁(963—1004年),是西夏王朝奠基者,庙号夏太祖,银州(今陕西省榆林县南)人,党项族平夏部人,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祖先为鲜卑族之拓跋氏,唐朝时因参与镇压黄巢起义,被赐姓为李。
P07▲
精品文物赏析——穿绿松石金耳链
穿绿松石金耳链,西夏,武威市城区曙东巷出土。金链以金丝穿绿松石及珍珠组成,整体呈钩状。一端金丝较粗呈圆钩状,另一端以金丝盘绕成互相垂直的弹簧状。中间穿鸡心形绿松石,绿松石表面均有数道褐色天然石纹,间穿1——3颗珍珠,珠体小,色白,晶莹圆润。此链造型别致,工艺独特。
P14▲
P1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无疑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夏碑竖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近年又移置于新建的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内。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16▲
P16▲
赞 (0)